• 1、生产芯片时有一道工艺要用到光刻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缩图透镜(凸透镜)把掩膜上的电路图按比例缩小4~10倍,再被激光映射到硅片上(相当于光屏),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要使硅片上的像更大、更清晰,需将掩膜和硅片向移动。若掩膜向上移动1 cm,则硅片向上移动的距离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cm,仍能呈清晰的像。

  • 2、“五一”期间,小明和同学们到雁荡山游玩,当他为全体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后,又想为其中一位同学拍一张单人照,则他应 ( )
    A、保持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不变,拉长镜头 B、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保持镜头不动 C、增大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缩短镜头 D、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拉长镜头
  • 3、小明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所示)。调节支架的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如图乙所示的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图甲中,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镜。
    (2)、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如图乙所示的光学显微镜的       (填序号)。
    (3)、写出一种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 4、如图甲所示为电影放映机,其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为了让观众看到清晰的实像,胶片到透镜的距离 u 与焦距 f 之间的关系是 , 要使银幕上的像更大,在放映机远离银幕时,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填“大”或“小”)一些。银幕是为了(填“反射”或“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 5、如图所示为医学上常用的内窥镜,它是一种在细管顶端装有小型摄像机的医疗器械,摄像机的镜头是透镜;检查时,想要观察

    得更加仔细,就要缩小观察范围,此时应该使内窥镜细管顶端(填“接近”或“远离”)患处,所成的像因此就会(填“变大”或“变小”)。

  • 6、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拉近”进行拍摄,也就是说,虽然被拍摄的景物与照相机镜头之间的距离基本不变,但仍可以使底片上所成的像变大。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 7、“自拍神器”————自拍杆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    (   )
    A、增大物距,成的像更大 B、增大像距,成的像更大 C、减小取景范围,成的像变大 D、增大取景范围,成的像变小
  • 8、下列有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B、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 C、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投影仪 D、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投影仪
  • 9、一些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需要配戴眼镜。已知透镜的焦距越短,折射光的本领越大,透镜这种折射光的本领可用焦距 f 的倒数(焦度 D)来表示,即 D=1f,式中f 的单位是m,D的单位是m-¹。平时我们所说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 D 乘以 100的值。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1)、—500°镜片的焦距是
    (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所示,削去眼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
    (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下列选项中,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
    A、物体成像的位置 B、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C、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
  • 10、近年来,“人造眼球成像系统”开始应用于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造眼球成像系统”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镜。
    (2)、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电荷耦合器件)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造眼球成像系统”的人向远处眺望时,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 之间的距离 , 其中CCD 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

    ③将电信号传送给芯片电极 眼镜上的摄像头

  • 11、为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有一种眼镜的镜片厚度可以改变(如图甲所示),它是通过在透明的薄膜中注入或抽出光学液体来实现的。如图乙所示为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他的视力缺陷情况和矫正时应选择的镜片分别是(   )

    A、近视眼、镜片Ⅰ B、近视眼、镜片Ⅱ C、远视眼、镜片I D、远视眼、镜片Ⅱ
  • 12、陈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看远处的同学时又要摘下眼镜,这样一会儿戴上一会儿摘下,非常不方便,(第8题)陈老师是(填“近视”或“远视”)患者,可以配戴(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小羽将一款眼镜介绍给陈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 区可以矫正视力,B区为平光镜,现在陈老师可以通过区看书,通过区看学生,再也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 13、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某同学制作的眼球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内有透明液体)相当于玻璃体,其后壁相当于视网膜。该图模拟的是(填“近视眼”或“远视眼”),需要配戴用(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 14、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中,错误的是(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 2 倍焦距 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
  • 15、在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位置分别是    (   )
    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大脑 C、视网膜、大脑 D、大脑、视网膜
  • 16、若给你一个硬质厚玻璃瓶、一个橡胶塞、一根细玻璃管和水,怎样才能观察到厚玻璃瓶的形变?请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并说明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现象。
  • 17、用绳子拉着一个小 小球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绳子的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系着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的速度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多做几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小球的质量/g

    小球的速度

    橡皮筋长度/cm

    15

    10

    15

    较快

    15

    15

    很快

    18

    (1)、小球在桌面上以一定的速度做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改变。
    (2)、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就越
    (3)、小明用橡皮筋代替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4)、小玲查阅资料后得知,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代替绳子存在明显缺陷,请说出理由:

  • 18、小球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②压缩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③弹开过程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④整个过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③ D、只有①②④
  • 19、冰上速滑比赛等一些急速运动比赛项目中,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常常要向内侧倾斜。小奇对此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慧说:“要想转弯,就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产生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奇觉得“要想转弯,就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并说明理由。
  • 20、如图所示,人坐在甲船上,用力推乙船,发现乙船向左运动的同时,人和甲船向右运动。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使人和甲船向右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B、使乙船向左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C、人对乙船的力改变了甲船的运动状态 D、乙船对人的力改变了乙船的运动状态
上一页 272 273 274 275 27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