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 , 提出原子是可分的,并建立了原子模型,如图甲所示。(2)、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预期这些α粒子会毫不费力地击穿金原子,到达对面的探测板上,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
①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乙四条运动轨迹中不可能出现的是(填序号)
②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中心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3)、我国国产化碳-14批量生产已经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启动。下列模型能表示碳-14原子结构的是____(填字母)。A、B、
C、
D、
-
2、小实在学习托盘天平相关内容后,使用天平测量了矿泉水瓶内剩余水的质量.还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材料,自制了一款简易天平。
【实验过程】调节天平平衡,进行相关测量,得到部分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
(1)、为使测量更精确,图甲中的实验顺序应为 。(填数字序号)(2)、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时,加入一定量砝码后,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再加入一个最小的砝码,发现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计算矿泉水瓶内剩余水的质量为克。(4)、【材料准备】均匀木杆、支架、燕尾夹、细绳、小桶(桶上划有均匀刻度)、水等。【结构设计】自制简易天平如图丁所示。细绳连接小桶,在木杆上的位置固定且到O点距离相同,燕尾夹可在木杆上移动。
燕尾夹的功能与托盘天平中的结构功能相同。
(5)、【天平测量】天平平衡后,在左边小桶内放置待测物体,在右边小桶内逐滴滴加水至天平平衡。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待测物体的质量。往右边小桶加水这一操作作用与托盘天平使用时的操作作用相同。
-
3、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呢?某同学利用土豆、橡皮、记号笔、小刀等进行操作。(1)、为尽可能减小误差,画线过程中需注意 ____;A、每块橡皮的高度相同 B、记号笔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C、绕土豆模型画出螺旋式上升的线(2)、某山地地形如步骤④中的俯视模型,从地(选填“甲”或“乙”)上山顶的路比较陡峭;
-
4、如图甲所示,医生在为患有近视眼的小红同学检查视力,小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她离视力表像的距离应是 m,同时小红看到她的电子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为乙图,它的实际时间是.当小红检查完视力后慢慢靠近平面镜,她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5、如图甲是形状相似的三个钢笔笔套,它们的唯一不同就是长度不一样,小科同学发现:从左往右依次口吹这三个笔套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请回答下列问题;(1)、吹笔套时发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2)、小科在课余时间利用相同的科学原理制作了一个竹笛如图乙,在竹管开口①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⑥时,可以改变笛声的音调,则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低的位置是(选填“a”、“b”或“c”)。
-
6、为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小舟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1)、如图所示,用小植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叫作“共振”这一现象可以验证可以传声(选填“音叉”、“小槌”、“乒乓球”或“空气”);(2)、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抖的音叉产生的声波也会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____法.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模型
-
7、2007年经过测量发现国际千克原器质量减小了约50微克。若使用减轻的国际千克原器测量物体质量,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量前后,被测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
8、用化学用语完成下列填空:(1)、2CO 中 2 表示的意义;(2)、 氯化钠;(3)、 氩气。
-
9、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同一蜡烛先后放在光具座的a、b、c、d四个位置,如图所示。移动光屏观察烛焰的成像情况,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在a处时,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缩小的像 B、蜡烛在b处时,光屏上成的清晰像比在a处时大 C、蜡烛在c处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蜡烛在d处时,眼睛应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
-
10、如图表示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的色散实验,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红外线和紫外线所在区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B、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紫光的偏折程度小于红光 太阳光 C、①区域的光具有热效应 D、②区域的光无法用肉眼观察
-
11、宋代诗人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噌吆如钟鼓不绝”,下列对“钟鼓声”的分析正确的是( )A、游人根据音色区分钟声和鼓声 B、“钟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C、“钟鼓不绝”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钟声是由钟内部空气振动产生的
-
12、每年5-6月,某地“转转花”竞相绽放,游客们纷纷用手机拍下这美丽的景象。、关于此景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游客能看到美丽的“转转花”,说明“转转花”是光源 B、“转转花”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用于拍摄“转转花”的手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D、在拍摄时,“转转花”需位于手机镜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
13、如图,铅笔斜插在水中,看见水中的铅笔向上弯折,解释这一现象的光路是( )A、
B、
C、
D、
-
14、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SL(升)”字样。若这瓶油用去四分之一,剩下的油与原来的油相比( )A、质量和密度均减小 B、质量和密度均增大 C、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
15、自然界中的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这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形成的。对这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
16、2024年开年伊始,哈尔滨火爆全国,很多游客在寒冬户外体验了“泼水成冰”的奇观,如图所示。“泼水成冰”的原理是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下直接变为小冰晶。对此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空中看到的是白色雾状水蒸气 B、该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泼水成冰时用热水效果会更好 D、气温高于0℃也会出现该现象
-
17、《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新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 其中C的化合价为 ( )A、+4价 B、- 4价 C、+2价 D、- 2价
-
18、人生如三道茶,先苦后甜,最后回 ①金属盘下水滴变多 ②胶杯中冰变味无穷。下列关于人体的感觉描述,错误的是 ( )A、人有四种基本味觉:甜、酸、苦、辣 B、人在感冒时,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都会降低 C、痛觉的产生对人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D、食物刺激味觉细胞,产生相应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从而产生味觉
-
19、某款市售制氧杯具有供氧快、便携带、易操作、成本低的特点。图1为制氧杯实物图,图2为制氧杯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3为制氧剂的相关信息。利用该制氧杯以一定的速率制造氧气,可以在剧烈运动后即时补氧,也可以供老人、孕妇等在家中和户外急救补氧。
【使用步骤】
Ⅰ.取下杯盖,在甲杯中加入A、B两种制氧剂,再加入清水至相应水位;
Ⅱ.取下与杯盖相连的乙杯,在乙杯中加入适量清水,将乙杯装回杯盖的中央正下方;
Ⅲ.将带有乙杯的杯盖和甲杯旋紧,形成一个如图1所示的整体;
Ⅳ.待出气孔②处有氧气逸出时,通过医用导气管供人呼吸补氧。
(1)、在乙杯中加入清水的作用是;(2)、请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以上信息,制氧杯用制氧剂A而不直接用过氧化氢溶液的原因是。(3)、若想利用制氧剂A产生10.2g的过氧化氢,请计算说明需加入多少克的制氧剂A。(4)、请利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该制氧杯能快速产生氧气的原因。 -
20、 “通航孔桥”指的是允许船舶通过的桥。如图甲所示,一艘船舶正通过港珠澳大桥两桥墩中间,为了减少桥墩被撞风险,工程师为桥墩加装保护“铠甲”。这种铠甲由外钢围、柔性防撞圈和内钢围三部分构成,铠甲的底面积 使用时铠甲环绕在桥墩外围,经过实船撞击实验的验证,这种装置可以有效减少55%-75%的撞击力。如图乙所示,铠甲漂浮在水中时,水面下的深度为1.4m。(1)、当船与铠甲发生撞击时,铠甲会保护桥墩,同时船也会改变航向,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2)、在涨潮退潮的过程中,由于水面变化过程和流水冲击,铠甲会与桥墩发生挤压,产生力的作用。某次涨潮后,铠甲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丙所示,铠甲在水面下的深度变为1.6m,请计算说明铠甲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多少。(3)、若某次静止时,铠甲下表面受到水对其的压力大小为4×105N,请计算:此时铠甲下表面受到水对其的压强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