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们一直对古人如何将巨石移到高处感到好奇。图1是古人移动巨石的一种可能方式,人站上右侧两根圆木下端悬挂的平台,通过自身重力对圆木施力,将巨石拉动一小段距离后固定,调整装置,再次拉动巨石。整个装置可简化为一个斜面、一根直杠杆和一个平台(平台未精彩讲题画出),如图2所示。巨石通过绳子与杠杆AC相连,杠杆与石柱的接触点为B点,AC=4.8m,AB=0.8m,巨石质量为5000kg。不计绳子、杠杆和平台受的重力。根据图2,请回答:(1)、使用此杠杆主要目的是(填“省力”或“省距离”)。(2)、某次绳子拉动巨石沿斜面MN移动0.1m,高度上升0.05m,求此过程中克服巨石重力做的功。(3)、某次拉动巨石前,绳子与杠杆AC垂直,AC与竖直方向成30°角。要拉动巨石,绳子对巨石的拉力至少需32100N,假设人的质量均为60kg,此时C端下方平台上至少需站多少人?(已知绳子对A 端的拉力等于绳子对巨石的拉力,C端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 F等于人的总重力)
-
2、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小组设计实验进行了验证和应用(如图)。请回答:(1)、锥形瓶中盛有 40g质量分数为5%的( 溶液,要与其恰好完全反应,需固体NaOH 多少克?(2)、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实际使用NaOH 的量小于题(1)计算值就达到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目的。从实验现象的角度说明用少量NaOH 就可完成验证的理由:。(3)、如图2所示,在矿泉水瓶中装入水、氧气和铁钉,拧紧瓶盖;保持环境条件不变,一段时间后,发现矿泉水瓶变瘪,但实验前后装置的总质量不变。结合物质变化,解释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 ,(4)、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角度,将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
-
3、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情况下,人体可能会因呼吸过快、过深,CO2排出过多,导致血液的pH上升,进而出现头晕、手脚发麻等症状,该现象称为呼吸性碱中毒。请回答;(1)、人体呼气时,胸腔体积(填“增大”或“减小”),肺内压力增大,( 排出体外。(2)、CO2排出过多时,由于脑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会出现头晕等症状。这一过程体现了呼吸系统与(写出一种系统名称)之间的紧密联系。(3)、图1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模式图, 和 从浓度高处扩散到低处、浓度差越大,扩散越快。用纸袋罩住口鼻(如图2),反复缓慢吸回几次自身呼出的气体,可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其理由:。
-
4、近年,共享充电宝(如图)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为研究共享充电宝是否存在微生物污染,科学小组选取多个区域的共享充电宝进行研究,发现其上存在多种细菌。请回答:(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若某充电宝被传染性致病菌污染,则该充电宝属于(填“传染源”或“传播途径”)。(2)、针对共享充电宝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提出下列消毒方案:
①使用充电宝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进行消毒。在配制75%酒精溶液时,将75mL 无水酒精和25mL水混合,发现总体积小于 100mL、原因是。
②安装紫外灯对充电宝进行消毒。若用某款紫外灯消毒时,正常工作30min消耗的电能为9000J,则该款紫外灯额定功率为W。
-
5、闪电是一种常用的自然现象。一方面,闪电能使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氧化物,这些氰氧化物可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成为植物生长所需的氮肥;另一方面,闪电产生的高电压也可能引发触电事故,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请回答:(1)、闪电时、氮气和氯气反应可生成一氧化氮(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NO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生成的硝酸盐被植物根部吸收后、可通过茎中(填“木质部”或“韧皮部”)的导管运输到枝叶。(3)、某次闪电击中地面时,附近有人经过,此时有电流流过人体(如图)。已知两脚间的电压为200V(靠近击中点,该电压会急剧增加)、两脚间的人体电阻为800Ω。
①求流经人体的电流。
②触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不仅与电流大小有关,还与电流持续时间有关。假设上述电流流经人体做功为0.005J,求此电流在人体中持续的时间(该段时间内电流和电压视为恒定)。
-
6、科学小组用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和 NaOH 溶液进行了实验探究。
请回答:
(1)、在图1实验中,可用(填指示剂名称)指示NaOH 被盐酸反应完全。(2)、传感器可以更好地指示酸碱反应过程。在图2实验中,用pH传感器测量室温下滴加盐酸过程中溶液的pH,当pH=7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3)、盐酸和NaOH反应会放出热量,保持环境温度不变,在NaOH溶液中插入温度传感器,记录温度散据至t1时,迅速将等质量、等温度的盐酸倒入其中。在图 3中画出后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示意曲线(绘至温度稳定为止)。(4)、酸与碱的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用适量的熟石灰( 可以改良酸性土壤(酸性物质以 H2SO4 , 为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7、为探究相互接触的两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小科设计的装置示意图如图。木板左端用细线与电动机(可调速)相连,物块右端用细线绕过定滑轮与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相连。启动电动机拉动木板,测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请回答:
(1)、装置中定滑轮的作用:。(2)、实验中观察到物块的两种状态见下表,要测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应在状态(填“1”或“2”)时读取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示数。物块状态
物块相对木板
物块相对桌面
状态1
静止
运动
状态2
运动
静止
(3)、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等条件不变,分别改变物块对木板的压力大小和木板的速度大小,进行实验测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列于下表。分析下表,可得结论:。实验序号
物块上钩码个数(钩码质量均相同)
摩擦力/N
木板运动较慢
木板运动较快
1
0
0.5
0.5
2
2
0.8
0.8
3
4
1.1
1.1
(4)、继续探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可在(填“木板上表面”或“水平桌面上”)铺上棉布等不同材料来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 -
8、小科为测量小灯泡在不同发光情况下的电阻,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图2是实物图。(1)、图2中导线a端应与滑动变阻器的(填图中字母)接线柱连接。(2)、实验过程中,要使电流表示数变大,滑片P应向(填“B”或“C”)接线柱移动。(3)、移动滑片P,进行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结果列于下表。
实验序号
U/V
I/A
R/0
1
不及代
0.40
0.12
3.3
2
发出很微弱的光
0.90
0.16
5.6
3
发出微弱的光
1.50
0.20
7.5
4
发出较强的光
待填
0.24
此处不填
①第4次实验中,电压表指针位置如图3所示,其示数为V
②分析数据,发现小灯泡在不同发光情况下的电阻是变化的,小灯泡的 U——I图像与图4 中的(填“a”“b”或“c”)相似。
-
9、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 制得的 中会混有水蒸气。为制取干燥的CO2并探究其相关性质,小科设计了如图1的制取装置和如图2的性质实验。
请回答:
(1)、图1中X可选用(填试剂名称),收集装置应选用(填“A”或“B”)。(2)、如图2甲,将收集到的CO2气体缓缓向烧杯里倾倒,发现蜡烛熄灭,由此可得出CO2的性质有:密度比空气的大、。(3)、如图2乙,将生成的CO2气体通入 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但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为验证两者已经发生反应,现有稀盐酸、 溶液和 溶液3种试剂,从中选择合适的试剂,写出实验方案(要求指明试剂并给出相应的判断依据)。 -
10、生态浮床(种有植物的漂浮载体,如图1)是修复湖泊生态的一种技术。某湖泊因大量含氮物质输入而遭到污染、科学小组对两种浮床植物————空心菜和粉绿狐尾藻的除氮能力开展了研究。(1)、实验过程
①从该湖泊中取湖水、测定其含氮量。
②取3个大小相同的实验容器,编号A、B、C、分别加入的该湖水。A中放入种有长势较好的空心菜的浮床,B中放入种有等量、长势较好的粉绿狐尾藻的浮床,C中放入无植物种植的浮床(对照组)。
③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分别在第7天和第 14天测定各容器中湖水的含氮量。
④多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计算氮去除率。结果如图2所示。
(2)、分析与讨论①结果表明,两种植物都具有一定的除氮能力,其中较强的是。
②由图2可知,该洞泊生态系统被污染后仍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较弱。其依据是
(3)、科学小组进一步研究了40%遮光和75%遮光对这两种植物除氮能力的影响、第14天的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根据图3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综上所述,应用生态浮床进行生态修复时应考虑植物种类及遮光等因素。 -
11、为实现路灯白天自动熄灭、夜晚自动亮起,小科用光敏电阻和电磁继电器等元件,设计了路灯自动控制电路(如图)。(1)、电磁铁是电磁继电器中的重要部件,其工作原理主要是____(填字母)。A、电磁感应 B、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2)、要实现路灯自动控制功能,光敏电阻的阻值应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填“增大”或“减小”)。(3)、测试时,闭合开关S,发现白天路灯未能自动熄灭。请写出一种改进措施:。
-
12、小科在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1)、为便于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添加速度,应选择图1中的装置(填“A”或“B”)。(2)、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给出验证它是氧气的方法:。(3)、如图2所示的燃烧现象说明硫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
13、随着“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持续推进,“吃动平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1)、“吃”:控制能量摄入是管理体重的关键。
①如表列出了某食物的部分营养成分,其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成分是。
②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经消化后主要在(填图中字母)被吸收。
营养成分
每100mL
糖类
4.8g
钠
55mg
钙
110mg
(2)、“动”;运动能增加人体能量消耗。①运动时,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填“增加”或“减少”)。
②科学运动有利于健康。下列说法合理的有(填字母)。
A.运动项目可多样化 B.运动时间越长越好
C.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
14、图1为我国台风登陆月次数统计图(1949——2023年),图2为我国台风登陆地区次数统计图(1949——2023年)。(1)、据图分析我国台风的分布规律,指出我国台风多发季节与主要登陆地区分别是____(填字母)。A、夏秋季节和东海、黄海沿岸地区 B、春夏季节和东南沿海地区 C、春夏季节和东海、黄海沿岸地区 D、夏秋季节和东南沿海地区(2)、针对某城镇(乡村)低洼居民区,因台风影响可能被淹的问题,提出一项防御措施并解释其作用:。
-
15、近期、“不停站高铁”构想引起关注。有一种方案是接驳车搭载乘客去对接行驶中的高铁,当接驳车与高铁同向并行且速度相同时,乘客可在接驳车和高铁之间换乘。(1)、乘客换乘时,高铁的动能比接驳车的大,是因为高铁的比接驳车的大。若以接驳车为参照物,此时高铁是(填“静止”或“运动”)的。(2)、杭州到北京高铁路程约1200km,“不停站高铁”全程保持300km/h的速度行驶,从杭州到北京所需时间约h。
-
16、梭梭树(如图)是防风固沙的重要树种,具有鳞片状的叶、发达的根系及子房夏季休眠等特征,能够总应荒漠环境。(1)、梭梭树的叶片呈鳞片状、作用较弱,从而减少水分散失。(2)、梭梭树春季开花、传粉、受精;其子房夏季休眠,秋季才发育成(填器官名称),从而避开酷热和干旱对繁殖的不利影响。(3)、下列关于梭梭树的说法,合理的有____(填字母)。A、叶的鳞片状这一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B、子房夏季休眠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发达的根系利于吸水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
17、研究微塑料(粒径小于5mm的塑料、橡胶等颗粒的总称)在环境中的迁移,是治理“白色污染”的基础之一。(1)、塑料属于(填“有机”或“无机”)材料。(2)、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微塑料会通过大气和水循环迁移(如图)。图中①是水循环的 途径、(3)、科学家们通过光催化等技术,可使微塑料降解为小分子产物,最终使其中的C、H元素在氧气的作用下分别转化为CO2和。
-
18、大多数鱼类通过鱼鳔充放气改变自身体积,实现上浮与下沉。悬浮在鱼缸中的鱼,鼓起鱼鳔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如图)。若悬浮和漂浮时鱼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鱼所受重力的变化,则与悬浮状态相比,鱼处于漂浮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鱼受到的浮力变小 B、鱼受到的浮力不变 C、鱼缸内的水面降低 D、鱼缸内的水面升高
-
19、小科模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湿法炼铜技术,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制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保持不变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C、反应结束后,烧杯中的固体仅有铜 D、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
-
20、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叶含有茶氨酸(C7H14N2O3),具有舒缓压力、提高注意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茶氨酸属于氧化物 B、茶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74g D、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氮气分子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