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是某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物体t2时的温度t3时的温度;物体t2时的内能t3时的内能(前两空均填“小于”“等于”或“大于”),理由是

  • 2、将一个底部封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塞子塞紧管口。把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很快会观察到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如图所示),这是通过的方式使金属管壁的温度升高的,酒精蒸气将塞子顶出时,酒精蒸气的能转化成塞子的能。

  • 3、火柴(图甲)是实验室常用的点火工具。火柴引燃过程:划动火柴→擦火皮(含微量易燃物)产生火星→引发火柴头燃烧。图乙A、B为两种常见的引燃方式,且 F1=F2。火柴的引燃是通过来增大火柴头内能的,更易引燃的是方式。原因是°

  • 4、如图所示是电热液体蚊香器,工作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蚊香液加热,一段时间后,其顶部有“白雾”飘出,房间里弥漫着蚊香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

    (1)、发热部件使蚊香液温度升高,该过程主要通过(填“做功”或“热传递”)使蚊香液的内能增加。
    (2)、“白雾”是蚊香液先汽化后(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3)、房间里弥漫着清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 5、图中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
    A、钻木取火 B、锅被加热 C、锅盖被顶开 D、搓手取暖
  • 6、如图所示,取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选择一团可燃物置于筒内,压下活塞。为了可燃物更易燃烧,关于所选可燃物的着火点及对活塞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着火点低,缓慢下压 B、着火点高,缓慢下压 C、着火点低,快速下压 D、着火点高,快速下压
  • 7、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同时温度一定升高 B、一般物体都具有内能,但超低温物体没有内能 C、物体内能减少时,温度不一定降低,但一定是放出了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但内能一定增加
  • 8、如图所示,一只瓶子内装一些铁屑。我们既可以通过振荡,也可以通过加热,使铁屑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来看,前者通过的方法,后者通过的方法来增大铁屑的内能。如果你没有看到内能改变的过程,仅凭铁屑温度的改变,(填“能”或“不能”)确定采用了什么方法改变了铁屑的内能,这是因为

  • 9、科学课上,老师在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并滴入几滴酒精。如图所示,塞上塞子后,用气筒往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观察到瓶内出现白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做功,气体内能 , 瓶内温度 , 瓶内水蒸气成小液滴,该实验可说明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 10、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浸过少量乙醚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观察到筒内棉花燃烧起来。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

    空气 , 使空气的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的着火点,从而使棉花燃烧。这个实验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这个实验将能转化为能。

  • 11、如图所示,夏天,我们常常将饮料和冰块放在一起,制作“冰镇饮料”。这是因为饮料和冰块的不同,两者之间发生了 , 冰块温度(填“高”或“低”),热量,内能 , 饮料温度(填“高”或“低”),热量,内能

  • 12、关于内能和机械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能和机械能各自包含动能和势能,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B、物体的内能改变,它的机械能也一定改变 C、一个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但它的内能永远不可能为零 D、物体的机械能变化时,它的内能一定发生变化
  •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 14、室温为 10℃时,小宁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外界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小宁用平均为50 N的力将活塞压下12 cm,发现底部浸有0.001 kg乙醚的棉花并没有出现燃烧现象。请回答:[乙醚的比热容约为 1.8×103J/(kg·℃),着火点为160 ℃]

    (1)、小宁对活塞做的功为J。
    (2)、0.001 kg乙醚温度从 10℃升高到着火点至少需要吸收热量J。
    (3)、小宁的实验没有成功,请帮助他分析原因:(至少写出两点)。
  • 15、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 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对其加热,并用相同的两支温度计分别测量水和食用油的温度,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300

    20

    40

    21

    食用油

    300

    21

    41

    10

    (1)、在实验中必须使用的测量工具有停表、温度计和
    (2)、本实验中,用来反映物质吸热的多少。
    (3)、由实验数据分析知:本实验中,为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大小,同学们采用的方法是 , 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若不考虑热量损失,则通过实验数据求出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 16、如图所示为海风形成的示意图,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与海洋相比,陆地的(   )

    A、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B、比热容较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C、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快,气温较高 D、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日照条件下升温较慢,气温较低
  • 17、植树造林既可以优化生态环境,又可以调节气温。假设 10000 m2 的森林每秒钟吸收的太阳能约为 1.2×105J,如果这些太阳能被初温为26 ℃、质量为50 kg的干泥土全部吸收,可使这些干泥土的温度升高到多少摄氏度?[干泥土的比热容为 0.8×103J/kgC]
  • 18、一家火锅店用某种材质的纸折成火锅,加上水,放在点燃的天然气炉上涮菜,如图所示。纸锅中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若纸锅中水的质量为1kg,水温从20℃升高到100℃,则水需要吸收J的热量。[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J/(kg·℃)]

  • 19、质量为200 g的沙子,吸收 9.2×103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 50℃,则沙子的比热容为J/(kg·℃),其科学意义是
  • 20、水是一种比热容较大的物质,如图所示生产和生活中与水的这种特性没有关系的是(   )

    A、图甲:对秧田晚上灌水,白天放水 B、图乙:炎热的夏天,在地面上洒水降温 C、图丙:暖气片内装的是流动的热水 D、图丁: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