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1870~1956年的发展趋势的是 (   )
    A、 B、 C、 D、
  • 2、 一战期间,荣氏兄弟建立起庞大的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荣氏企业陷入困境;渡过难关后,又遭日本侵华战争的洗劫;抗战胜利后,有所恢复,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材料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 (   )
    A、资金不足 B、曲折发展 C、规模较小 D、分布不均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都30万人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紧接着他按动了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时,乐队奏起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摘编自畲田《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二:朝鲜战争一爆发,美国随即出兵朝鲜半岛,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并加强日本、菲律宾的军事力量,大力援助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从而对中国构成半月型包围圈。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美国在亚洲的第一战即以失败而告终,打乱了美国的全球部署。

    ——邹玉杰《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1)、 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说明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美援朝的目的和国际影响。
    (3)、 写出材料三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法律依据。
    (4)、 综上所述,说明三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 4、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中国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两种梦想”的实现分别指的是 (   )
    A、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 B、新中国成立和土地改革 C、抗日战争和土地改革 D、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
  • 5、 文物证史是研究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 6、 某电影聚焦了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一场战斗,讲述了一群普通战士建构自己与祖国之间的精神链接,舍生忘死地投入一场“立国之战”。以此战役为代表的抗美援朝战争 (   )
    A、标志着中国第一次抗击外敌赢得完全胜利 B、发扬了独立自主和艰苦创业的伟大精神 C、胜利的物质基础是由国内“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的 D、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东方的宣言书
  • 7、 小王在复习某时期的历史事件后,整理了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其中缺失的阶段主题应该是 (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8、 社会学家费孝通这样回忆他的第一届人民政协之旅:“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帽的——不同的人物在一个会场里讨论问题,是生平第一次。”据此可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
    A、体现了人民民主特点 B、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C、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D、说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兴起,要求把各种抗日的力量汇合起来。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连夜电告中共中央。党中央派遣周恩来到达西安。党中央以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大局为重,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经过谈判,迫使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共抗日”的承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这个军队(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自今年四月起,在日寇进攻面前,大部分国民党军队是打不得仗的,一触即溃的……在敌占区,国民党当局是不管的……在解放区,国民党当局则是拼命妨碍、限制、缩小、消灭……在国民党区域,当局见到共产党人,非捉即杀。

    ——《同赫尔利的谈话》

    材料三:在中国抗战面临最困难的 1940年,8月 20日八路军竭尽全部力量袭击了华北的“主要铁路”,百团大战给予日本军以极大的打击。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用广泛的大众游击战来对抗日本军残酷的扫荡。1944年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夺取据点 5000多个,收复国土 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00多万。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

    (1)、 根据材料一,写出蒋介石作出的承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2)、 请运用相关史实印证毛泽东对国民党军队抗战的评价(画线部分),并简要分析国民党军队抗战表现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列举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表现。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 10、 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说法,有着广泛的民意基础和事实依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 1月 3日,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发函,要求在 2017年春季教科书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教科书中的“八年抗战”一律修改为“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1931年9月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时间和历史事件。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对待日军侵略的态度上,蒋介石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写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说明材料三中提及“民族凝聚力”的主要表现。
  • 11、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的字样。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愿望是 (   )
    A、正视史实,放下悲痛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C、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D、铭记历史,不忘仇恨
  • 12、 胡珠生在《温州近代史》中写道:“抗日战争时期温州侨胞在东南亚和欧洲艰苦谋生,创业之余仍关心祖国命运,宣传抗日救亡,从事募捐活动,并投身到反侵略斗争的行列,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由此可以推断出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是 (   )
    A、中国战略部署得当 B、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配合 C、国共两党携手抗敌 D、海内外中华儿女同仇敌忾
  • 13、 面对新冠疫情,全国上下团结一心,通过不串门、不出门、不聚会等方式作出自己的贡献,争取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回想过去, ▲ 中,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抵抗,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处应填 (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 14、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由此可见,抗日战争(   )
    A、使中国遭受重大损失 B、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C、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D、是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 15、 下面是八路军旅长陈赓1937年9月26日的日记(部分)。据此推论,此次胜利(   )

    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第一次最大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意义是无穷的:一、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二、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三、证明唯武器论的破产;四、单纯的防御只有丧失土地。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抗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仗 D、使日本速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16、2021年7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中有一枚标注“中流砥柱”的邮票。该邮票上有毛泽东《论持久战》封面、延安革命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群众团结抗战的浮雕。该邮票旨在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最终实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的抗日战争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17、 由如图所示两次战役的示意图得出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两次战役均发生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 B、两次战役交战地点均在北方地区 C、两次战役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 D、两次战役的结果都是中国军队取胜
  • 18、“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
    A、国共两党完全停止对峙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掌握军政大权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国民政府实现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 19、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并提出“打倒国民党”。七七事变后,中共通电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共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革命的完成 B、民族危机的加剧 C、红军实力的壮大 D、国际形势的缓和
  •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道:“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1937年,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的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皖南事变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