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图所示的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B、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C、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D、不断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
2、1947 年 5 月 9 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晋冀鲁豫野战军渡过黄河南下。符合该战局的诗词是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千里挥师大别行,中原逐鹿任纵横 C、徐州淮海战中心,西到商丘至海州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3、 毛泽东曾打趣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如图所示的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 ( )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B、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 C、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4、 在整个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孟良崮山脚下乡亲们在六个十八九岁、二十几岁的姑娘组织下,共为部队烙 7.5 万公斤煎饼,筹集 1.5 万公斤军马草料,洗 8500多件军衣,做 500多双军鞋。这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人民群众渴望和平 B、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C、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D、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
5、1945 年 10 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达他赴重庆是为了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国共合作抗日 C、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D、结束国民党的统治
-
6、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与社评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西安事变 C、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重庆谈判
-
7、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二: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严安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探索》
材料三: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政策。(2)、 材料二中中国首创的“理论”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理论成功实践的例子。(3)、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1970年以来,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表。
截止年份
1970年
1980年
1992年
2002年
2020年
建交国家数(个)
55
124
151
165
180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中国已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加入绝大多数国际组织,签署并履行着大量国际公约。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其他国家,同时接待许多外国领导人的来访,“到中国去”成为国际政坛的流行语。
(1)、 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说说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原因。(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形象。 -
9、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宗璞的《红豆》、杨沫的《青春之歌》、老舍的《茶馆》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爱情、社会生活等,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这得益于 ( )A、“破四旧、五讲四美”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改革开放、思想自由”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10、“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里的“此翁”是( )A、邓稼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 D、焦裕禄
-
11、 九年级(1)班同学要完成一个项目化学习,他们分组搜集“衣、食、住、行”等方面资料。据此推断,他们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科技文化成就 B、社会生活变迁 C、民族繁荣发展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2、 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的有 ( )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②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③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3、 小明在进行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为此他搜集了有关“华东军区海军”“歼-5型歼击机”“导弹核武器”等资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国防建设 B、改革开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D、民主与法治建设
-
14、 下列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因
果
A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B
中美正式建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共十四大召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A、A B、B C、C D、D -
15、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 C、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 D、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
16、 下列年代尺中,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外交事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
17、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该制度在香港、澳门实施坚持的方针有 ( )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澳人治澳”
④完全自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如图所示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
第1节 民族大团结
第2节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3节 海峡两岸的交往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19、 小岗村发展历程是浓缩的改革开放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 间
改革开放历程
小岗村发展阶段历程
1978年
中共 A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低水平发展阶段——粮食产量开始快速增长
1980年
中央决定在 B 、珠海、汕头、厦门设立 4 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稳定增长阶段——乡村工业发展,居民收入日益多元、逐步提高,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C
2004年至今
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 D 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跨越式发展阶段——思想转变,结构调整,多元并进,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1)、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A、B、C、D处内容填写。(2)、 根据改革开放历程,分析小岗村发展变化的原因。(3)、 改革开放历程和小岗村发展历程给我国现代化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 年 4 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材料二:我国对外开放过程。
1980年
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4年
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
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
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
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
……
材料三:“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装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的作用。(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当今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3)、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从建立经济特区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谈谈你对我国对外政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