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如果要了解17世纪我国手工业发展的情况,首选的科技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
2、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小历画了如下思维导图,其中“?”处最适合填( )A、施行仁政,笼络民心 B、分化事权,强化皇权 C、改革官制,提高效率 D、精简机构,缓解矛盾
-
3、中国古代思想博大精深,历代思想家在中国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下列关于思想家的整理正确的有( )
①韩愈——佛教传播的推广者
②王守仁——知行合一的倡导者
③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④黄宗羲——君主专制的维护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下图为“宋代部分年份海外贸易市舶收入统计图”,之所以出现图中现象,是因为宋朝( )
①十分重视海外贸易
②设立市舶司加强管理
③结束对峙实现统一
④造船和航海技术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这说明元代( )A、疆域辽阔 B、科技发达 C、经济繁荣 D、战争频仍
-
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些摘自岳飞《满江红》中的诗句( )A、诉说了南宋灭亡的哀伤 B、说明了宋辽之间的冲突 C、表达了抗金英雄的壮志 D、坚定了抗击倭寇的决心
-
7、“澶渊之盟后,宋朝北方州县得以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于戈(战争)’局面。”这则材料概述了澶渊之盟的( )A、背景 B、过程 C、内容 D、影响
-
8、赵匡胤当皇帝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对此,赵匡‘胤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杯酒释兵权
②设立军机处
③崇文抑武
④控制地方税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下图为小历同学做的历史学习笔记,由此判断,他在学习中会认识到唐朝( )
1、文成公主入藏
2、金城公主入藏
3、唐藩会盟
4、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5、册封怀仁可汗
6、册封渤海郡王A、世界影响力在扩大 B、加强对各族地区的统辖 C、实现统一任重道远 D、藩镇割据势力极其强大 -
10、唐玄宗在位后期,沉面于享乐,重用奸臣,当时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这说明安史之乱的爆发源于( )
①经济迅速衰退
②农民起义影响
③朝政黑暗腐败
④节度使权力膨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主张“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为此唐太宗( )A、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B、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C、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D、严格考绩,澄清吏治
-
12、“三彩釉陶载乐骆驼”(见右)出土于西安,骆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两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文物展现出唐朝( )
①经济文化交流繁盛
②海外贸易往来频繁③民族之间交往密切
④瓷器生产技术高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徐中约曾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这种制度”指的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
-
14、明朝春节燃放爆竹、拜亲访友,与现在习俗高度一致,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
15、清朝中原地区人口快速增长,彻底解决了人地矛盾。
-
16、新的民族——回回的形成,是元朝民族交融加强的表现。
-
17、“隆庆和议”结束了明朝与蒙古长期的敌对状态。
-
18、北宋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资治通鉴》,对研究我国明清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
19、“交子”的出现,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
2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