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张玉滚老师放弃城市优越的条件,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大山。他用17年的坚守维护了乡村学子的( )A、合法财产权 B、物质帮助权 C、文化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
2、70多年来,西藏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经济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从基本政治制度的角度看,这主要归功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施行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行 D、民主协商制度的积极推进
-
3、海宁依托举世闻名的钱江潮,打造百里钱江旅游长廊,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潮旅游。这启示我们发展区域经济应坚持( )A、开源节流 B、优势互补 C、因地制宜 D、改造自然
-
4、秦汉时期,中医药就已经传播到朝鲜和日本;20世纪中叶起,全球先后掀起“中医热”。“中医热”的出现( )A、说明我国文化领先于世界 B、说明文明在交流中丰富发展 C、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D、有利于坚定我国的文化自信
-
5、嘉兴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系统遍及嘉兴的60多个政府机关部门,形成了统一的便民电话网。政务服务热线系统有利于政府( )A、加强立法工作 B、做到对人民负责 C、改进民主协商工作 D、保证司法公正
-
6、李某从事非法校园贷,通过恐吓等手段获取巨额非法利益,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5万元。据此回答问题。(1)、从社会危害性的角度看,李某的行为属于( )A、一般违法行为 B、严重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2)、下列对这一案例认识正确的有( )A、并处罚金5万元属于附加刑 B、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国家检察权 C、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D、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
7、小张偶然发现有人拍摄我国某军事基地并打听基地情况,他及时将此事报告给有关部门。小张履行了( )A、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B、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C、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D、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
8、志愿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无私奉献的行为( )
①诠释了集体主义的精神
②承担了自己生命的使命
③展示了丰富的理想世界
④揭示了艰苦奋斗的信念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9、如图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初期陕西西安古墓出土的“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和“骑驼乐舞俑”。作为历史材料,它们( )A、有助于了解秦汉时期铁器铸造的工艺状况 B、增强了对汉代“大一统”格局的直观感受 C、生动展示了魏晋时期政权并立的时代特征 D、有助于了解唐代“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
-
10、中日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几乎在同一时期内分别发动了意义重大的变革——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这两场改革的共同点有( )
①都创办了一系列机械化的现代企业
②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威胁③都学习实施了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
④都推行征兵制度,重视军事制度改革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1、“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摇车纺纱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主要说明了工业革命( )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B、提高了电力的生产效率 C、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结构 D、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
-
12、标语、口号折射出时代的特征。与“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C、工农红军长征 D、一二•九运动
-
13、“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这一政策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A、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扭转了五代十国时尚武轻文的风气 D、提高了社会各个机构的行政效率
-
14、促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 B、轻徭薄赋,大力发展农业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建立县制,直接任命官吏
-
15、由于怡和洋行于1898年在杭州建造了烘茧灶,垄断了茧价丝价,杭州的世经丝厂“难得好茧接续供应”,被迫停办。与世经丝厂的倒闭密切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
16、下列属于如图所示区域所在国家经济特点的是( )A、现代牧业 B、耕海牧渔 C、精耕细作 D、垂直生计
-
17、如图所示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ab之间为世界屋脊,c以东为海洋。据此回答问题。(1)、下列对该大洲表述正确的是( )A、东部河流注入大西洋 B、地形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C、ab地区以种植业为主 D、ab地区为伊朗高原(2)、图中的 H 点应该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
18、被印加人称为“粮食之母”的藜麦原产于秘鲁等国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的高原或山地。其原产地最有可能在图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极端民族主义也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之一。希特勒认为,保证德国物资供应的最好方法就是……获得波兰和乌克兰……与希特勒的咄咄逼人气势相反,英、法等西方国家却普遍实行了所谓的绥靖政策。
——《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1947年 6月,在美国的指使下,英法建议欧洲各国就各自的经济资源提出报告……再由美国提出援助的方式和条件……苏联代表认为,这将会要求各国泄露其本国的经济情报,导致“由某些国家实行干涉另一些国家内部事务”,其“结果将不是欧洲的统一和重建,而是把欧洲分裂成两个集团”。7月,苏联退出会谈。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呈现出一种新面貌。资本、信息、技术、商品和人员的高速流动……局部冲突频仍,核威胁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威胁和霸权主义行径并行。此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非传统的不安全因素在侵蚀、威胁着这个星球。
——《世界通史·当代卷》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归纳苏联代表“退出”会谈的理由。结合美国“援助”的本质及影响,概述你对苏联态度的理解。(3)、 材料三中的“高速流动”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哪一基本特征?结合材料推断并说明未来世界的走向。 -
20、 4 月 15 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学校时事宣传栏刊出了两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27日,美国总统杜普门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与此同时,美国还派兵入侵台湾海峡,妄图一举占领朝鲜、控制中国、遏制苏联……中国政府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材料二:进入21世纪,我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大幅度调整军事安全政策,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暴力恐怖事件也影响着国家的安全。
(1)、 从时事宣传栏里可获取哪些关于时代主题的信息?这些信息集中反映了什么问题?(2)、 写出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形势下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