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
-
2、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具有深远意义和社会影响的革命运动。( )
-
3、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再次洗劫北京。( )
-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里程碑,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
-
5、我国各民族呈现“大聚居、小杂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校七年级(6)班以“如何尽快适应初中生活”为主题,开展了一次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步入初中生活后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困惑,请你一起帮忙解决。
(1)、【掌握学习法门】七年级新生学习生活调查情况汇总表(节选)
你是否制订过学习计划?
没有制订过28%;制订过但无法坚持执行40%:制订过且一直坚持执行32%
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基础不好15%:对一些学科缺乏兴趣28%;学科难度大37%;其他20%
你是否会进行课前预习?
总是29%:偶尔48%:从不23%
你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
经常参加23%:偶尔参加55%;从未参加22%
根据调查表,请你为我们“学会学习”提出一些建议
(2)、【制作交友秘籍】小伟和小红同学遇到了一些困惑:小伟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他和别人闹矛盾,想让我帮他一起“教训”那个人,这让我很为难。我到底要不要帮他呢? 小红 我在社交平台上认识了一位网友,他看起来很友善,我对他充满了好奇,但又怕遇到坏人。我可以和他继续联系吗? 请你任选其中一位,分享交友秘籍帮他(她)解决困惑。
(3)、【探寻亲师之道】网络调查“真心话”:
“一棵树”:我很喜欢我的英语老师,也很热爱英语这门学科,但我不敢去问问题,害怕跟老师交流,好矛盾。
“小彩虹”:我讨厌学习,所以经常完不成作业,成绩差。而且我常常违反课堂纪律,是数学老师点名批评的“常客”。
请运用所学知识,给调查中的两位匿名学生留言,以改善师生关系。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4月30日,中央宣传部、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4年“最美职工”先进事迹,时敬龙、詹春珮等9人光荣入选。他们有的积极投身国产汽车品牌关键技术研发有的坚守海上一线巡航执法,有的深入田间地头助力农业技术推广,有的牢记嘱托倾心守护洱海清波,有的服务体贴热心公益成为“金牌司机”……他们以饱满的热情、顽强的奋斗智慧的创造在平凡岗位中创造了不凡业绩,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
(1)、你认为他们的劳动,哪个更有价值?并说说你的理由。(2)、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
8、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外交流
今年是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 ,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摘编自2023年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注:“一带一路”源于汉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材料二:民族交流
卡片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民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的附带同化,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候《中国古代通史》卡片二江南为之国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宋书》卡片三(1)、请写出材料一图中A、B两地的地名。(2)、请用相关史实说明汉通西域之后是如何实现物资上“互联互通”的?并概括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作用。(3)、结合所学,举一史实说明材料二中“统治者的主动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4)、请分析卡片一和卡片三之间的内在联系。 -
9、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材料如下图
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图
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渐渐地)弱矣。”
——《汉书》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二者实行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中央政府面临的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秦汉时期中央与地方权利的演变趋势。 -
10、经过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原本从不会做家务的小婷,学会了洗衣、煮面,还会主动帮助同学收拾凌乱的房间。这表明集体生活能够( )A、决定我们生命与成长的方向 B、让我们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C、塑造改变每个人的兴趣爱好 D、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
11、2024年12月2日是我国第19个“全国交通安全日”。在浙江宁波,民警通过宣传展板、互动问答等方式,向学生们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让学生们深入掌握交通安全法规。这有利于学生( )
①增强生命安全意识
②杜绝发生交通意外
③自觉维护交通秩序
④积极参与改进交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2024年2月,“为国攀登”思政大课在“人民网+”客户端云开讲。这堂思政大课围绕征服珠峰展开,讲述了勇攀自然高峰、科学高峰、人生高峰的一系列感人故事。“为国攀登”思政大课旨在勉励青少年( )A、怀揣强国梦想,努力拼搏 B、心动在于行动,改变生活 C、少年敢于有梦,就能成功 D、从小为国立志,攀登珠峰
-
13、初一的小明在日记中写道:“进入中学后,增加了多门课程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培养了我良好的思想品德,历史让我了解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地理让我饱览了祖国的美好河山……”这段话表明( )A、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去选择课程 B、中学时代为我们铺就了成长的平坦大道 C、新的课程,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D、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
14、毛泽东说:“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刘邦起义 C、绿林赤眉起义 D、黄巾军大起义
-
15、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以下某校设计的vlog(视频博客)历史作业所选取的主题中,聚焦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6、以下示意图中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17、下列观点与学派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儒家 B、“无为而治”——墨家 C、“以法治国,法不阿贵”——法家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家
-
18、秦朝“焚书坑儒”、汉朝“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等措施,实施的共同目的是( )A、提高教育质量 B、加强思想控制 C、推动经济发展 D、促进民族交融
-
19、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笔记,①处应填写( )
生产力发展
①
社会(生产)关系变化
允许土地买卖,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B、战争规模逐渐扩大 C、各诸侯国统治者开始实行变法改革 D、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
20、“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