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 有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   )
    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 C、维护奴隶主利益 D、规定严格等级制度
  • 2、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严格地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中国古代与张荫麟所说的“封建的社会”相适应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3、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场】

    材料一:

    【觉醒】

    材料二:《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于1915年创刊,1926年停刊,其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

    类 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月后(篇)

    类 别

    1920年9月前(篇)

    1920年9月

    后(篇)

    思想(启蒙)

    65

    2

    科学社会主义

    1

    79

    文学

    39

    10

    俄国研究

    4

    41

    新诗

    140

    101

    国民革命

    0

    13

    小说

    34

    15

    世界革命

    0

    20

    ——摘编自《〈新青年〉研究》

    【弘扬】

    材料三: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青年群众举行的五四运动 20周年纪念会上,号召青年学生“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才能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军队”。1984年,《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纪念五四运动 65周年》提出青年要富有创造精神,“必须认清历史发展潮流”“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摘编自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

    材料四: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材料一中画作比较真实地再现了这场爱国运动,请结合画作内容加以说明。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3)、 结合上述不同的时代情景,分析中国共产党举行“纪念活动”的意义。
    (4)、 五四运动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有何影响?
  • 4、 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 5、 城市独特的位置是影响其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下列城市中,既属于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中第一批设立为经济特区的是 (   )
    A、广州 B、厦门 C、深圳 D、宁波
  • 6、 阅读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有(   )

    1969~1976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时 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建交国家(个)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   )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 8、 如图所示为1949年至1984年中国粮食生产状况柱状图。图中出现了几个粮食产量快速增长时期,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了 (   )

    ①土地改革

    ②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 10、1945年,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
    A、国民党一大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 11、 下列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场景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直接相关的有(   )

    ①上海某工厂厂长参加公私合营股东大会 
    ②武汉人民庆祝长江上第一座大桥通车 
    ③大庆石油工人手拉肩扛将钻机运到井场 
    ④杭州某皮鞋匠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 (   )
    A、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 B、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 D、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 13、 为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我国政府颁布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主题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   )
    A、辛亥首义,推翻帝制 B、革命武装,八一建军 C、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D、人民胜利,国旗飘扬
  • 14、20世纪初,来中国访问的美国学者杜威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说的“政治改革运动”指的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 15、美丽乡村,中国样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村:村务监督您放心】
       新中国第一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就在这里诞生。15年来,该村历经了6届村班子、20余名村干部的更替,3000余万元的村庄建设投入以及100多户的农户新居动迁,实现了连续15年村干部“零违纪”村务“零上访”、工程“零投诉”、不合规支出“零人账”。
    【乙村:“梨”上添花谱新曲】
       村中环境优美,家家户户都种梨。在梨产业发展过程中,村民不断研究新品种,成功自主培育幼苗。为推进梨的销售,依托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及扶贫平台直播带货,线上线下同步发力。近年来村民开农家乐,推动乡村建设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型。
    【丙村:与鸟儿共生共荣】
       广西弄岗村群山环绕,环境优美,是近危物种穗鹛的天堂。当地村民爱鸟如命,渐渐成了爱鸟、护鸟的“土专家”。该村每年举办中国·龙州“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每年有数万观鸟人,带来数百万元的收益。
    (1)、写出甲村村务监督的本质,并分析这一做法能让人“放心”的理由。
    (2)、结合材料,分析乙村如何诠释新发展理念,实现从“一时美”向“持久美”的转型。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中国样板”。
  • 16、福建省顺昌县大历镇乡村振兴发展中心科技特派员高允旺,带领乡亲走出了一条以竹荪栽培技术为核心的扶贫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扎根山区

       扎根山区的高允旺经过多年摸索,研发出一套利用竹屑替代木屑栽培竹荪的三增加、建堆发酵竹荪栽培技术,创下亩均产干品100千克的高产纪录,比传统种植技术产量翻一番,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从此,他与竹荪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了远近闻名的竹荪土专家

    共同致富

       在高允旺的带动下,顺昌竹荪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竹荪生产基地。他还跨县市、跨省传授竹荪栽培技术,辐射周边省县市,足迹遍布5省21个县市的120多个行政村。多年来,他帮助农民实现增收3亿多元,助力3万多户农民脱贫致富。

    不忘初心

       农民的期盼就是高允旺努力的方向。他表示,将不忘初心、心无旁骛,继续肩负起一名科特派的使命与责任,不断创新和推广实用技术,助力脱贫农户行稳致远。2021年2月,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扶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1)、高允旺的经历诠释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2)、从“走向共同富裕”的角度,概述竹荪栽培技术推广的现实意义。
    (3)、从“勇担社会责任”的角度,说说高允旺的事迹给你的启示。
  • 17、改革创新历来是一个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永乐十一年(1413年)……乃分其地为八府四州,设贵州布政使司(注:政府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而以长官司七十五分隶属,属户部。

    ——《明史》

    材料三 维新派以西方现代文明的产儿——日本明治维新为参照,变革传统政治体制,先设制度局,再开国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度对古代知识分子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写出明朝为加强西南边疆地区的管理而实施的制度,并写出该制度实施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派主张怎样变革传统政治体制。
  • 18、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大浩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德国大事记

    时 间 

    主要事件

    1935年 

    《日耳曼血统与荣誉保护法》规定:禁止雅利安人与犹太人之间通婚

    1938年

    德国创办“犹太移民中央办公室”,管理被迫迁出的20万奥地利犹太人相关的行政和经济行为

    1942~1944年

    德国人共开设了奥斯维辛、贝尔泽克等6个灭绝营,共夺走了300万犹太人的生命

    ——摘编自[美国]戴维·M.克罗《大屠杀———根源、历史与余波》

    材料二 1938年7月6日至15日,犹太难民问题会议——“埃维昂会议”在法国召开。美国当时接受德奥难民的限度是27370人(仅适用于犹太人)。英国及它的巴勒斯坦委任当局相继严格了移民审批手续。芬兰内阁在8月13日作出决定,今后犹太人的签证手续不仅要经过芬兰外交部的批准,而且要经过德国外交部的批准。

    ——摘编自[德国]克劳斯·费舍尔《德国反犹史》等

    材料三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1951年通过法令设立了“大屠杀纪念日”。战后经过长期艰难谈判,犹太人从联邦德国那里获得34亿多马克的赔偿。犹太人还展开了对纳粹战犯的追捕行动,一旦发现任何对犹太人犯有罪行的纳粹,以色列就会派特工人员甚至军队将其捕获,带到以色列进行审判。

    ——摘编自徐新《犹太人的故事》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纳粹政府对犹太人进行迫害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国际社会应对犹太难民的态度,并说明国际社会的态度对德国纳粹政府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说犹太人的战后措施给我们的启示。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稻米价格不断攀升,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当地政府通过聘请专家、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水稻亩产量和质量。黑龙江省所产优质大米深受浙江、福建等地人民欢迎。

    材料二 如图所示为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和主要水系分布图。

    (1)、描述图中区域降水的空间特征。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3)、简析甲地区在水稻种植期和收割期中易遭受的自然灾害。
  • 20、近年来,嘉兴市充分利用党的诞生地南湖红船的红色资源优势,开设“红色课堂”,守护和传承嘉兴的“红色根脉”。这有利于(   )

    ①增强嘉兴人民的政治认同 
    ②坚持嘉兴绿色发展的理念 
    ③彰显红色文化的价值魅力 
    ④守护嘉兴人民的精神家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