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某班同学准备出一期主题画片展。下列图片可作为展品的有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②北伐军战士准备攻打武昌城③上甘岭战役④台儿庄保卫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 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南京古城能“读到”的历史有 ( )
①鸦片战争的屈辱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国民政府的灭亡
④日本侵略者的暴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 有学者认为:“1912年 2月 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选……”该观点的主旨是 ( )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C、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D、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
4、 在评述某史事的历史影响时,有人说“这是‘天朝’体系崩溃的开始”,有人说“这是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开始”。该史事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5、 据《清季外交史料》所记,“主权”概念最早出现在1860年代,从1875年至1894年,每 100 页文件只出现 1 次“主权”一词;从 1895 到 1899 年,每 100 页出现2.5次;从1900年到1901年,每100页出现8.8次;从1902年到1910年,每100页出现22次左右,其中1909年每100页出现37次。该史料反映出 ( )A、“主权”一词使用频度与近代社会变迁相关 B、洋务运动催生了国人“主权”意识的出现 C、维新变法运动促使民众“主权”意识高涨 D、辛亥革命推动了“主权”一词的广泛使用
-
6、 下表是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情况汇总表。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 ( )
时 间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 计
年平
均数
1895年以前
1
4
1
2
3
11
-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0
63.33
注:数据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A、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百日维新,成果丰硕 C、学习日本,救亡图存 D、辛亥革命,谋求共和 -
7、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史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世界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
8、 梳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右边是小华同学的课堂笔记,从中可以概括出的共同主题是( )19世纪中后期发生的大事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A、资本主义的扩展 B、工人运动的兴起 C、变法图强的尝试 D、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
9、 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方法是以 ( )A、民意制约权力 B、权力制约权力 C、道德制约权力 D、权利制约权力
-
10、 有历史学家说:“在 1870年以后大约 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 B、资本输出 C、文化传播 D、工业革命
-
11、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后,有人建议分封子弟,秦始皇认为,天下长期混战,皆因有诸侯国,分封等于重挑战争。汉初刘邦分封大量诸侯,后来,诸侯国的势力威胁中央。汉武帝时期,地方官员相互勾结,营私舞弊,贪赃枉法。
材料二:
史 料
大昭寺内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示意图朝 代
①
明朝
清朝
事 件
文成公主入藏
②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意 义
汉藏关系日益密切
保护了我国东南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稳定了我国③地区的局势,维护了国家统一
(1)、 针对材料一中的问题,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中的表格。(3)、 概述上述措施对当代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启示。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龚鹏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有助于中国文明连续性的,还有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材料一中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什么时候被确立下来?根据材料,概括其作用。(2)、 材料二中“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这种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积极意义。 -
13、“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改革相比较,其共同点在于 (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D、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
14、 儒家思想诞生后,经历了从“不受待见”到“居于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始于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统一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唐宋时期
-
15、 下列歌谣传唱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选人才③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
④仿效汉制治天下,行省制度传后世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
16、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 )A、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B、封君封臣制度逐渐形成 C、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D、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
17、 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下列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
序号
东方文明
西方文明
①
发源于亚洲
发源于欧洲
②
以农耕为主
工商业发达
③
实行中央集权制
实行民主政治
④
起源于大河流域
起源于海洋或沿海地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8、 小明要上网查询中国古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历史资料,下列查询关键词合适的有 ( )
①改土归流
②宣政院
③伊犁将军
④驻藏大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 经过历史沿革,中国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 )
朝 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措施
建立中央集权官僚制度
颁布“推恩令”
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利
废宰相、设内阁
设军机处
A、维护国家统一 B、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加强监察制度 D、推进民族融合 -
20、《吴地记》载:“嘉兴县,本号长水县,周敬王十年(公元前497年)置,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改由拳县。”据此推断,“嘉兴”称为“长水县”是在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