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 在一阅览室内,有一名女读者在座位上大声地打电话,整个阅览室内,充斥着女子的声音,影响到了其他读者。对此,应有的正义行为是 (   )
    A、告诉管理人员一起制止这种行为并好言劝解 B、劝阻并辱骂攻击女读者 C、把这种行为拍摄下来发到网上 D、为保护自己,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
  • 2、 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因此我们要做到 (   )

    ①尊重他人平等的生存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②面对不平等现象应该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③以法律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对待所有成员 
    ④积极履行法定的义务,进而取得法律之外的特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3、 从法律意义上讲,下列同学对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甲:“平等就是所有情况都同等对待,没有人享受特权和特殊照顾。” B、乙:“男女平等就是指男女在参与社会管理时要在人数上完全相等。” C、丙:“不同情况差别对待也是平等的内涵之一。” D、丁:“平等是对人民而言的,并不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 4、《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规定:“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一规定表明 (   )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是自由的保障 
    ③自由是法治之内的自由 
    ④自由标定了法治的界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这句话说明 (   )
    A、法律限制了公民的自由 B、法律是获得自由的唯一条件 C、自由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 D、世间本来就没有真正的自由
  • 6、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2月,在高铁上,乘客殷某强占他人座位,不听从列车工作人员劝阻且拒绝让座,乘警对该乘客多次警告无果后,将其强制带离现场。最终,殷某因涉嫌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大家纷纷为此点赞。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三)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

    (1)、 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判断殷某的行为性质。公安机关依法对霸座者的处罚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2)、 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说说“大家纷纷为此点赞”的原因。
    (3)、 从依法履行义务的角度,说说案件给我们的警示。
  • 7、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守护安全》


                       守护安全
    注:“12339”是国家安全机关受理公民和组织举报电话

    材料二:近年,梁某利用华侨社团的会长、荣誉会长、理事长的身份,长期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2023年5月,梁某因间谍罪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五十万元。

    (1)、 材料一中,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履行了公民的哪一基本义务?
    (2)、 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判断材料二中的梁某的行为性质并说明理由。
    (3)、 综合上述材料,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谈谈公民应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
  • 8、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国泰民安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下列举措有利于增强公民国家安全意识的有 (   )

    ①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②加强对国家安全法的学习 
    ③倡导出境旅游遵守当地法律规范、风俗习惯 
    ④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有钱不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下列对这两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就是义务 B、违反法定义务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C、公民享有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D、公民享有权利同时应承担相应义务
  • 10、 图示归纳法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可以用如图所示的方式表示的是(   )

    A、公民权利和依法纳税 B、人身自由和通信自由 C、公民义务和言论自由 D、家庭保护和社会保护
  • 11、 小华发现自己写的作文未经同意被刊载在某杂志上,在与该杂志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小华要用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可以 (   )
    A、向公安机关举报该杂志 B、与该杂志负责人进行协商 C、向当地政府反映该问题 D、向人民法院起诉该杂志
  • 12、 刘某为发泄情绪,多次高空抛物,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严重危害公共安全。最终,刘某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该案件警示我们(   )

    ①要增强权利意识,积极行使权利 
    ②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全民守法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前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3、“晒客”族,就是一个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心情展示在网上与他人分享的人群。“晒客”族有一句口号:“只有不想‘晒’的,没有不能‘晒’的。”这一观点(   )
    A、是正确的,公民既享受权利又承担相应义务 B、是正确的,我国公民享有平等而真实的权利 C、是错误的,网络分享有风险,杜绝网络是良策 D、是错误的,没有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 14、 下列关于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B、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C、公民应采取一切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和自由 D、公民行使权利应按照规定的程序依法行使
  • 15、 下列行为体现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有 (   )

    ①于某按时上下学,刻苦学习 
    ②王某在朋友圈贩卖他人的隐私信息 
    ③陈某开车时在斑马线前主动礼让行人 
    ④张某积极纳税,依法服兵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 下列权利和义务中,既是公民基本权利又是公民基本义务的有 (   )

    ①依法纳税 ②劳动 ③受教育 ④人身自由

    A、①② B、 C、④C.②③ D、①④
  • 17、 J市税务机关依法对邓某偷逃税案件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06亿元。这表明 (   )
    A、邓某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B、邓某没有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 C、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D、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 18、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 2021年 1月 1日起施行,标志着中国开启了“民法典时代”。

    材料二:民法典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84章,1260条。民法典中诸多内容值得关注:加强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禁止高利放贷……

    (1)、 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2)、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从法律作用的角度,谈谈民法典中“禁止高空抛物”条文的意义。
    (3)、 某班级拟制作“我与民法典同行”手抄报,请你参照示例并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两个问题。示例:侵权责任编:主人遛狗不牵绳,狗咬伤无辜路人,谁应担责?被高空抛物坠物砸伤,应该找谁索赔?
  • 19、 法律关乎你我他,遵守规则我先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期,马某在微信群内发布某妇产医院拐卖儿童的虚假信息,迅速引发网民关注,造成恶劣影响。公安机关获悉后,依法对违法行为人马某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1)、 马某被“处以行政拘留五日的处罚”体现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2)、 结合材料,从违反法律的类别角度分析马某的行为性质
    (3)、 从依法自律的角度,说说马某的行为给我们的警示。
  • 20、3月28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各地各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避险能力。各地各校的做法(   )
    A、杜绝了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侵犯 B、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相关知识 C、体现了受教育是青少年的基本义务 D、体现了政府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视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