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1962年,为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国举行了第一届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仅靠寄信投票,举办方就收到11万多张选票。这反映出当时(   )
    A、电视走进千家万户 B、电影制作水平迅速提高 C、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D、群众积极参与文化生活
  • 2、照片是重要的史料。下面两幅拍摄于1972年的照片折射的历史信息是(   )

    A、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 B、中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外交事业取得重大突破
  • 3、以下是《人民日报》部分社论标题,根据相关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②《旧中国灭亡了,新中国诞生了》

    ③《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一热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④《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 4、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东北工业基地时对吉林省委负责人发表如下谈话讲话的主旨是(   )

    “什么叫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呢?就是从现在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

    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嘛!毛泽东思想也要发展嘛!

    否则就会僵化嘛!”

    A、重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解放思想开启改革开放 D、加强党的政治路线建设
  • 5、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 6、下列对右图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国民经济的恢复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政治制度的创新
  • 7、下图为画家李可染1950年创作的年画《新得的黄牛》。该宣传画反映的事件(   )

    A、彻底改变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B、激发了广大农民生产劳动积极性 C、实现了土地公有制的根本变革 D、开启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进程
  • 8、天安门广场原本是皇家专用的一块禁地,不准百姓通行。1949年9月,政府下令整修天安门广场场地,以供群众集会使用。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庆祝新中国成立。天安门广场用途的变化反映了(   )
    A、人民的地位得到提高 B、中国已经彻底消灭剥削阶级 C、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9、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实现共同富裕

    ②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④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增进民生福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1980年,我国决定在珠海、汕头、厦门、海南设置经济特区,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
  • 11、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 12、一般来说,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
  • 13、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看得见”的公平正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低视力儿童少年走进普通学校学习。这些孩子“看不见”的阅读困境,被国家悉数“看见”。以下是从急切期盼到现实回应的历程图。

    【“摸得着”的公平正义】

    王永澄,作为盲人人大代表。2023年,他提出“为随班就读的低视力学生出版大字版教材”建议被采纳。他说,有三次“触摸”瞬间让他难以忘怀;有一份责任,他始终不敢忘怀。

    三次触摸

    “触摸”一份答复——盲文版代表建议答复。

    “触摸”一份报告——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

    “触摸”一部法律——盲文版代表法修正草案和代表法修改前后对照表。

    一份责任

    免费培育 6000余名盲人按摩师。积极为残疾人发声,就盲人就业、教育、无障碍服务等方面提出多件代表建议。

    (1)、根据历程图,写出保障我国人民利益的根本政治制度,并指出过程中最高权力机关的职权。
    (2)、根据“‘看得见’的公平正义”,说明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
    (3)、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
  • 14、某班同学围绕“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人权”为主题开展调研。根据调研内容,回答问题。

    主题

    人民的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人权

    调研过程

    采访记录(部分)

    人问题1:你认为的幸福是什么?

    晓辉(快递员):我的幸福就是在辛苦工作后,拿着工资给家人买礼物。

    小盈(小学生):老师和同学们一致票选我为市级“三好学生”!

    振业(老年人):这个月我和老伴的养老金又提高了!

    问题2:你觉得本福生活可以再多点什么?

    振业(老年人):我们希望儿子女儿能常回来看看,家里热闹点!

    ……

    资料收集(部分)

    当下,许多子女以学习、工作为由,忽略了对父母的关心。老年人独守“空巢”、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保障,常回家看看成为了他们的奢望。

    注: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妥善化解了一起高龄老人起诉赡养费的纠纷案。该法院针对赡养人发出了首份《家庭赡养指导令》:赡养人应当自觉履行对父母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调硏小结

     

    通过调研活动我们认识到,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理解各不相同。幸福生活的实现,需要……

    追寻幸福从不是终点,我们怀揣期待,我们始终在路上。

    (1)、根据“采访记录”,写出幸福生活来源于公民拥有哪些基本权利。
    (2)、结合“资料收集”及所学知识,从履行公民义务角度规劝子女常回家看看。
    (3)、幸福生活的实现离不开个人与国家共同努力。综合上述材料,完成“调研小结”。
  • 15、在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我市宪法广场正式投入使用。801班同学组织了宪法主题研学活动,以下是他们绘制的广场平面简图,请你一起完成研学日志!

    (1)、从宪法地位的角度,谈谈宪法主题雕塑位于核心位置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建立宪法宜誓制度的目的。
    (3)、研学小组建议在“普法互动区”,开展宪法宣传活动。请你设计一种有效的活动形式,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
  • 16、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作为法治教育专册,其核心内容围绕宪法教育展开。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每个公民都(   )

    ①应坚持宪法至上,坚决捍卫宪法

    ②要了解权利义务,树牢法律意识

    ③须崇尚法治精神,追求自由平等

    ④已理解国家制度,增强制度自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多地修订相关条例,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下列可以用来劝诚漫画中骑车人的有(   )

    ①自由都应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②作为公民,解决问题应靠法

    ③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④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公立医院为军人军属开辟绿色通道,为他们撑起健康“保护伞”;多地火车站增加母婴候车室,优化母婴“小空间”……这些举措(   )
    A、体现了不同情况的同等对待 B、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C、尊重了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 D、保障了特殊群体享有特权
  • 19、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下列对公平的内涵解读正确的是(   )
    A、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权利公平 B、有教无类,无分贵贱——机会公平 C、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规则公平D.劳有所得,各得其所——义务公平
  • 20、监察委员会调查公职人员涉嫌职务犯罪→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上述对国家公职人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处理流程,反映了(   )

    ①监察委员会依法行使调查职责

    ②监察委员会依法行使监督职责,根除腐败

    ③人民检察院监察所有公职人员

    ④监察机关与司法机关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