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 下列观点体现正确认识自我重要性的是 (   )
    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B、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闻过则喜,闻善则拜
  • 2、 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约占国土面积五分之一的长江流域养育了全国约三分之一的人口。长江的开发与保护是影响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读图,回答问题。

    (1)、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众多,洞庭湖和鄱阳湖分别主要位于哪个省?
    (2)、 写出宜昌附近两大水电站的名称。
    (3)、 洞庭湖地区历来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请概述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 3、 从高处俯瞰,裂谷犹如一条巨大的“伤痕”,几乎划过了该洲东部所有国家。该裂谷是一座巨型天然蓄水池,该大洲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草原是裂谷带的重要景观。读图,回答问题。

    (1)、 根据经纬网和海陆轮廓,描述如图所示大裂谷的地理位置。
    (2)、 查阅相关地图,判断A河流和B湖泊的名称。并结合A河流流向分析图示区域的地形特点。
  • 4、 下列对长江沿岸城市及河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重庆位于地势第一级阶梯,位于云贵高原 B、武汉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位于长江下游 C、P河段比下游河段水能资源更为丰富 D、p河为长江支流嘉陵江,发源于秦岭
  • 5、许多诗句、歌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回答问题。
    (1)、“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这几句歌词反映出长江的特点有 (   )

    ①发源地地势高 
    ②春季水量增多 
    ③向东流入东海 
    ④支流众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描写了黄河的 (   )

    ①河水来源与注入地 
    ②多次改道与支流密布
    ③泥沙淤积与地上河 
    ④形状特点与水质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如图所示为沿45°N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序号①所示地形区是 (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四川盆地
    (2)、图中序号②所示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

    ①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亚热带气候与温带气候的分界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读世界某国地形图,回答问题。

    (1)、该国的地形特征是 (   )
    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地势南北高、中间低 D、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2)、图中M河的名称和河流特征是 (   )
    A、墨累河 呈放射状分布 B、亚马孙河 呈放射状分布 C、墨累河 向西南流入印度洋 D、亚马孙河 向东北流入太平洋
  • 8、读图,回答WEN 题。

    (1)、图中的山脉M是我国 (   )
    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B、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D、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2)、图中河段N与该河中上游河段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 (   )
    A、“地上河” B、水力资源丰富 C、含沙量大 D、江阔水深
  • 9、 如图所示为亚洲主要河流发源示意图。从图中可读出的信息有 (   )

    ①亚洲主要河流都流向大洋 
    ②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在亚洲 
    ③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亚洲 
    ④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0、 漫漫黄沙变金沙。读图,回答问题。

    (1)、 根据上图,描述B地沙漠的地理位置。
    (2)、A地与B地哪个在沙漠治理上更有优势?说明判断理由。
    (3)、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A地是如何实现“生态、经济、民生共赢”的。
  • 11、 如图所示为我国36°N纬线附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势特征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横看成岭侧成峰 C、春风不度玉门关 D、胡天八月即飞雪
  • 12、读中国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城市依次为 (   )
    A、北京、乌鲁木齐、上海、拉萨 B、上海、乌鲁木齐、北京、拉萨 C、上海、拉萨、北京、乌鲁木齐 D、北京、拉萨、乌鲁木齐、上海
    (2)、造成①③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夏季风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纬度的差异 D、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
  • 13、 面对全球疫情暴发、多国告急的局面,中国多省派志愿专家团援助海外。下列对图中外出支援的四个省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粤地的农作物一般为一年一熟 B、沪市是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C、蜀地有古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D、苏地位于我国著名的东北平原
  • 14、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地区农业发达,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   )
    A、气候温和少雨 B、耕地面积广,灌溉便利 C、地形复杂多样 D、人口密度较小
    (2)、圣弗朗西斯科附近的硅谷能成为世界著名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的原因有(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广阔的平原地形 
    ③科技力量雄厚 
    ④工业基础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5、 班加罗尔是印度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被誉为“亚洲的硅谷”,其信息产业发展快速主要得益于 (   )

    ①政府给予充分的支持 
    ②优越的地理环境 
    ③高校密集,人口素质高
    ④官方语言是印度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6、 读某大洲沿5°S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下列对图中甲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世界屋脊 B、马铃薯的故乡 C、西临大西洋 D、冰川风光秀丽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代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

    ——曹斐《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

    (1)、 材料一反映了北宋都城怎样的经济现象?
    (2)、 材料二反映明代社会生活出现了什么现象?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明清小说有何新特点?
  • 18、 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幅世界典型区域的地形图。

    材料二:

    项 目

    甲地玉米带

    乙地玉米带

    纬 度

    38°N~43°N

    42°N~46°N

    无霜期(天)

    160~200

    130~145

    土壤有机质

    3%~6%

    2%

    玉米单产(千克/公顷)

    7500

    6750

    注:乙地的粮食商品率居该国首位,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

    (1)、 读图乙,判断A位于B的方向,并指出乙地的气候类型
    (2)、 根据材料二,判断甲、乙两地玉米带所在区域的地形类型,并说明乙地玉米单产低于甲地的自然原因。
    (3)、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乙两地玉米带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
  • 19、 下列适合作为表格标题的是 (   )

    时 间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1978年

    38.00%

    57.59%

    4.41%

    ……

    ……

    ……

    ……

    2002年

    23.36%

    69.58%

    7.06%

    2003年

    22.57%

    70.18%

    7.25%

    A、我国人口素质变化表 B、我国男女性别比例变化表 C、我国人口总量变化表 D、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表
  • 20、 为了解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情况,某校学生上街收集广告牌、宣传画中出现的错别字。他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
    A、问卷调查法 B、实地调查法 C、座谈调查法 D、文献调查法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