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创造了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这直接推动了 (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广泛交往 C、中国同欧洲国家关系的改善 D、中美两国外交关系的建立
  • 2、 下列年代尺中,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外交事件是 (   )

    A、 B、 C、 D、
  • 3、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该制度在香港、澳门实施坚持的方针有 (   )

    ①“一国两制” 
    ②“港人治港” 
    ③“澳人治澳” 
    ④完全自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如图所示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

    第1节 民族大团结

    第2节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3节 海峡两岸的交往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5、 小岗村发展历程是浓缩的改革开放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 间

    改革开放历程

    小岗村发展阶段历程

    1978年

    中共 A 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低水平发展阶段——粮食产量开始快速增长

    1980年

    中央决定在 B 、珠海、汕头、厦门设立 4 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稳定增长阶段——乡村工业发展,居民收入日益多元、逐步提高,生活条件逐步改善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C

    2004年至今

    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 D 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跨越式发展阶段——思想转变,结构调整,多元并进,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1)、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A、B、C、D处内容填写。
    (2)、 根据改革开放历程,分析小岗村发展变化的原因。
    (3)、 改革开放历程和小岗村发展历程给我国现代化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9 年 4 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材料二:我国对外开放过程。

    1980年

    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4年

    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5年

    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

    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

    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

    ……

    材料三:“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装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当今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从建立经济特区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谈谈你对我国对外政策的认识。
  • 7、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需要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孕育产生、丰富发展起来的理论是(   )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8、 如图所示为某学生学习后绘制的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①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B、②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C、③我国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D、④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9、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在20世纪头20年实现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
    A、创新 B、开放 C、协调 D、共享
  • 11、 春联作为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反映了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春联是 (   )
    A、早盼晚盼合作化,大干快干“大跃进” B、中国军民打鬼子,飞虎队员援中华 C、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D、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 12、 学习历史需要将历史概念用层次化的方法组织起来,下列内容与如图所示的层次结构一致的是 (   )

    选项

    概念1

    概念2

    A

    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一五”计划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C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

    全面深化改革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A、A B、B C、C D、D
  • 13、1979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分地”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时的“分地”相比,共同之处在于 (   )

    ①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都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④普遍得到当时农民的好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变化和调整,下列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土地改革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 15、 某电视剧讲述了发生在1975年至1985年的故事,双水村的广播有时给人们带来悲怆,有时给人们带来欢欣鼓舞。其中让人欢欣鼓舞的事件可能有(   )

    ①土地改革法的实行 
    ②水稻亩产超过十万斤 
    ③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6、 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对该思维导图主题的归纳,最恰当的是 (   )
    A、和平发展的国际形势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 17、 报纸中的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教士,一种是商人。前者为宣传宗教道德伦理观创办了教会报刊,从精神、文化上进行渗透;后者注重盈利创办了商业性报刊,从传播业上进行扩张。

    ——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近代中国政治——从维新变法说起》

    材料二:在反映民意方面,新记《大公报》通过新闻报道及时反映人民疾苦……传达人民呼声。在为社会实际服务方面……从抗战义演到赈灾募捐、慰劳将士到抚恤遗孤等各方面,尽心尽力地为社会服务。

    ——王夏露《新记〈大公报〉:闪烁新闻专业主义光芒的中国近代报刊先行者》

    材料三:

    1919 年《申报》广告中,国货商标命名别具深意。丹药类商品有“盖日牌”孚记药房的“日快丸”等,香烟品牌中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自由钟、大长城、爱国牌等。

    ——摘编自向娟《民族主义语境下的国货运动与〈申报〉广告(1912~1926)》

    1919年1~12月《申报》国货广告数量(单位:个)

    材料四:

    重庆谈判期间,《新华日报》的报道(摘录)

    报道来源

    报道内容

    社会名流言论

    国民参政会议员张申府说:毛先生这次来渝,已充分表明中共关于谈判的诚意

    群众来信

    来信写道:谈判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求取和平,亦即为全国人民的福利

    事实报道

    华北华中敌伪奉当局(国民政府)命令,进攻我新旧解放区

    中共主张

    中国共产党人力求在和平、团结、民主的基础之上合理地解决当前实际问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中国办报的共同目的。
    (2)、 根据材料二,写出《大公报》的办报宗旨。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9年5月《申报》国货广告数量猛增的历史背景。说说此时期《申报》广告中国货商标的命名具有怎样的“深意”。
    (4)、 根据材料四,概括重庆谈判期间《新华日报》发挥的舆论宣传作用。
  • 1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实现国家富强一直是中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1)、 19 世纪末,江苏南通出现的状元实业家是谁?面对中华民族危机,他提出了什么口号?
    (2)、 图一、图二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哪一事件拉开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大幕?
    (3)、 图一中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指哪一阶段?(写序号)出现的重要外因是什么?
    (4)、 根据图三,谈谈中国民族工业的生存状况,由此你有什么认识?
  • 19、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新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不妨时常看看。”这里所说的文化娱乐方式是指 (   )
    A、赏京剧 B、读报纸 C、看电影 D、读小说
  • 20、 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以“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的资源包。下列可以放进主题资源包的有 (   )

    ①论文:《“实业救国”为何没能挽救民族危机?》 ②电影片段:《阿Q正传》中剪辫子 ③图片:《申报》报道京张铁路通车 ④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