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三:电视剧《大决战》开篇,曾详细交代了国共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在蒋介石眼中,战争打的是枪炮。而共产党人看来,战争打的不只是枪炮,更是政治、经济、民心。剧中表现了国民党军队进入解放区的心虚,连国民党军官面对解放区的民众也忍不住自问:“我们什么时候成了老百姓的敌人?”

    (1)、 材料一中图片出现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2)、 材料二中的“第二年”指的是哪一年?为实现材料二中的“基本任务”,人民解放军采取了什么行动?该行动有何意义?
    (3)、 国共双方的“大决战”指的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 2、 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进行了多个回合的较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谈判桌上的较量】

    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大手术也不是时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陶希圣

    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是由我们提出的。

    ——毛泽东

    材料二:【军力上的较量】

    蒋介石宣称:“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配合的好,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宣称:“六个月就可以解决共产党问题。”美国也用飞机空运国民党部队到内战前线。6月底,一颗颗炮弹飞向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材料三:【战场上的较量】

    刘伯承这样说:“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要砍断这个‘把’……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如何理解陶希圣所说的“利用谈判拖一拖”以及“更有文章好做”?
    (2)、 毛泽东所说的这些提案最终达成了什么成果?
    (3)、 根据材料,分析全面内战爆发初期国民党敢如此叫嚣的原因。
    (4)、 解放区军民通过哪些战役分别粉碎了敌人放在陕北和山东的“铁锤”?说说这些战役采取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 3、 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对此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   )
    A、张学良 B、傅作义 C、李宗仁 D、张自忠
  • 4、 如图所示,下列对不同时期人民军队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的解读,正确的是(   )

    A、1927年到1931年人数不断增多,主要原因是工人阶级的参加 B、1931年到1945年人数逐年增加,主要原因是抗日战争的推动 C、1945年到1946年人数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 D、1946年到1949年人数增长迅猛,主要原因是人民解放战争得到农民大力支持
  • 5、“有两种梦想推动着近代中国的革命: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的时期是 (   )
    A、五四新文化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6、 西安事变谈判与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这两个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   )
    A、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民族利益观 B、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C、都是为了抵抗日本侵略 D、毛泽东都直接参与谈判
  • 7、 如图所示的年代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

    A、重视发挥农民的革命作用 B、巩固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 C、逐步壮大解放区军事实力 D、不断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 8、1947 年 5 月 9 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晋冀鲁豫野战军渡过黄河南下。符合该战局的诗词是 (   )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千里挥师大别行,中原逐鹿任纵横 C、徐州淮海战中心,西到商丘至海州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9、 毛泽东曾打趣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如图所示的战役胜利的重要意义是 (   )

    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B、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 C、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 D、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 10、 在整个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孟良崮山脚下乡亲们在六个十八九岁、二十几岁的姑娘组织下,共为部队烙 7.5 万公斤煎饼,筹集 1.5 万公斤军马草料,洗 8500多件军衣,做 500多双军鞋。这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
    A、人民群众渴望和平 B、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C、人民群众大力支持 D、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 11、1945 年 10 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达他赴重庆是为了 (   )
    A、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实现国共合作抗日 C、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D、结束国民党的统治
  • 12、1945年8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与社评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抗日战争胜利 B、西安事变 C、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重庆谈判
  • 13、 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二: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严安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探索》

    材料三: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党和政府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政策。
    (2)、 材料二中中国首创的“理论”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理论成功实践的例子。
    (3)、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1970年以来,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表。

    截止年份

    1970年

    1980年

    1992年

    2002年

    2020年

    建交国家数(个)

    55

    124

    151

    165

    180

    材料三:进入新世纪,中国已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加入绝大多数国际组织,签署并履行着大量国际公约。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其他国家,同时接待许多外国领导人的来访,“到中国去”成为国际政坛的流行语。

    (1)、 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说说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取得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国际形象。
  • 15、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宗璞的《红豆》、杨沫的《青春之歌》、老舍的《茶馆》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描绘了爱情、社会生活等,折射出时代的变迁。这得益于 (   )
    A、“破四旧、五讲四美”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改革开放、思想自由”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16、“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里的“此翁”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袁隆平 D、焦裕禄
  • 17、 九年级(1)班同学要完成一个项目化学习,他们分组搜集“衣、食、住、行”等方面资料。据此推断,他们项目化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A、科技文化成就 B、社会生活变迁 C、民族繁荣发展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8、 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的有 (   )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②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③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 
    ④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9、 小明在进行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为此他搜集了有关“华东军区海军”“歼-5型歼击机”“导弹核武器”等资料。据此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
    A、国防建设 B、改革开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D、民主与法治建设
  • 20、 下列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A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B

    中美正式建交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共十四大召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A、A B、B C、C D、D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