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小朱同学在考试前很紧张,她通过放松训练来帮助自己,慢慢吸气,慢慢呼气,渐渐地冷静下来了。
  • 2、明朝多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的明长城。
  • 3、宋朝时,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北方普遍种植茶树。
  •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 5、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毛泽东现代化思想研究。
    (1)、【目标明确】

    资料一: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全国胜利后,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指出我国在建国初期向“先进的工业国”迈进的重大史实。

    (2)、【推进有方】

    资料二: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摘录

    资料三: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结合资料二和所学知识,对资料三中划线部分予以阐述或说明。

    (3)、【未来可期】

    资料四:毛泽东指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赶上西方发达国家,需要很长的时间,“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摘自杨金海《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及其深远意义》

    资料五: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三步走”战略部署,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2012年中共十八大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2017年中共十九大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了战略规划。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综合上述研究,谈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

  • 6、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海峡两岸的交往”主题展览。

    展板一:

    (海协会和海基会于1993年举行汪辜会谈,就开展两岸经济交流、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此前一年已达成“九二共识”)

    图案注:一轮明月象征“月圆两岸情”,黄帝陵体现了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北京鸟巢、台北101大楼和台湾日月潭突出两岸特征。和平鸽、飞机和货轮代表通2018-33CHINA中国邮政邮、通航和通商)

    展板二:

    展板三:

    中共十八大后,人民解放军多次在台湾周边海域组织实战化演练。

    2022年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全面阐述了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展板一中的“九二共识”是什么共识?
    (2)、概括展板二所反映的两岸交往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展板一反映的史事与展板二数据变化之间的关系。
    (3)、根据展板三推测当前解决台湾问题所面临的最大现实威胁。在此问题上,公民应履行怎样的基本义务?
  • 7、护航民营经济,促进健康发展。

    材料一【法治护航】

    材料二【历史回溯】

    1982年,我国现行宪法诞生,首次确认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

    1988年,宪法修正案首次确立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并从国内走向海外,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至2023年,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2.3%,达5300余万户;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0%以上;民营经济吸纳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1)、材料一体现全国人大和国家主席分别履行什么职权?
    (2)、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材料一中“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理解。
    (3)、从公平角度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施行写一则短评。
    (4)、选择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结合上述材料中的相关事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观点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

    观点二: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时代变革密切相关

    观点三:国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8、崇尚法治精神,建设法治社会。

    镜头一:司法温度

    社区矫正人员幸某跳入赣江勇救落水老人,江西检察机关推动认定重大立功,监督予以减刑,支持见义勇为。

    巢某将持凳追打的滋事者划伤,徐某将非法闯入家中对其持续殴打的施暴者砍伤,广东、上海检察机关均认定属正当防卫。

    镜头二:校园片段

    周一返校,小江未按规定将手机放入保管箱,他认为:公民有通信自由的权利,不让我们带手机到学校,侵犯了我们通信自由的权利。

    法律链接: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合理使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1)、镜头一中检察机关维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2)、从正义角度解读镜头一中检察机关的做法。
    (3)、运用权利义务的相关知识评析镜头二中小江的观点。
  • 9、拍个照片发“朋友圈”,扫一扫二维码加好友。目前社交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
    A、新能源技术的进步 B、网络技术的发展 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D、生物技术的突破
  • 10、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党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灵魂和根本。党的下列指导思想,按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科学发展观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③④②①
  • 11、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布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场馆时,将国庆70周年受阅的核导弹方队、神舟十二号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等图文资料放在了一起。这一展台的成就最有可能属于(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12、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屠呦呦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
    A、中国智慧惠及世界 B、我国国防实力不断增强 C、中国科技领先世界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13、“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邓小平的这段话阐明了经济特区设立的(   )
    A、背景 B、过程 C、作用 D、条件
  • 14、“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考察凤阳县小岗村时曾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   )
    A、土地改革 B、建立人民公社 C、农业合作化 D、包产到户
  • 15、外交见证大国崛起。据此回答下题。
    (1)、“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消除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   )
    A、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关系 B、全面推进特色大国外交 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23根旗杆旁,第一次在联合国大厦前升起了五星红旗。这一幕见证了(   )
    A、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 1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曾涌现出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精神品格是(   )
    A、改革创新、求真务实 B、乐于助人、开拓进取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D、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 17、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展现了中国人民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英雄气概。这场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里的“新”的含义主要包括(   )

    ①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中国从此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④中国人民从此开始过上富裕的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某市监察委员会向该市某镇党委发出《监察建议书》:“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你单位下属单位、XX村在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请你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自收到本建议起三十日内将落实情况函告我委。”提出监察建议主要体现监察委员会行使(   )
    A、监督职责 B、调查职责 C、处置职责 D、审判职责
  • 2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据此回答下题。
    (1)、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报送备案的2146件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本地法律等进行主动审查,督促制定机关纠正处理各类规范性文件1040件。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   )
    A、保障宪法修改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B、削弱了地方性法规的法律效力 C、坚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D、更好地担负起宪法监督的职责
    (2)、下图漫画寓意的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行使权力不懈怠不推诿不拖延 B、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C、人民检察院独立地行使检察权 D、行政机关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
    (3)、上图漫画警示我们(   )

    ①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
    ②AI时代,法治难以规范技术自由

    ③法治规范自由,守底线才享自由
    ④法治标定AI时代技术自由的界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