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激光陀螺是制约导弹、飞机、舰船等各种作战平台快速反应、精确打击的核心部件。高伯龙院士带领团队刻苦攻关,默默坚守近半个世纪,致力于激光陀螺技术的科研攻关,42载痴心不改,终于研制成功。据此回答问题。
    (1)、我们为以高伯龙院士为首的团队点赞,是因为他们(   )
    A、从根本上提高了人们的科学素养 B、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 C、彰显了我国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 D、给予弱者必要的扶助
    (2)、高伯龙用行动诠释了(   )

    ①科学家的生命才能创造出伟大 
    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而脆弱的 
    ③生命的价值在于不断创造和贡献 
    ④充盈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2、“如果你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小路;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当一颗星星。每天都要做一个最好的自己。”这句话告诉我们,做最好的自己要(   )
    A、积极奉献社会 B、主动改正缺点 C、学会接纳自己 D、与他人共成长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材料二: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全面实行土地私有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这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摘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大治。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1)、 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重要措施?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民“勇于公战”和“怯于私斗”的原因。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取得的成效。
  • 4、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儒家的这些主张(   )
    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 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 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 5、 据《战国策》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影响
  • 6、 西周时期封邦建国,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级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
    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 7、 下列有关夏商周时期的史实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分封制的确立 
    ②“家天下”的出现 
    ③用甲骨文记事 
    ④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②③①④
  • 8、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
    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器铸造 D、瓷器烧制
  • 9、 邮票有“国家名片”之称,方寸之间诉说着一段段珍贵的时代记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1952年《土地改革》
    邮票解读:三个农民手持土地证书,远处的农民正在田地里辛勤耕作,背景是一辆巨型拖拉机,象征着未来的农业机械化。

    材料二:


    图二 1956年《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邮票解读:1956年,北京郊区的农民积极报名农业合作社。同年,我国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制度的转型。

    材料三:


    图三 2013年《制种》和《丰收》
    邮票解读:画面上呈现的是杂交水稻制种、丰收的两个阶段,《制种》以袁隆平田间研究为远景,以制种画面为主图;《丰收》以世界为远景,以丰收的稻穗和米饭为主图。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图一中邮票反映的事件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列举史实证明“我国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制度的转型”。
    (3)、 中国培育的杂交水稻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一例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水稻育种方面的成就。
  • 10、 实现工业化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7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统计简表。

    产品名称

    产 量

    与1952年相比增长的比例(%)

    535万吨

    296.3

    13000万吨

    95.5

    发电量

    193.4亿度

    166.4

    原油

    146万吨

    234.9

    材料二:1956 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 92.9%,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新建立或发展起来的工业,几乎都掌握在国家手里,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材料三:到1978年的时候,中国基本上解决了当时的两个最急迫问题,第一是国家安全……像“两弹一星”,我们研制成功了;第二就是我们在当时低收入的条件下,筹措了大量的资金来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武力《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成就》

    (1)、 根据材料一,写出 1957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 根据材料二,说明促使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历史事件,并概括其历史意义。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 20 世纪 50~70 年代工业和国防科技领域的建设成就。
  • 11、 最能反映1953~1977年这一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特征的一组词是(   )
    A、保家卫国 工业化 公私合营 B、工业化 公私合营 家庭承包 C、工业化 合作社 “大跃进” D、合作社 “大跃进” 改革开放
  • 12、 根据“十四五”规划,我国将继续推进能源革命,而我国终于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是在 (   )
    A、“一五”计划期间 B、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期间
  • 13、 冯骥才采访“文化大革命”亲历者后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的“教训”和“财富”指的是 (   )
    A、要遵循“两个凡是” B、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D、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 14、1959年,毛泽东写信给省、县、社、队等干部说:“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高指标),只管现实可能性。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此信件 (   )
    A、提出了土地改革后农业生产的新目标 B、总结了“一五”计划的成功经验 C、提出了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设想 D、认识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问题
  • 15、 下列两种产品的商标可以共同佐证 (   )

    A、社会主义改造 B、公私合营 C、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D、工业化进程
  • 16、“从1953年到1956年,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形式,广大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材料指的是 (   )
    A、土地改革 B、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 17、 如图所示的《选民证》见证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与的空前规模的普选,选举产生各行业优秀人才,代表全体人民参加 1954 年在北京召开的重要会议。该会议 (   )

    A、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标志着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C、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 D、宣告了人民民主专政体制的建立
  • 18、 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其中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19、 如图所示为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单位:%),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造成国民经济困难 B、促进向国家工业化迈进 C、使产业结构趋向平衡 D、急于求成,忽视经济规律
  • 20、1957年 10月 15日,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该桥的建成得益于 (   )
    A、雄厚的重工业基础 B、八大二次会议总路线的指导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大跃进”炼钢的开展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