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四中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开学检测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片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月考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6届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月考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题卷
-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学科期末检测试题卷
-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调测测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调测试题卷
-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期末教学评价试题卷
-
1、某学者说,“罗马时期和汉朝以后所出现的一切,使人感到西方和东亚之间的相互影响极为复杂……尽管交流十分困难,但至少东半球的人类已长期生活在一个比我们所认识到的更加整体化的王国之中”。对此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A、亚欧间的交流已不存在地理障碍 B、帝国扩张是推进亚欧文明发展的主要方式 C、东半球的人类文明具有共同特征 D、欧洲古代文明使欧亚大陆间的交流更频繁
-
2、图为查士丁尼一世索利多金币(正面)及相关解读,由此可推导出( )

公元527-565年生产,图案是查士丁尼一世头戴盔甲肖像,手持十字宝球和盾牌;之后的600多年里,是地中海周边地区最具信誉的国际货币。
A、查士丁尼正式继任皇帝 B、东罗马帝国经济活跃,社会繁荣 C、十字军东征援助拜占庭 D、拜占庭帝国受到伊斯兰文化影响 -
3、九世纪,阿拉伯人自诩首都巴格达为“智慧之城”,他们引以为傲的依据是( )A、穆罕默德统一了整个阿拉伯半岛 B、率先发明并传播阿拉伯数字 C、拥有翻译馆、图书馆、天文台等 D、阿拉伯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
4、十一世纪时,西欧城镇在不断产生和发展中,大量城市居民包括转变为市民身份的富裕农民,也包括流浪者、逃跑的农奴等。大量流浪者和农奴向城市集中是因为( )A、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和贸易发展 B、可获得市民身份,享有自由 C、国王支持城市贵族取得自治权 D、受庄园领主鼓励,外出谋生
-
5、以下为1300年英国艾尔顿庄园的一份记录。记录表明庄园法庭( )A、保障了领主利益神圣不可侵犯 B、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C、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D、坚持将佃户利益放在首要地位
-
6、如下为某课知识结构示意图, ▲ 应是( )
A、自治城市渐复苏 B、庄园在西欧流行 C、查理曼帝国统治 D、西罗马帝国灭亡 -
7、下图是爱琴海地区(部分),是希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可据此推断出的信息是希腊( )
A、便于航海业和海外贸易 B、当时已建立统一的国家 C、公民与非公民之间无界限 D、文化深受古巴比伦的影响 -
8、列宁指出,“在许多年间,完全建立在奴隶制上的仿佛万能的罗马,经常受到……一支大军的奴隶的大规模起义的震撼和打击”。可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斯巴达克起义 B、亚历山大东征 C、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D、日耳曼人建立蛮族王国
-
9、古代亚非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笔,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印度具有共性的特征不包括( )A、出现早期的城市或小国 B、诞生了世界性的宗教 C、在数学上都作出了贡献 D、都曾遭受过外族入侵
-
10、古巴比伦人认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不安全感,应通过制订规范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这一规范是( )A、楔形文字 B、种姓制度 C、《汉谟拉比法典》 D、儒略历
-
11、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这是实行善治的做法。
-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
1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因此我们要坚持以生活创新为核心,建设美好生活。
-
14、苏格拉底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
15、某世界史著作中记载“经济腾飞与社会变迁 约1000-1300年”,其中内容应包括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
16、《荷马史诗》是宝贵的文学遗产,了解早期罗马社会的主要文献。
-
17、古埃及的国王“法老”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被称为“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
18、爱国有法、行为有耻。《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填写【立法内容】上处的法律名称,并用示意图画出其与《爱国主义教育法》之间的关系。(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国家利益”为主题,写一则简短的新闻评论。(要求:观点合理,论证充分,有理有据。)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图文资料,从法律作用角度说明“禁”的合理之处。(2)、有人认为:“携带蓄电池在自己家里充电,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假如你是小区的物业,请从道德和法律角度帮助劝解。(要求:符合情,有理有据。)(3)、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和充电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守护。联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阐述各方应如何努力营造安全有序的小区环境。 -
20、近代中国多灾多难,中华民族却在向下沉沦中向上发展,开辟出新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向下沉沦】
材料一: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中国始终处在被动的角色,是被以欧美为核心的列强拖着走的,实际上我们是不情愿……可是经济全球化一旦开始,就不是情不情愿的问题……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向上发展】
材料二: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机器耳……殊不知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殊不知泰西(欧美)诸国所以能……布新宪、致富强者,其机恒发自下而非发自上。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开辟新局】
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两次重要会议的部分内容摘录
大会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大会选举中央临时领导机构……建立三人组成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撤销了陈独秀总书记职务……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党的最主要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准备农民的总暴动。
(1)、列举19世纪 40年代与90年代的史实各一例,说明中国“不情愿地被列强拖着走进经济全球化”,而向下沉沦。(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和梁启超的不同主张,并说明梁启超是如何效仿“泰西诸国”推动国家“向上发展”的。(3)、这两次会议分别如何“开辟新局”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