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唐代诗人孟郊的这一名句提醒我们(      )
    A、所有事物都不存在相似性 B、要尊重和接受个体的差异 C、个体间的差异应该被消除 D、标新立异才有更好的发展
  • 2、“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句古话告诉我们( )
    A、正确认识别人,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B、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C、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D、多把尺子量自己才能更好认识自己
  • 3、“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一关于学习的名言主要告诉我们( )
    A、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 B、学习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 C、学习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任务 D、学习是实现梦想的唯一路径
  • 4、“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老师是社会上最高贵的职业 B、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 D、老师在学生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5、马克思17岁时便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做好了要为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而奋斗的规划。之后,他不断攀登真善美的高峰,最终为人类留下了富贵的财富。这启示我们(     )
    A、合理的规划能指引人生的方向 B、制订规划时只需关注个人发展 C、中学时代制订的规划影响最大 D、做好规划一定能成就辉煌人生
  • 6、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控降级,2023年春节开始恢复了“熟悉”的感觉。选择回乡过年的人也变得多了起来,这是一场以亿人次计的大迁徙。不管离家有多远,人在路途中,亲人在心里,“回家”是春节前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中国人共同的主题。这表明( )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家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②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③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④回家过年是我国每个子女的法定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假期将至,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以下任务(如图),完成这些任务,有助于同学们( )

    活动任务单

    任务一:整理个人成长相册
    任务二:制作个人成长账单
    任务三:录制家务劳动视频

    ①快速提升学习成绩   
    ②增强家庭责任意识
    ③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  
    ④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精彩的“天宫课堂”体现了( )
    A、学习点亮我们心中的明灯,激发前进的动力 B、学习让我们面前的世界更广阔、更精彩 C、学习可以只专注于兴趣爱好 D、在学习中,我们分享生命经验,获得成长
  • 9、黑龙江省快递小哥王永明因为遇到送货小区高处着火,第一时间帮助扑灭而入选2020年11月“中国好人榜”。着火小区居民为他送去了一面满含谢意的锦旗,锦旗上面写道:“某某快递值依赖,救火小哥最可爱”。锦旗上面对王永明的评价属于( )
    A、自我反思 B、发展眼光 C、他人评价 D、全面评价
  • 1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此我们看待自己时应该( )
    A、承认自己的优点比缺点多 B、要多看自己的优点,少看自己的缺点 C、既看到优点,也看到缺点 D、要原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 11、下列事件能使人产生集体归属感的有( )

    ①小明参加了学校运动会的长跑比赛,同学们为他呐喊助威

    ②小刚犯错误时,几个同学嘲笑他

    ③小华在区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受到了学校的表扬

    ④小涛生病期间,同学们去探望他并为他补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2、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B、中学与小学不同,应该设置更多的学习科目 C、学习点亮生命,人是在不断的学习中造就自己 D、一个有远大志向和明确学习目标的人,学习兴趣就会浓厚而持久
  • 13、“七年级的生活,甜,又不全是甜的;酸,又不全是酸的;苦,更不尽是苦的。它充满了酸甜苦辣,这就是我丰富多彩又实实在在的七年级生活。”七年级学生小海的这段感悟说明了( )
    A、初中生活总是让人感到快乐 B、中学时代充满了机会和挑战 C、中学生要珍视当下美好时光 D、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是多彩的
  • 14、下列属于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的是(       )

    ①师生共同创建班级博客                 
    ②老师认真倾听同学们发言

    ③学生模仿、嘲笑老师的口音             
    ④敬畏老师,看到老师绕道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5、集体可以给我们带来的温暖。表现在( )

    ①获得安全感          
    ②得到尊重和理解

    ③被认可和接纳        
    ④通过物质攀比获得优越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6、小王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关系都处得不错,在家里和父母却“话不投机半句多”。对父母的言行看不惯,对父母的管教也听不进去,甚至经常和父母顶撞。对小王和父母之间产生的这种矛盾和冲突,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是中学生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普遍现象,可以任其发展

    ②表明小王和父母之间缺少有效地交流和沟通

    ③继续发展下去会影响其家庭关系的和谐,破坏正常的亲子沟通

    ④这种矛盾和冲突解决不好会给小王在精神、学习和生活上带来更多的苦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摘自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乡愁》

    材料二:如图。

    (1)、《乡愁》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海峡。“那头”中离台湾最近的省级行政区是
    (2)、台湾种植的水稻、甘蔗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地势特征是
    (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台湾岛成为“天然植物园”的自然原因。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8月28日在京发布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较 2022 年12月增长110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6.4%,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

    材料二:想享用美食却不擅长烹饪?出门就想坐上便捷舒造的接送车?在家就能预定城外旅行,遍看无限风光?只要拿起手机,上网找个应用程序(App),就会有人送服务上门。通过网络,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交流、互动,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纵使相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材科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带手机上学,有些学生利用手机上网、聊微信、玩游戏,写作业,更有甚者利用手机上网浏览不良信息。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网络丰富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表现?
    (2)、网络是把双刃剑,请你说出中学生沉迷手机上网的危害。
    (3)、网络沟通无极限,青少年应该如何参与网络生活?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 年3月,日军濑谷支队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 师展开激战………李宗仁令第2集团军死守台儿庄阵地,并严令汤恩伯部南下,协助第2集团军解决台儿庄之敌……….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战至7日凌展,除一部日军突围至峰县附近固守待援外,被围之敌全部被歼。

    ——摘编自新华网等

    材料二:彭德怀制定作战方案时只调动了二十多个团参加此次战役,但是当战斗打响之后,各路人马自动加入抗击日伪军的队列当中来,形成了“百团”的规模………此次战役耗时三个月之久,将敌人内部搅得鸡犬不宁,特別是切断了敌军的运输通道,阻碍了援军的到来,使日伪军部队难以大规模集结,这也就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

    ——摘编自《百困大战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面对民族危亡,全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义无反顾地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突出作用和贡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编自姜廷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儿庄战役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团大战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20、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 1840 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了内外两个致命威胁,舒缓了一口气,随后的一段时期,清朝表现出一种相当显著的复兴气象。……保持与外国列强之问的和平,以及采纳西方的外交实践与军事和技术手段来发起自强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四:对于孙中山领导了20 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胡锦涛认为,20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中共领导人眼中的孙中山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中国步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王朝消除的“内外两个致命威胁”分别是什么?据材料说明清政府“自强”的手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识之士“探索新的救国之道”,是从哪一层面着手的?“中国的失败” 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失败说明了什么?
    (4)、“20 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是指什么革命?你认为这次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上一页 502 503 504 505 5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