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①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说明农村工作已成为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③有利于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 
    ④体现把改革开放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印度人、古巴比伦人 B、古阿拉伯人、古罗马人 C、古印度人、古阿拉伯人 D、古代埃及人、古希腊人
  • 3、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事实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不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雅典的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代表 B、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C、西欧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D、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 4、把握关键词,获取重要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引擎搜索某一关键词,得到“穆罕默德”“穆斯林”“麦加”“真主安拉”等信息,这一关键词是 (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 5、《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了阿拉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际上《天方夜谭》是由阿拉伯及其附近地区的人民集体创作而成,记录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希腊、埃及、波斯、两河流域。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沟通了东西方的贸易 B、加速西亚文明的衰落 C、继承发展了世界文明 D、阻碍东西方文化交流
  • 6、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各项成果中属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印度的是( )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 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C、甲骨文和青铜器 D、《罗摩衍那》和佛教
  • 7、中世纪的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都形成了一套相互依存、十分严密的统治体系,就像牢固的枷锁难以打开。这里的“枷锁”包括 ( )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城市重新兴起 
    ③封建庄园制度 
    ④基督教会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下列古文字反映了世界文明的( )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阿拉伯文字
    A、统一性 B、发展性 C、开放性 D、多样性
  • 9、小明同学学习了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后,做了以下信息整理,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楔形文字 ,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看大竞技场,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C、在两河流域驻足,翻阅《太阳历》,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D、在印度河观光,了解种姓制度,感受孔雀王朝的风采
  • 10、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
  • 11、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建立了阿拉伯帝国,但最终被蒙古人所灭。( )
  • 12、在日本长达 700 年的幕府时代,天皇掌握了实权。( )
  • 13、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希腊文明起源于爱琴文明。( )
  • 14、苏格拉底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
  • 15、古埃及人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背景原因。1914 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改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材料三:1917年,俄国的一场革命在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场革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国,这场革命使俄国重新成为世界强国,这场革命也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

    (1)、材料一中 “相冲突的联盟体系”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请从一战的性质和目的角度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的“一场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拯救了落后挨打的俄国”“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两句话。
  • 17、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从早期的中小型家族企业占多数,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趋势。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总结欧洲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了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71法国在历史上尽管存在了72天的政权,但它破天荒地为世人展示了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民主国家的雏形,极大地丰富了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新一轮的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生产组织形式的新变化。
    (2)、 材料二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871年法国存在了72天的政权”指什么事件?
    (3)、 结合材料三,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 18、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示意图

    材料二:

    时间

    事件

    1853-1854年

    ①美国舰队强行进入日本港口,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

    19世纪六十年代

    ②南方有400万黑奴,其中60%的黑奴在种植园劳动。

    1861年

    ③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法令,农奴获得自由,还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需出钱赎买。

    1862年

    ④林肯颁发《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黑人奴隶踊跃参战。

    1868年

    ⑤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

    1881-1893年

    ⑥日本工厂数由1100个增至3340个,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2.1%。

    1890年

    ⑦俄国的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煤炭产量增加19倍,石油产量猛增200多倍。

    1894年

    ⑧美国在世界工业国家中跃居首位。

    (1)、请完善材料一中空白处的内容并简要概括这些法律文献产生的共同作用。
    (2)、从材料二中选择两至三件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目清晰)
  • 19、人类文明是一个不断产生、发展与交流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1)、将材料一图片所示文明成果与地图中的诞生地进行匹配(写数字序号)。

    A ;B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结合所学任选一个帝国简要分析其扩张的影响。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请列举一个史实进行分析。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特点。
  • 20、“国王顽固地拒绝了宣言的革命原则,而巴黎民众再一次战胜了王室的反对,以妇女为主的饥饿民众袭击了巴黎的面包铺,然后向凡尔赛的王宫进军。”“宣言”指的是( )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人权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上一页 407 408 409 410 4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