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成为流行词,说明(   )
    A、我国成为创新型强国指日可待 B、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根本途径 C、要坚定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D、创新发展是我国目前工作中心
  • 2、下列观点与下图漫画相吻合的是(   )

    A、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 B、坚持依法执政,提高执政能力 C、强化规则意识,促使全民守法 D、减少政府权力,提高办事效率
  • 3、2024年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施行说明我们(   )
    A、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要坚持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C、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D、要树立集体利益至上的观念
  • 4、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网络工程师 B、火车司机、电力工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生物专家 D、火车司机、汽车司机、飞行员、网络工程师
  • 5、“刚柔并济”是清朝管理边疆政策的特点之一。下列体现这一特点的史实有(   )

    ①组织雅克萨之战
    ②册封达赖和班禅

    ③中央设立宣政院
    ④平定准噶尔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下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请你回顾中国古代历史,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 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融合,国家统一 C、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模式三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
  • 7、域外蔬菜的传入丰富了国人的餐桌。下列蔬菜传入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胡萝卜,12世纪经伊朗传入中国

    ②菠菜,贞观年间经尼泊尔传入中国

    ③大蒜,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国

    ④辣椒,300多年前从海路传入中国

    A、③②①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 8、某古代书籍《x·种谷》记载:“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良田宜晚种,薄田宜种早。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x省略的书名最有可能是(   )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资治通鉴》 D、《本草纲目》
  • 9、新疆被称作“离海最远的地方”,高山湖泊、高海拔和雪域活水共同创造的纯净富养环境使得众多湖泊成为冷水鱼类的新家园,实现“海鲜陆养”。阅读新疆简图,完成下题。

    (1)、新疆发展海鲜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沙尘暴多发,可带来营养物质 B、多外流河湖,养殖水域较广阔 C、铁路穿城过,交通便利市场广 D、多冰雪融水,水温较低水质好
    (2)、新疆实现“海鲜陆养”带来的有利影响包括(   )

    ①带动当地居民就业②提高当地水资源的储备

    ③丰富内陆居民食材④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读图1图2,回答下题。

    (1)、中老泰国际铁路通道指的是昆明至泰国曼谷铁路。下列关于中老泰铁路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北温带 B、位于北半球、低纬度 C、地处南亚,濒临海洋 D、地处东亚,远离海洋
    (2)、中老泰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①地形较崎岖,地质灾害多      
    ②河流数量少,流速较平缓

    ③人口较稀疏,劳动力不足      
    ④夏季多暴雨,易爆发山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嫦娥六号发射成功,为探索月球背面做出重要贡献。这体现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
  • 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
  • 1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当今世界局部冲突的重要根源。(   )
  • 14、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 15、元朝海上交通范围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
  • 16、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
  • 17、地处安第斯山区的瑞士,旅游业发达,国民生活水平较高。(   )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故宫的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

    乾隆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被杀,祸及友人。

    (1)、简要概述材料一中反映的官制变化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
  • 19、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多元共存】

    材料一:北宋只有300年的历史,这期间,中原北部地区混杂居住的许多民族又为中华民族增加了新的多元因素。也看到两个民族乃至更多民族趋向融合的迹象,少数民族的崛起往往得助于汉人

    ——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请举两例论证材料一中画线部分的观点。

    (2)、【时代潮流】

    材料二:中国历史是一个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赵毅《统一与分裂》

    材料三:元朝形势图

    从疆域治理角度,写出元朝在材料三图中①地所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及其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从中国历史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户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南方

    北方

    户数

    占全国户数比例

    户数

    占全国户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渭南文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到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3)、由上述材料可知,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请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上一页 148 149 150 151 15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