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 从下图中古钱币的比较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农牧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B、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C、中华文明全由汉族缔造 D、古代中外交往全面深入
  • 2、以下图片能反映民族交融主题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唐朝 B、南宋 C、明朝 D、清朝。
  • 4、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第6课  北宋的政治……………………………………………28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33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37
    A、两宋历史的短暂 B、少数民族的崛起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政权的并立
  • 5、南宋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明朝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进攻。这两支军队能屡打胜仗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反抗侵略决心坚定 B、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C、将士们对倭寇的深恶痛绝 D、朝廷国力强盛,防备森严
  • 6、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说,我也从中国智慧中学到很多经验,比如1005 年的澶渊之盟,交战双方提出,我们不能够打败对方,但可以商讨一个条约,形成对抗的伙伴关系,在一些领域里激烈敌对,但在另外一些领域内结为伙伴。艾利森对澶渊之盟的叙述( )
    A、比较符合历史史实 B、完全违背历史真相 C、是研究澶渊之盟的重要史料 D、属于恶意诋毁中国的言论
  • 7、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全唐诗》收录的诗作有48000多首。 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外国人……

    ———整理自陈炎《中国审美文化史(唐宋卷)》

    (1)、分别写出图1 中都城 A 和图2 工具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诗歌繁盛的表现,这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
    (3)、依据上述材料中的相关史实,说明“繁盛的唐朝享誉世界”。
  • 8、从古至今,中华大地上各民族通过多种方式保持着密切交流。不断发展的各民族服饰习俗,就是文化互鉴交融的历史见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要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

    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

    道宗,执子娇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

    之色。

    ——《旧唐书》

    材料三:

    旗袍原来是满族妇女的基本服装。自汉族服饰中的吉祥纹样、

    色彩等元素融入满族服饰后,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服饰文化。至今旗

    袍仍受中国女性喜爱,成为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服饰之一。

    (1)、与图1相比,图2中的服饰有何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哪一次改革的什么内容?
    (2)、材料二以不同方式展现了服饰礼仪之美,共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从民族文化互鉴交融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论证。 (温馨提示:本小题分层给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9、下面是五代开国君主称帝前的身份情况表,该表主要反映出( )

    朝代

    开国君主

    称帝前身份

    后梁

    朱温

    宣武军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忠武节度使

    后周

    郭威

    天雄军节度使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 10、下面是唐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数轴上③处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 11、某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
    A、安禄山、史思明 B、杨贵妃、杨国忠 C、黄巢、朱温 D、唐玄宗、唐肃宗
  • 12、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进藏 D、玄奘西行
  • 1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其中,符合“盛唐浪漫精神的深化”“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天真狂放的艺术个性”三个特征的唐代诗人是( )
    A、阎立本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
  • 1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不少创造发明。下面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创造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是( )

    ①曲辕犁 ②筒车 ③水排 ④耧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15、据统计,武则天时期,有67人为宰相,其中科举出身者20人,比例占30%;唐玄宗时期有26人为相,其中科举出身者 12人,比例近50%;安史之乱后,有185 人为相,其中科举出身者 116人,比例近70%,进士为相者107 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60%。这说明( )

    ①武则天时期,开始实行科举选官制度 
    ②唐朝统治者比较重视科举制

    ③武则天以后,科举出身的宰相逐渐增多 
    ④唐朝科举制逐步走向衰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6、陆羽为避安史之乱隐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专业著作《茶经》。在完成《茶经》期间,他可能看到( )

    ①玄奘在长安寺庙主持译经工作 
    ②工匠在作坊翻阅《天工开物》

    ③书生在茶会中吟诵李白的诗作 
    ④农民在田埂间使用筒车灌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某同学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一篇关于“游历大唐”的文章。 下列内容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有( )

    ①日本派遣留学生到中国 
    ②妇女参加骑马、打球等活动

    ③高僧鉴真西行前往天竺 
    ④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某小组摘抄了古代典籍中的部分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
    ——《过泰论》
    (武帝)接汉绪,茂有群生,恢复疆宇。
    ——《后汉书·班固传》
    自古皆资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B、民族间交往与交融日益密切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各朝代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 19、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 一件文物承载的就是一段厚重的历史。下图文物可以展现的内容主旨是( )

    A、商周两代的青铜技艺 B、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 C、三国时期的政权并立 D、大唐盛世的繁荣开放
  • 20、茶从中国出发,穿越历史、跨越国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下列从我国茶传播史的史事(部分)中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选项

    史事

    结论

    A.

    805年,日本高僧从天台山将茶籽引种到日本

    唐朝时期中日两国间存在交流

    B.

    1618年,中国公使将贵重礼品茶赠给俄国沙皇

    雅克萨之战后,西北边防巩固

    C.

    1689年,英国从福建厦门进口茶叶一万五千斤

    清朝被迫打开国门,开通商口岸

    D.

    1897年,宁波茶厂厂长带技工去格鲁吉亚种茶

    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A、A B、B C、C D、D
上一页 203 204 205 206 2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