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由于当时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各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 B、这离不开当时金属铸造技术的日渐成熟 C、说明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D、使当时的等级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
2、七年级一兴趣小组想要研究关于“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的史实,他们可以参考的文物是( )A、利簋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三星堆青铜面具
-
3、分封制是周王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式而采用的制度,在分封制下,诸侯需要承担哪些承担的义务( )
①在周王军队中服役
②向周王进贡
③服从周王调兵
④在自己的封地内再进行分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4、夏王朝建立后,阶级分化日益严重,等级界限更加分明,下列说法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制定历法,称为“夏历” B、二里头遗址中发现宫殿建筑群和平民生活区 C、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D、平民不能使用高贵礼器
-
5、下列对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远古传说均为虚构,不可相信 B、历史事实是基于远古传说概括出来的 C、远古传说就是历史事实 D、远古传说有夸张成分,但不少传说仍有较高价值
-
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出自《礼记》,其中提到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半坡人时期 B、黄帝炎帝时期 C、尧舜禹时期 D、夏朝
-
7、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则天下稳”,以下不属于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的是( )A、农作物种植 B、村庄、打制石器的发展 C、家畜饲养出现 D、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
8、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流域出现的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A、仰韶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良渚遗址
-
9、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元谋人能够使用骨针
②北京人能用火御寒照明③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④山顶洞人会佩戴磨光的装饰项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从1919年开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我们一起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的艰难过程。
【唯物史观·一本杂志启民智】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全面批孔的文章,论证孔子旧礼教不适应现代社会。他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吃人的礼教”一语,就是从这篇小说中得来的。
【家国情怀·一群学生争国权】
五四运动时期,青年学生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五四精神的丰富内涵,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历史解释·三幅图片紧相连】
(1)、你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鲁迅等人的批孔行为?(2)、上述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的导火索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性质。(3)、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关系? -
11、鸦片战争失败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和实现中国富强的理想,并为此奋斗不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国藩,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故居内有如下事迹记载:
1851年,洪秀全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1853年,奉旨办湖南团练,创建湘军
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1年,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材料二:1895年10月,康有为离京南下,在南京会见张之洞。在得到张之洞的资助后,创办了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办《强学报》。
——岳麓书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四:1919年10月10日,在纪念武昌起义8周年之际,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
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曾国藩创办洋务企业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为宣传变法采取的方式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所说“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是指什么?结合材料三、四,谈谈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
12、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为一种交通工具,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侵略之船】材料一:图1英国军舰“皋华丽”号
【自强之船】材料二:图2“黄鹄”号
【英雄之船】材料三:图3“致远”号
(1)、中英双方在这艘英国军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是什么?该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黄鹄”号是中国人自主研制的第一艘蒸汽轮船,自此之后,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开始发展,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场近代化的开端是什么事件?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有什么作用?(3)、这是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之船。当时指挥这艘军舰的管带是谁?这场海战发生在哪场战争中?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什么政策,来享有均等贸易机会?(4)、这些船见证了中华民族屈辱与抗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
13、1922年1月共产党人主办的《先驱》发刊词指出,“单有反抗的创造的精神,若不知道中国客观的实际情形,还是无用的。”这说明当时共产党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C、认识到中国革命应与国情相联系 D、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
14、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那么,“红船精神”发祥于( )A、北京、江西南昌 B、上海、浙江嘉兴 C、广州、江西井冈山 D、武汉、河南郑州
-
1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广元某校决定排演一出有关中共一大的话剧。剧本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是( )A、确定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 B、制定党的最低纲领 C、选举董必武为中央局书记 D、决定发动学生运动
-
16、1920年8月,俞秀松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受共产党早期组织委派到上海厚生铁工厂做工,并给工人讲课。当时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李中,以“一师范(湖南第一师范)学生在江南造船厂打铁”。他们都参加了电灯厂、造船厂等单位最先发起成立的“上海机器工会”。这些事件的最终影响是( )A、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条件 B、使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力量 C、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广泛传播 D、掀起了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
17、如图漫画中的学生们高举“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标语举行示威游行。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18、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三者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②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③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④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列著名文章所为“时”“事”在于( )
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A、呼吁维新变法 B、阐发三民主义 C、弘扬民主与科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
20、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袁世凯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由此引发了( )A、二次革命 B、军阀混战 C、护法运动 D、护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