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马赛人生活特色:
⑴衣:穿红色的披风;
⑵食:是主要的食物来源(牛肉、牛奶、牛血);
⑶住:简陋的房。
-
2、马赛人的生产特色——逐水草而居:
⑴马赛人“逐水草而居”的原因:
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之内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这是马赛人“”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南北半球的旱雨季时间正好相反,这为马赛人“”提供了可能。
⑵马赛人的迁徙路线:
①每年5~6月,南方漫长干季,马赛人便以为单位,开始向北迁徙,北方正值湿季,水草丰美;
②每年10月,北方干季来临,南方湿季即将到来,马赛人又开始向南方回迁。
-
3、气候: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
4、分布:分布在非洲的南北两侧,呈马蹄形包围热带雨林,地跨赤道,南北半球大致分布。
-
5、因水而忧:与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侵蚀建筑物和堤岸,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结构。
-
6、因水而美:
⑴有无数豪华的宫殿、教堂等古建筑。(圣马丁教堂是威尼斯的标志性建筑)
⑵有独特的水城风光。纵横交织的水道构成了大街小巷,是这里主要的交通工具。(公共汽车——交通船、小汽车——汽艇、游船——贡多拉)
-
7、气候:气候类型是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8、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位于半岛上,意大利的东北部,濒临海。
-
9、根据日本渔业发展出现的问题,解决的对策:
⑴实施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法,设定禁渔期;
⑵制定海洋环保法规,严禁废水的排放;
⑶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
-
10、日本的生活特色——独特的“”。人们的生活处处散发着浓烈的海洋气息。
-
11、日本的生产特色——渔业发达
渔业发达的原因:
⑴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日本拥有丰富的资源。
⑵日本沿海海域鱼类饵料丰富,鱼群集中。
⑶强大的对日本的渔业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造船业、先进的纺织工业、现代化的电子仪器等)
-
12、日本的自然条件:
⑴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⑵气候:北部为气候,其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降水充沛。
⑶自然资源状况:自然资源相对匮乏,渔业资源丰富。
-
13、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岸,是一个地域狭小、人口众多的岛国。由自北向南的、、、四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
14、山地之国——瑞士(发展旅游业)
⑴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成为旅游热区原因:
①自然环境: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风景优美。夏天成为观光和胜地;冬天适合发展运动。
②旅游设施:配套设施完备、精良,服务周到、细致。
③交通条件: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著名的“”连接阿尔卑斯山区两大著名旅游胜地。
④旅游资源:多样的地形、奇特的景观以及古老的城镇和纯朴的乡村生活。
⑵旅游业的影响:
利: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增加了人们的收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了基础设施;
弊: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遭到了一定的破坏,不少动物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相继灭绝。
-
15、阿尔卑斯山脉概况:位于腹地;是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跨越的国家有: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等。
-
16、印第安人的生活特色:
⑴衣:羊驼和骆马的皮革等。
⑵食:玉米、马铃薯是主要粮食,还有羊驼和骆马的奶、肉。
⑶交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
17、印第安人的生产特色: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⑴低海拔——发展: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等农作物;
⑵高海拔——发展:在高海拔处,气候寒冷,形成广阔的干寒草地,居民放牧驯养的和骆马,
-
18、高原山地气候: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显著。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
-
19、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素有“”之称。
-
20、美国大平原的农业生产特点:
⑴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玉米(旱地农业)
⑵生产方式:大规模的(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
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绝大部分农产品是作为输出。(原因:美国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交通四通八达;农产品储存条件好、科技发达等)
⑷美国人们的生活水平高,享受着现代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