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东汉刘向编订而成,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D、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
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狡黠者鄙读书, , 唯明智之士用读书。(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②羹饭一时熟,。(《十五从军征》)
③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④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⑤ ,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⑥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⑦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写出了西北边塞的奇丽景色。
⑧“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成为当代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最强音。在祖国边防的阵地敢打敢拼,他们展现“?”(文天祥《过零丁洋》)的民族大义。
-
3、 基础积累
读厚一本书,最重要的是要多读,而不是咬文嚼字。一个人的阅读史与他的精神长相qì ①____合。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心中自有yì yùn ②____,眼里必有远方,这些东西是长年累月的阅读所带来的。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总有人抱怨现在这么忙,哪还有时间读书?其实,没有时间看书的人恰恰是那些有时间也不会看书的人,最终只会落得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qī ③____惨下场。
读厚一本书,要敢于走出舒适区,涉猎要广,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书——读理论书籍、读难读的书,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深掘一口井,不挖到钻石誓不罢休,真正把一本书读懂读透。要相信“做难事必有所得”,而不是浮光掠影、半途而废,老是在低层次踌躇而不自知。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咬文嚼字 B、涉猎 C、浮光掠影 D、踌躇 -
4、 写作题
19.纯洁的白,是驿路梨花绽放的芬芳;荧荧的蓝,是居里夫人智慧的结晶;苍翠的绿,是牧羊人不灭的梦想……
世间五彩缤纷,你最爱什么颜色?请以“最美的颜色”为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5、 语言运用
贵州2名运动员将出征北京冬残奥会
①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13日召开,②2月21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成立,是我国第六次组团参加冬残奥会。③在中国体育代表团中,残疾人运动员刘开阳、颜海陵均来自贵州省,他们将参加单板滑雪和高山滑雪2个大项,7个小项的角逐。④据悉,刘开阳、颜海陵都是首次参加冬残奥会,他们将在2月25日进驻北京冬残奥村。
(1)、上面的这则消息有两处不妥,请指出并修改。①第处(填序号),修改:将“”改为“”。
②第处(填序号),修改:在“”的前面加上“”。
(2)、你将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颜海陵这个身残志坚的家乡人,请拟写出两个采访时要提出的问题。 -
6、 文言文阅读
木 瓜
投①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②。
匪③报也,永以为好④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选自《诗经·卫风》)
【注释】①投:赠给。②琼琚:与下文的“琼瑶”“琼玖”都泛指美丽的佩玉。③匪:同“非”。④好:爱。
(1)、本诗与《〈诗经〉二首》在表现手法与形式上相同的一项是( )A、采用四言的形式 B、重章叠句的形式 C、借景抒情 D、比兴手法(2)、从本诗的内容来看,应是写男女互赠信物以定情的诗。“投”字用得非常精当,请分析其妙处。 -
7、 古代诗文阅读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微之微之!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此一泰①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②。乃至蛇虺③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④ , 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节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释】①泰:安适。②瘴疠(lì):指南方湿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③虺(huǐ):毒蛇。④墙援:篱笆墙。
(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形骸且健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B、青萝为墙援 为宫室、器皿(《核舟记》) C、大抵若是 问今是何世 (《桃花源记》) D、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2)、文中最能概括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特点的一个字是( )A、绝 B、爱 C、独 D、好 -
8、 现代文阅读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 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 1.37 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2)、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9、 现代文阅读
香椿的味道
李红霞
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地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桠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和稳重,迟迟不吐芳香。
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一时间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只有香椿芽。
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了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长长地举起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地“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
④于是,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给我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 , 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
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到肚圆,抹一把嘴上的油,跑着玩去了,等回来,又会吃上一大碗。
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了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嫩芽。
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1)、结合全文,下列对题目“香椿的味道”中“味道”一词包含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香椿本身的味道 B、母爱的温暖 C、炸鱼儿的味道 D、春天的味道(2)、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
10、 名著阅读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 但六书的各个的名字到汉人的书里才见。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 ,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
选段对“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作了形象的解释,“六书”中的另外三个是 ( )
A、形声、转注、假借 B、形声、转注、引申 C、形声、同义、假借 D、形声、同义、引申 -
1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社戏》),句中“老旦”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老年妇女。 B、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社戏》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D、陕北民歌“信天游”,其歌词是以七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的上下句变文体,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
12、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手抓黄土我不放,。(贺敬之《回延安》)(2)、 , 在河之洲。(《关雎》)(3)、 , 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作者送别友人时旷达胸怀和真挚友情的诗
句: , 。
-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刘老师有趣的语文课上,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踊跃地发言。 B、讲和谈判因意见分歧危如累卵,而会长从中斡旋方转危为安。 C、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
14、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北京2022年冬奥会圆满落幕,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世界再次惊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如诗如画的中国式浪漫,沉浸于让人们tàn wéi guān zhǐ①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感动于台前幕后无私奉献的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这就是北京诠释出来的奥林匹克精神给全世界带来的zhèn hàn ②。
-
15、 倾听能力(1)、水族马尾绣这种水族独有的民间传统工艺被称为( )A、刺绣的“活化石” B、刺绣的“标本” C、刺绣的“大熊猫” D、刺绣的“王者”(2)、水族刺绣技法的种类有哪些?
-
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用眼睛认真观察,如果你用心灵细心感悟,你会发现,许多你曾认定的事实其实只是表象:吃喝玩乐不是友情,好斗耍狠不是勇敢,一掷千金不是豪气,一走了之不是洒脱……“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才是真正的友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才是真正的勇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才是真正的豪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才是真正的洒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是真正的胸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才是真正的奉献……
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以《这才是真正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力求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⑤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色正中分
刘汉杰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所谓节气,即时节和气候。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故名“春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
②按古人“候应”之说,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春分有三候: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认为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二候雷乃发生,春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增大,天空开始打雷;三候始电,雨多了,闪电也开始出现。此时,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
③春分是农事播种的季节,与乍暖还寒的惊蛰节气不同,春分时节的气温回升较快,因此民间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天气变暖,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谚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东汉崔寔( )在《四民月令》中讲,仲春二月,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④春分是祭祀的日子。春分时节有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动。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百姓祭祖也在春分举行。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春社的情形:这一天,四邻宗亲在神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祈求社神赐福,祈盼五谷丰登。
⑤春分有特有的饮食习俗,春分吃“春菜”。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各种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汤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曰“帖雀子嘴”。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以保年景丰收。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谓之“春分酒”,预示着甜美生活长长久久。
⑥春分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叫“春分竖蛋”,深受百姓喜爱。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踏青”;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杨柳青,放风筝”。
⑦“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诗人徐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时节春色的美妙、万物的变化。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恰逢春季之半,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 B、选文中介绍的春分习俗,大多蕴含着祈福的美好愿望。 C、人们之所以喜欢在春分玩竖蛋的游戏,就是因为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 D、选文引用的谚语、俗语、诗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2)、有人说本文多处引用资料,会影响说明文的文本特性,你认为是否有影响呢?并请任选一处说明其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3)、劳动人民在总结“候应”时关注了哪几类物象?人们总结“候应”有什么作用?请根据选文的内容和下面的材料作答。【材料一】清明有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初候梧桐开花,5天后田鼠变成鹌鹑之类的小鸟,再过5天,天空出现彩虹。(选自《百科知识》)
【材料二】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千斯坝听水
高昌
在北京西坝河南路与香河园西街交会的拐角,有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上书“大运河——千斯坝遗址”几个大字。春日暖阳洒在澄碧的坝河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我站在千斯坝遗址,倾听流水遥远而又清凉的亲切诉说,心里翻卷着万千感慨。活泼的流水牵着我的思绪,自由自在地唱着、欢腾着,携着阳光,向着远方一路飞奔……
我听到流水声中回旋着“千斯”“千斯”“千斯”的呼唤。“千斯”是何意?我的心潮悠然上溯到遥远的先秦——《诗经》中就有这样温馨的文字:“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意为“快快筑起千座粮仓,快快造好万柜箱。把粮仓都装满,农夫们的日子喜庆洋洋。这是天赐的大福气啊,幸福的生活万年长。”千斯坝的坝名,就是从这动人的《诗经》里流出来的。我现在驻足的这片土地,曾设有千斯坝,停泊万里船;也设有千斯仓,珍藏千古梦。无数的大船从南方运来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菽,运来丝绸和茶叶,运来五彩的憧憬。一起卸在千斯坝,转运进光照门内南侧的千斯仓。所谓“千斯万斯”,承载的正是先民们对五谷丰登的热切祈望、对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
我听到流水潺潺,一遍遍深情诉说着一个响亮的名字:“郭守敬、郭守敬、郭守敬……”郭守敬是元代的水利专家。遥想当年,意气风发的郭先生在此地巡视,口中轻轻吐露出一串名字:千斯坝、常庆坝、郭村坝、西阳坝、郑村坝、王村坝、深沟坝……随后七坝陡然而起于阜通河上,并依序自西向东呈梯级一一排开,分段行舟,驳运过坝。有了这阜通七坝,阜通河也才有了这个“坝河”的美称,在漕运年代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坝河的名字也一直沿用到今天。坝河全长21.63公里,流域面积158.4平方公里。日运漕粮4600余石。即使算上结冰期停运的因素,年运输能力也高达100万石。处在这一政治、经济和文化意义上之重要节点的千斯坝,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醒目记忆,是滔滔大运河在京城画下的一个恢弘惊叹,也是古老的世界文化遗产为北京历史留下的嘹亮回响。古人奋斗和开拓的艰辛智慧,为我们留下沧桑变迁的无尽怀想,同时也在这潺潺水声的流转中,澎湃到一代代后人的心间,传递在史册的一页页赞叹里。
我在千斯坝听水,仿佛听到浪花在呼喊“大运河”“大运河”“大运河”……我知道,这坝河起源积水潭,沿着阜通七坝一路奔腾,徐徐注入温榆河,悠悠接汇北运河,从而连入京杭大运河的宏阔水系。我耳边仿佛有无数的美丽浪花在深情歌唱。那会讲故事的流水,向我讲述杭州的梅花、洛阳的牡丹、齐鲁的豆花和燕赵的棉花……五彩缤纷的甜蜜歌声,在天地间回旋和飘荡。我心里奔涌着1800公里的骀荡春风,串联起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的壮阔波浪。我在古老的千斯坝跂足沉思,举首南望:我们的美丽中国,自北而南,到处都是好风光,令人陶醉,令心流连。
我在千斯坝听水,仿佛听到浪花在呼喊“开拓”“开拓”“开拓”……我知道,坝河也有过漫长的辛酸回忆。其实到了明清时期,这条河就因为没有水源而湮没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水波潋滟的盛景,是根据水文历史考证,在2006年重新建设疏浚而成的。据记载,元代时的水面宽为如今10倍、达二三百米;水深也为如今10倍,达一二十米。但是古老的千斯坝带着历史的仆仆风尘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依然是一个不懈奋进的奔腾姿态,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全新面目。千斯坝是历史,衔接的则是未来。今天的潺潺坝河水,依然回旋着开拓进取的心灵旋律,高唱着蓬勃昂扬的时代乐章。
我每天上下班,都会从这千斯坝前走过。从千斯坝遗址到我工作的报社,只有400步的距离,而这中间相隔着的,却是700多年的漫长流光。一有空闲的时间,我就喜欢立在千斯坝前,醉心倾听坝下的那些浪漫的水声。那悠悠浪波诉说着沧桑的记忆,更诉说着年轻的祝福和美好的向往。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点题,并通过对“澄碧的坝河”“金色的光芒”等自然景物来表现千斯坝的纯粹与庄重。 B、作者通过对郭守敬工作场景的猜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目光长远、运筹帷幄的水利专家形象。 C、文章结构清晰:整体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首尾照应,中间四个段落以并列的形式展开。 D、作者对千斯坝的情感非常复杂,既有对其所承载的历史的怀想,也有对水上运输衰落的担忧。(2)、第二段引用《诗经》中的相关文字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3)、请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活泼的流水牵着我的思绪,自由自在地唱着、欢腾着,携着阳光,向着远方一路飞奔……
(4)、文章第一段写道:“我站在千斯坝遗址,倾听流水遥远而又清凉的亲切诉说,心里翻卷着万千感慨。”千斯坝的流水引发了作者哪些感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
19、中国是诗歌的国度,8年级某班准备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活动。(1)、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给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答:示例1:
示例2:
(2)、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经设计好了两个活动环节,请你再补充两个(字数要求相同)环节一:分门别类辑古诗 环节二:声情并茂诵古诗
环节三: 环节四:
(3)、有同学在辑录古诗时,因资料残缺,辑录不完整,请你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颔联)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 (颈联)A、风高 还 B、风高 回 C、高风 还 D、高风 回(4)、名著《经典常谈》是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五章,选出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 )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即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shì)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shī)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春秋》是第一部纪传体史书,相传是孔子所编。《春秋》三传是《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其中《公羊传》《榖梁传》以解经为主,《左传》以叙事为主。 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着乐器唱,乐歌是随口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
20、 默写。(1)、蒹葭萋萋,。 (《蒹葭》)(2)、 , 在城阙兮。(《子衿》(3)、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4)、 ,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5)、唐朝陆龟蒙《别离》一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6)、《回延安》中,用比兴的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