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人贵敢说“吾不如”
①“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古诗言简意赅,形象地告诉人们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众生芸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全才是没有的,再伟大的天才总也有不如人的方面。生而为人,只有具备了这种自知之明的心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优势和劣势、长处和短处,才有可能找准适当的人生坐标,从而赢得成功的契机。
②历史上的圣哲先贤,他们之所以能建功立业,名垂千古,原因就在于他们都具备博采众长的精神,敢于宣称“吾不如”。
③孔子问学生子贡,你和颜回比,谁的能耐大?子贡回答说,颜回闻一知十,我顶多只是闻一知三。子贡慨叹“弗如也”,寥寥三字,掷地作金石声。
④《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扶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如此知人善任,得天下当然是势所必然了。
⑤读《广师》,我们可以领教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类似高论:“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学中;险阻俱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石山。”顾老夫子谦逊若此,被誉为“一代通儒”,令人诚服。
⑥瞿秋白在29岁时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他恳切地表白:“搞农运,我不如彭湃、毛泽东;搞工运,我不如苏兆征、邓中夏;搞军事,我不如叶挺、贺龙。”虚心谨慎,溢于言表,瞿秋白之所以为瞿秋白,基于此。
⑦确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面对比自己强的人,由衷地说一句“吾不如也”,不但不会贬损自己,而且是一种值得称道的美德。世界上,任何人在体能、技能、智能上的发展不可能至周至全。同理,一个人在品格修养上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有“吾不如也”的时候。只有敢于承认“吾不如也”的现实,才能看清自己的特质,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举优抑劣,扬长避短。怕只怕明知“吾不如也”,却偏要与人争个胜负,分个雌雄,那就是自己难为自己,令人不敢恭维了。
⑧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只有敢说“吾不如也”的人,方可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事业上的翘楚,因为他们的胸怀比长天更广阔,精神比高山更巍峨。
(1)、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读后你认为它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3)、文中第③④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结合选文,谈谈你的感想。【链接材料】
俗话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这些都是劝人做人不要自傲,要谦逊,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适时放低姿态。
-
2、友谊中学准备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请仿照下面的活动形式再设计两项活动。
A.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B. C. D.扮演人物,体味人生百态
(2)、请从九年级上册教材中任选一篇小说,抓住一个主要人物,结合文章内容,仿照写一句话。例句:小说:《骆驼祥子》 人物:祥子
例句:勤劳朴实的祥子,立志买车,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在底层苟且偷生,谱写了一出人间悲剧。
仿写:小说: 人物:
句子:
-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这首词描绘了四幅图画,它们依次为独立寒秋图、、、。(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词人的革命乐观主义豪情。 B、一个“看”字,总领之后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之后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3)、上片最后一句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4、根据提示填空
(1)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咸阳城东楼》)
(2) , 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3)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4)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对故友的怀念并暗示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句子是: , 。
(6)为了让天下百姓都吃饱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水稻研究六十载直至去世,不正是李商隐《无题》中“ , ”两句的真实写照吗?
-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著作《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 B、古人席地而坐,离席站立称为“避席”,此举表示敬意;古人口中的“舍弟”一般是对他人弟弟的尊称。 C、《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中,作者通过雅与俗、庄与谐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喜剧效果。 D、雨果和莫泊桑都是19世纪法国最有影响力的大作家,代表作分别有《悲惨世界》和《我的叔叔于勒》。
-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的重要保障。
②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③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④这就要求我们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⑤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A、②③④①⑤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④① D、②③①④⑤ -
7、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否杜绝溺水事件再次发生,关键在于学生在遇到危险时应该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杜绝”与“发生”不合逻辑) B、大家都知道气候变暖主要是源自废气排放造成的,却不知道饮食习惯也影响着气候变化。(“源自”与“造成的”句式杂糅) C、为提高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制定并研究了相关的方案。(“制定”与“研究”语序不当) D、应急抢险队伍要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调集专业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全面搜救。(“全面搜救”后缺宾语)
-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谋划疫后新年,我们更坚信:春暖花开,相聚可待;山河无恙,未来可期。 B、改革开放后,我国科学、文化、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事业都取得了很大发展。 C、中国的球迷真很迷惘,面对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中国作协把包括《驻村笔记》《海边春秋》《乡村国是》在内的16部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题材的精品力作列入推荐书单。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计算机专业越来越热,同学们也跟着前仆后继地纷纷选学这个专业,希望以后能够成为计算机工程师。 B、灾情就是命令,救援队员冒着大雨跋山涉水 , 终于到达灾区,及时展开救援。 C、在2020年“彩云杯”大学生辩论赛上,选手们妙语连珠,旁征博引 , 赢得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D、这位先生对中国近代文化的每一项研究成果都让我自惭形秽。
-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拙病(zhuō) 谷穗(suì) 轰鸣(hōng) 神色张惶(huáng) B、发怔(zhèng) 征途(zhēng) 诓骗(kuāng) 根深蒂固(dì) C、篝火(gōu) 端祥(xiáng) 筏木(fá) 鞠躬尽瘁(cuì) D、拮据(jù) 濒临(bīn) 粗犷(guǎng) 孜孜不倦(zī)
-
11、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流露出诗人羁旅漂泊之情。 B、颔联中“平”“阔”“正”“悬”四个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全诗写景逼真,叙事确切,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2)、请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2、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谢公泛海
谢太傅盘桓①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②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③使还。太傅神情④方王⑤ , 吟啸⑥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盘桓:徘徊;逗留。②泛海:坐船出海。③唱:提议:④神情:精神兴致。⑤王:同“旺”。⑥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傅神情方王 方:正 B、诸人皆喧动不坐 皆:都 C、公徐云 徐:慢慢地 D、如此 , 将无归 如此:这样(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3)、选文在塑造谢太傅这个人物形象上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他怎样的性格? -
1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重视友情,讲究朋友之谊。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新学期、新同学、新气象,同学们来自不同学校,为了增进大家对彼此的了解,使大家尽快融入集体中,七年级一班决定举办一次“珍惜缘分,珍爱友情”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1)、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请你给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语。要求:①紧扣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②具有一定的宣传性和鼓动性;③字数在20字以内。(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暖的友谊让人的心灵获得滋养,请写出两句关于友谊的诗句,并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发。
-
14、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论语·雍也》中孔子盛赞颜回“贤”,为了突出颜回的“贤”,这一则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
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 相委而去 B、去后乃至 胜败乃兵家常事 C、匹夫不可夺志也 逝者如斯夫 D、与儿女讲论文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
-
1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明知故问 B、相委而去 大势已去 C、日中不至 , 则是无信 人迹罕至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舍近求远
-
17、用原文补写出诗文的空缺部分或按要求填写诗句。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
-
18、阅读下面课外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叫作母爱的汤
陈云霞
①小雪过后,气温骤降,超市里卖炖锅的生意特别火爆,导购拿着大喇叭喊:“天冷了,买只锅炖汤,美味又暖胃。”我架不住导购的舌灿莲花,脑子一热就买了只陶炖锅。母亲见了,说:“你买这做什么?家里有电炖锅。”
②“据说不同的锅能炖出不同的味。”我笑道。天蓝色的盖、圆胖的锅体,厚实又漂亮,想必用这个锅炖出来的汤也是人间至味吧。
③不过,要炖个什么汤呢?首次开锅总要隆重一点,才显得不辜负这个“宝贝”。我思索着,微信突然发出一阵叮咚声,原来是团购群里预订农家散养老鸭。
④我乐了,陶炖锅慢火炖老鸭,真是绝配啊!老鸭汤具有养胃生津、止咳润肺、补气益阴的功效,自古就是一种美食养生、传统滋补的汤品,民间亦有“老鸭胜补药”的说法。我立马就在团购群预订了一只。
⑤第二天下午,老鸭到货了,母亲做晚饭时就把鸭肉剁成小块。我赶紧说:“妈,你慢点,我先搜索一下老鸭汤的做法。”母亲从未做过老鸭汤,我担心她不会。谁知母亲头也不抬地说:“不用在网上找,我知道怎么做。”
⑥我将信将疑,看着母亲手脚麻利地将鸭肉倒入锅中的清水中,和姜片、料酒一起煮,煮开后将鸭肉捞出用清水洗净,母亲说:“这样就不会腥了。”她将鸭肉倒入油锅翻炒一会儿,再倒进我买的那只陶炖锅中,加入热水、姜片,开始炖。两个小时后,一股清新的鸭肉香气丝丝缕缕地从锅中飘散出来。
⑦我忍不住掀开锅盖,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热气模糊了我的眼镜片。母亲撒入盐、胡椒粉,此时汤浓白如凝脂,最后撒入枸杞和葱花点缀,红、白、绿,色香俱全。我迫不及待尝了一下,鸭肉绵软,汤汁鲜美,没想到母亲竟能做得这么好!
⑧在我印象里,母亲之前从未做过老鸭汤。也许是儿时家里穷,我除了猪肉就没吃过别的荤菜,长大后就不喜欢吃鱼、鸡鸭、牛羊肉,总觉得有一股腥味。母亲深知我挑食的毛病,便围绕着猪肉做出了各色美味,糯米猪肉丸子、回锅肉、扣肉、红烧肉、粉蒸肉,我百吃不厌。
⑨我工作后,在偏远的乡镇工作,再也不能挑食,食堂做什么菜就得吃什么,挑食就要挨饿。慢慢地,我学会了接受原本抗拒的鸡鸭鱼肉,后来,我竟然发现,鸡鸭鱼肉其实也很美味!
⑩可母亲并不知道,她把我最爱吃的红烧肉、红烧排骨、梅菜扣肉,做得更美味可口,简直可以媲美饭店大厨。我结婚生子后,孩子也遗传了我当初的毛病,鸡鸭鱼肉全不吃,只吃猪肉。过来帮我带孩子的母亲仍然围绕着猪肉来做“满汉全席”,以至于我认为母亲都不会做别的荤菜,直到我买了一只陶炖锅,又买了这只老鸭,第一次做老鸭汤的母亲却做出了如此美味。
⑪难道真的是这只陶炖锅炖出的汤特别不同?“做了几十年饭菜,煎煮炸炒,只不过换个食材,做法都是相通的。”母亲边说边往外走,因为给我炖这道汤,她快赶不上去跳广场舞了,而她花了两小时炖出的汤,自己只匆匆喝了几口。
⑫我突然明白,这道汤如此美味,不仅是因为母亲是个厨艺高手,还有最关键的秘诀就是爱。这小小的一碗汤里,承载着母亲对我满满的爱。
(刊载于《春城晚报》2023年12月5日,有删改)
(1)、【任务一:把脉络 明思路】初读全文,将文章的行文脉络补充完整。
①→“我”决定用新锅炖从未做过的老鸭汤→②→③
(2)、【任务二:品段落 悟思想】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②段的作用。
(3)、【任务三:析情感 察深意】本文第⑧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任务四:撰理由 悟主旨】学习本文后,你推荐将其收录为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请结合下表中的单元导读和单元目录,请你从选材、情感角度撰写推荐理由。
单元导读
单元目录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散步/莫怀戚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
19、阅读下面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①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②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③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
④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⑤“人都到那里去了?!”
⑥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⑦“读书!”
⑧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⑨“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⑩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⑪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在三味书屋中读书时的几个生活场景。(每个场景不超过10个字)(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语句。(3)、文中的寿镜吾老先生一直颇受鲁迅的尊重。请摘录文中具体描写寿镜吾老先生的词句并分析他的人物形象。(4)、有人说“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趣味盎然’,而三味书屋的生活却‘枯燥乏味’,两者之间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有人说“无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都是作者的童年美好所在”,你更同意哪个观点?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0字左右) -
20、阅读语段,完成下面试题。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以上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一书中的《》一文,写的是的情景。(2)、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藤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