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这样才能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
③适度的停顿犹如登山过程中的休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激昂迈向激昂的必经阶段。
④没有人可以精力无限、奔腾不息,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
⑤就像电影镜头,长短镜头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缤纷多彩的画面节奏。
A、②①④③⑤ B、②④③⑤① C、④①③⑤② D、④③②①⑤ -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题。
高山之巅那种波澜壮阔、浩渺无垠的云海,可谓心生敬畏。云海如同大海般无边无际,时而波涛凶涌 , 时而宁静如画。尤其是在日出日落时分,阳光洒在云海上,形成金色的波光,犹如金戈(gē)铁马般的战场,那雄浑的气势,仿似一位战功显赫的将军,率领千军万马,席卷而来。
在大自然这位魔术师手中,云海的形态似____的画卷,让人____。在一幅画面还未消散之际,另一幅画面已____。画卷中偶尔摇曳(yè)的几缕云雾,似娉(pīng)婷的仙子,轻盈无迹;时而又似忸怩作态的新媳妇,犹抱琵琶半遮面;时而又如那令人憎(zèng)恶的猥琐怪兽……给人以无尽____的空间。
(1)、文中注音或加点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戈(gē) 忸怩作态 B、曳(yè)雄浑 C、娉(pīng)显赫 D、憎(zèng)凶涌(2)、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千变万化 应接不暇 纷至沓来 联想 B、千变万化 目不暇接 接踵而至 遐想 C、变幻莫测 应接不暇 纷至沓来 遐想 D、变幻莫测 目不暇接 接踵而至 联想(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高山之巅云海的波澜壮阔、浩渺无垠,可谓心生敬畏。 B、高山之巅波澜壮阔、浩渺无垠的云海,无不令人心生敬畏。 C、高山之巅那种波澜壮阔、浩渺无垠的云海,令人心生敬畏。 D、站在高山之巅,云海的波澜壮阔、浩渺无垠,心生敬畏。 -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遇见忠诚纯直、博学睿智的邓稼先,杨振宁收获了永恒的友情,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遇见严谨治学而又饱含爱国热情的闻一多,臧克家感悟到他是“口的巨人”,是“行的高标”;遇见内心深邃而伟大的列夫·托尔斯泰……因为这样的遇见,生命有如被一束光照亮着。过去或现在,你是否也有这样的“遇见”?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以《遇见你,遇见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要有真情实感;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不少于600字。
-
4、现代文阅读
他们像扎根高山的那棵山楂树
①初春时节,中部战区空军某高山雷达站狂风肆虐。窗外,一棵山楂树傲然挺立。记者注意到,树下的夯土墙上,镶嵌着一块金色展板。定睛一看,5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山楂树精神”。
②建站之初,第一批入驻的雷达兵在山上种下一片山楂树,但由于环境恶劣、水源短缺,最终仅存活这一棵。刘俊辰说:“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茬茬官兵在这棵山楂树见证下默默坚守,凝聚形成了永不言弃的‘山楂树精神’——扎根高山、扎身基层、扎实工作。”
③连队干部钟子恒忘不了,山楂树下的那次动员。
④去年夏天,一场洪涝灾害席卷华北多地。暴雨如注、山体滑坡,下山的通道被泥石流冲断多处,雷达站成了“山中孤岛”,面临物资短缺的困难。为查明山下受灾情况、制订应对方案,连队决定派出小分队,打通下山的道路。
⑤钟子恒主动请缨,带领党员骨干组成突击队下山。钟子恒告诉记者,雷达站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新兵入伍、老兵退伍、官兵入党等重要活动,都要在山楂树下组织宣誓仪式。突击队出发前,钟子恒在山楂树下给大家作动员。
⑥动员中,官兵纷纷表示,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坚决完成任务。然而,让钟子恒没想到的是,实际情况远比预想的要糟糕。
⑦暴雨中,平时寂静的大山变得像一头出笼的野兽。通往山下的路简直寸步难行。走在最前面探路的钟子恒,在通过一段不起眼的淤泥路时,一脚踩空陷入泥石流形成的沼泽中。瞬间,泥流没过了大腿。
⑧“亲身经历过才知道沼泽有多可怕。一旦陷入,使出全身的劲也无济于事。”钟子恒告诉记者,幸亏战友眼疾手快、救助及时,他才安全脱险。这段经历,钟子恒说得云淡风轻,记者却听得惊心动魄。
⑨这一趟,钟子恒与骨干们不仅查明了灾情,还救助了山下受灾群众。根据深入现地掌握的准确情况,连队迅速制订出针对性应对方案,确保在断水、断电、断网的极端情况下,仍能不间断上报空情信息,践行了“人在阵地在,人在情报通”的誓言。
⑩一级上士黄建建忘不了,山楂树下的那些夜晚。
⑪山下微风习习,山上狂风阵阵,连钢制旗杆都被吹断过几次;夏天雷雨大雾,衣服能拧出水来,避雷针都被劈断过;冬天长达几个月的极寒天气,站内自烧的暖气温度上不来,后半夜常被冻醒……黄建建说,那时,他心里堆积着厚重的负面情绪。
⑫一次参加值班任务,身为雷达操纵员的黄建建因经验不足过于紧张,没能及时上报一则信息,幸亏班长梁尚旗及时发现并进行了有效处置。受到严肃批评的黄建建,半夜辗转难眠,偷偷跑到山楂树下抹眼泪。那段时间,他经常趁着夜色坐在山楂树下眺望星空,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人。
⑬没想到,当年“感觉待不下去”的新兵黄建建,在站里一干就是10多年,如今已成长为雷达站的老班长。与记者谈及过往,黄建建由衷感叹:“雷达站一脉相传的那股子精气神,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和感染了我,让我在这里扎下了根。”
⑭黄建建不能忘记,那个严厉批评过他的梁班长,每次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总是抢在最前面、扛下最重的活;执行战备值班任务时,梁班长能连续几个小时保持高度专注,确保值班万无一失。
⑮山楂树见证官兵用实际行动传承“山楂树精神”,这些故事让黄建建受教育、被感动。不知不觉中,他也成了一棵扎根高山的“山楂树”。
⑯排长王理东忘不了,山楂树下的那场攻关。
⑰去年年初,雷达站配发某新型雷达。为了尽快让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全站官兵学理论、练操作,一步步摸清了装备性能底数。仅一个月,新型雷达就初步形成战斗力,官兵上岗值守表现出色,受到上级肯定。
⑱山楂树下,王理东带领技术骨干日夜攻关的身影,在战友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攻关小组反复尝试,最终成功将两种装备有效融合,拓展了新装备的使用边界,提升了战斗力。
⑲“几十年过去了,一代代官兵就像山巅上那棵坚韧不拔的山楂树,不但在艰苦环境中扎下了根,还结出了累累硕果。”王理东告诉记者,这些年,雷达站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在旅里组织的比武竞赛中摘金夺银,交出了一份份优异的答卷。
⑳临行前,热情的雷达站官兵执意要送给我们一小袋山楂干。每年秋天,官兵都会将山楂树的果实采摘下来,晾晒后制成果干泡水喝。凡来到站里的客人,他们都会送上这样一份礼物。
㉑写下这些文字时,记者情不自禁地拿出这份珍贵的礼物,冲泡一杯山楂水。“酸!还有点涩。”然而,不一会儿,口舌间渐渐生出一股甘甜,淡淡的,却经久不散。
㉒此刻,高山雷达兵的形象如坚毅的山楂树,在记者眼前清晰浮现。
(1)、本文围绕“山楂树下”叙写了哪些故事? 请结合文章补全下表。地点
时间
主人公
故事
山楂
树下
那次动员
钟子恒
②
那些夜晚
①
最初因恶劣的自然环境心中充满负面情绪,又因经验不足出现疏漏受到批评 但最终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雷达操纵员和班长,在雷达站扎下了根。
那场攻关
王理东
③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划线句子。暴雨中,平时寂静的大山变得像一头出笼的野兽。
(3)、第⑪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4)、阅读完本文,语文老师展示了如下内容,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山楂树”的精神内涵。链接材料:竹、菊、月等,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深深埋藏在这些具象中,成为刻印在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就是要以通俗化、大众化、艺术化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唤醒每个人心中的中华文化基因,让人们从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吸取智慧,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生机与活力。
-
5、现代文阅读
汤圆婆婆
向墅平
①一大早,王牌路边王婆婆的汤圆小摊前,就有顾客围拢来了。“婆婆,我来一碗汤圆——”一个系着红领巾背着书包的小男孩,用清脆的童音,喊了一声。王婆婆笑眯眯答应一声:“好嘞—”,就麻利地拿过一只碗,先用锅里的开水烫了下,再将水倒在身边垃圾桶里;接着,用长瓢舀起几只晶莹圆润的汤圆;又用小勺子添了些白砂糖。一套熟练的动作,就足以显示出,她已做这行当多年。
②“我是吃着您的汤圆长大的呢,而今,儿子又爱上您的汤圆啦,几乎天天就要来吃一碗,呵呵。”随同的那位年轻的父亲,笑笑说道。“谢谢。”王婆婆一边客气地回应着,一边将那碗热腾腾香气氤氲的汤圆,端到小男孩面前的小餐桌上,“吃了这碗汤圆,好好念书去。”“好,好,汤圆婆婆——”小男孩嘴巴甜得很;接着,就“吧嗒吧嗒”地吃起汤圆来。
③“汤圆婆婆”是这一带街上,老顾客们对王婆婆亲切的称呼。
④已是古稀之年的王婆婆,摆摊卖汤圆已近三十年。四十岁那年,她所在的单位停产;下岗后的她,就琢磨找事做,以解决生计问题。她因善做汤圆,做出的汤圆,家人都说好吃;于是,她决定摆摊卖汤圆。摆摊是露天营业,得禁受风吹日晒;但,为了生活,她毫不在意。她的汤圆摊一开张,就颇受顾客的欢迎;这就给了她要一直做下去的信心。她最初是在清堰坡街边摆摊。几年后,因街道整修,就转移到人气更旺的王牌路至今。光阴荏苒,一做,就是数十年。不分寒暑,也不管雨晴,她都天天摆摊。她的汤圆,以其漂亮的外形、香甜的馅料,特别逗小孩子们吃。可以说,这一带街上的好多人,都是吃着她的汤圆长大的,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记忆。时间一长,他们都叫她“汤圆婆婆”。她也挺感谢大家对她以及她的汤圆的喜爱,也专心把汤圆做得更好;每天,笑脸盈盈地迎接每位顾客的光临……
⑤此刻,那位小男孩一口气将一碗汤圆吃下肚后,抹抹小嘴巴,朝王婆婆说了声:“汤圆婆婆,我上学去啦—”“好嘞,明早再来——”王婆婆一边招呼着其他顾客,一边笑呵呵答应一声。我也要了碗汤圆,坐下吃起来。王婆婆的汤圆,果真名不虚传:馅料香甜,汤圆爽滑;慢慢咀嚼,回味无穷。我是近几年才迁居进城的,也对王婆婆的汤圆小摊较为熟悉。旁座的那位大姐,一边夸着王婆婆的汤圆好吃,一边说她是百吃不厌,基本每日都来吃一碗。一碗汤圆,多年能保持如此好口碑,确实难得。我想,王婆婆的汤圆,申请个“老字号小吃”招牌,都不足为过。
⑥吃过汤圆,顾客渐少时,我跟王婆婆闲聊。听她简要讲述了摆摊的往事,我真诚地向她表达敬意:“坚持摆摊这么多年,真不容易。尤其是冬季,坐这路边,很冷吧?”“不冷呢。瞧我坐这热火灶旁,当烤火,呵呵。”王婆婆很轻松地笑笑,“以前是生煤炉子,生火有点慢;现在用燃气灶了,很方便呢。”“您老都七十出头啦,您说一个月也还有3000多元退休金,可以休息了。”我试着这样说了句。“不哩。瞧我身子骨还好,坐着包汤圆又不累人的;再说,做惯了,暂时还丢不下啊;还有啊,好多老顾客都说吃惯了,想再多吃些年哩……”王婆婆的话语里,渗透着她对这个小小汤圆摊的一往情深。我除了更添敬意,再无话说。
⑦我稍隔了点距离,看王婆婆做汤圆:早上的阳光,打在她始终漾着微笑的脸上,显出几分亲和与安详;她将一张汤圆皮揉啊揉,揉进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城市的赞美;她包进香甜馅料,也包进一份对新老食客们的祝福与谢意。这么多年,王婆婆就坐在车来人往的路边,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城市越来越繁华美丽,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祥和美好。“汤圆婆婆”做的汤圆,会继续让无数食客,吃出岁月静好,幸福绵延……
(刊载于2024.3.18,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为什么王婆婆被大家称作“汤圆婆婆”。(2)、文章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谈谈你对文章第⑦段画线句的理解。(4)、参照示例,以“她是一个 的婆婆”的形式写出你对汤圆婆婆的认识。
示例:她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婆婆。四十岁那年,下岗后的汤圆婆婆自谋生路,做起了汤圆,解决了生计问题。 -
6、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下题。
2024年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学生体质总体状况依然令人担忧。其中,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但当体育“撞上”学习时,家长的想法又会怎样呢?据《中国青年报》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民意中国网对3144人进行的“阳光体育公众调查”显示,87.1%的家长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其中64.9%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仅1.7%的家长表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尽管许多家长希望孩子通过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让孩子有个好身体,但令人遗憾的是,一旦体育锻炼和学习发生冲突,65.5%的家长还是要求孩子以学习优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
(1)、给以上材料拟一个合适的标题。(2)、假如家长以学习重要为理由,反对你参加体育锻炼,你会跟家长说些什么呢? -
7、名句默写。(1)、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3)、《晚春》中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的句子是: , 。(4)、《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5)、《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 , 。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的悲壮严酷,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名句 , 。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 , 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③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④。
【注释】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迢递:形容山峰高远的样子。④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1)、下列对这首律诗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标题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表明诗人心态闲适。 B、第二联运用比喻,仿佛“流水”和“暮禽”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现了诗人归山时的悠然自得之情。 C、尾联前句交代归隐的地点,点出标题中的“嵩山”二字;后句“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标题中的“归”字。 D、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2)、“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9、文言文阅读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预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附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陈寿《三国志》,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可以故意待之 B、蒙乃始就学 乃至于此也 C、结友而别 而关羽实熊虎也 D、卿今当涂掌 事当之陆口(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君 受 重 任 与 关 羽 为 邻 将 何 计 略 以 备 不 虞?(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下面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情节讲故事: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个情节详略得当,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 B、三个称呼示亲疏:“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卿”在文中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大兄”是对同辈朋友的敬称。 C、三种语气表态度:“邪”表示感叹语气,有责备的意味;“耳”表示限止语气,说得语重心长,传达出孙权对吕蒙的关心、爱护;“乎”表示反问语气,写出吕蒙的自得。 D、三次态度显性格:“蒙辞”说明吕蒙不爱学习;“就学”又见他知错能改;从“更刮目相待”可以看出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 -
10、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棋盘滩,位于百色市田东县境内,____ ,____ 。石块就像浮在水面,____ ,河水冬暖夏凉,清澈见底,____。____,仿佛进入巧妙无穷的人间仙境。
①在纵横交错的石块上漫步,会感到心旷神怡
②棋盘内潺潺流水长年不断
③水底的绿藻和游鱼清晰可见
④行人踏石而过,河水不沾湿鞋底
⑤因石块被水流纵横切割得整齐有序酷似棋盘而得名
A、⑤②④③① B、⑤③④①② C、②⑤④③① D、⑤④②①③ -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小学英语教师及其他英语工作者。 B、能否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 C、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D、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
1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其代表作有小说《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B、《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瑞士作家茨威格,代表作有传记《象棋的故事》。 C、《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文中孙权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学习体会劝导吕蒙读书。 D、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屈辱之感、愤激之情和对故土家园的深深眷恋。纷繁的故土景物、强烈的叙事性,是阅读本文时必须关注的。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麦田里的小麦锋芒毕露 , 一派黄澄澄的景象,预示着今年的大丰收。 B、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 , 但警察明察秋毫,中奖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C、这位著名演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 , 声入九霄,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D、爸爸经常教育我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 , 且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
1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选聘 秩序 鞠躬尽瘁 锋芒必露 B、哺育 暄闹 浩浩荡荡 微不足道 C、高粱 埋葬 至死不懈 沥尽心血 D、粗拙 取缔 不以为然 成惶成恐
-
1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奠基(diàn) 涉猎(shè) 挚友(zhì) 扑朔迷离(suò) B、屏障(píng) 诧异(chà) 黝黑(yòu) 目不窥园(kuī) C、嗥鸣(háo) 污秽(suì) 可汗(hán) 慷慨淋漓(kǎi) D、书斋(zhāi) 亘古(gèn) 气魄(pò) 妇孺皆知(rú)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提起跳水运动员陈芋汐,有人认为她在自己最好的时候碰到了强大的竞争对手全红婵,实在是不够幸运。但是陈芋汐却说:“与其说红婵是我的竞争对手,不如说是我的榜样和激励者,我知道自己追赶不上她,但追赶着她,我的水平肉眼可见地提升,我也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训练方向,内心更加淡定。”正是基于对竞争对手的认识,从东京奥运会到巴黎奥运会,陈芋汐一路走来,步履从容坚定,成绩稳步提升,与全红婵一起成为人们眼中并立在女子十米跳台上的双子星。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的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
17、名著阅读。(1)、在《朝花夕拾》中,鲁迅擅长用颜色来描写人物,文中各“色”小人物身上,处处透露出人性的光辉,彰显着中国人的本色。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填写下面的人物档案。
形 象
人 物
品 质
情 节
她生得黄胖而矮,常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满床摆着一个“大”字
长妈妈
热心善良
①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②
方正、质朴
师生共读
他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
范爱农
③
看光复的绍兴
(2)、在制作《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宣传手册活动中,同学们准备在“红小鬼”中评选出“最美红星”。请你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或一组),仿照示例,结合名著内容,说说你心中的“最美红星”是谁,并说明理由。A.两个端饭菜的“红小鬼”
B.检查路条的少年先锋队员示例:我选小通讯员向季邦为“最美红星”。向季邦因担心自己的名字被斯诺写错而影响外国同志对红军的印象,他极仔细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并希望当面得到斯诺不写错的保证,表现了他高度的自尊,以及对自己红军身份的认同感和对党的忠诚。
-
18、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经①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②敛棺椁③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④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⑤常稔之田⑥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三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 , 而终其志。公既殁⑦ , 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⑧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①缞绖(cuī dié):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②赗(fèng):送给丧者助葬的车马束帛等物。③椁: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④彻:同“撤”。⑤负郭:靠近城郭。⑥常稔(rěn)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⑦殁(mò):死。⑧位充:职位高。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赗敛棺椁皆所未具”与《桃花源记》中“具答之”中的“具”意思各不相同。 B、联系成语“方兴未艾”中的“方”,可知“方贵显时”中的“方”意思是“正在”。 C、“卒”有“步兵”“死”“终、完毕、结束”“通‘猝’,突然、仓猝”等义项,根据语境推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中的“卒”意思是“死”。 D、“前人之述备矣”“公亟令询之”“以养济群族之人”三句中的“之”用法和意思各不相同。(2)、借助下面的知识卡片,将短文【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始:①开始 ②才,方才 ③正,正在 ④曾经
入:①进入,与“出”相对 ②纳入,使进入 ③交纳,进献 ④收入(3)、范仲淹忧思深远,从小就树立了“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远大理想。【乙】文中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是哪一句?并简要说明理由。(4)、结合【甲】文和【丙】文的内容,说说范仲淹“忧乐观”的内涵,以及他是怎样践行的。 -
1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题。
晚次鄂州
卢 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①声?
【注释】①鼓鼙: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1)、这首诗在主旨表达上是怎样做到以小见大的?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火红的通道
张雄文
①阳光从东边峰峦漫过来,裹几声欢快鸟鸣,像一串珠玉跌落在恭城书院前的青石板台阶上 , 也在阶下的我心中激起一片涟漪。恍惚间,似乎有一束红光从屋内升腾而起,漫溢古雅的斋舍、讲堂、通廊、门楼,直上屋梁、瓦楞与天宇,又化为万道霞光,将书院前后的恭河、罗蒙山乃至万里山河染成锦缎般火红。
②雪峰山深处的小城通道,曾以这一抹红,照亮了一支衣衫褴褛、形容疲惫的队伍,也照亮了一个古老而多难的民族前行的方向。踏上当年迎送过官兵的青石板,伫立于通道会议召开的斋舍,凝视着眼前摆放了一盏生锈马灯的旧条桌和几把似乎就要散架的藤椅、条凳,我惊叹于点燃这抹红的那位伟人的智慧。
③1934年12月,漫舞的风雪将通道的山峦、丛林、河流、侗寨与原野小径都裹在琥珀般的静谧里,使世外桃源般的侗寨更显幽寂。山峦坳口处,一支戴着粗布红星帽的队伍踏着吱吱作响的雪径,迤逦开进了这块土地。官兵们满身刺鼻的硝烟味,一脸长途奔波的憔悴,早已无心欣赏眼前的冰雪世界与风雨桥、鼓楼、凉亭、吊脚楼共同构筑的侗族风情。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大军命悬一线,这支队伍的领导者们眉宇间涌起了山峦般起伏的忧虑。
④一个决定行军方向的会议在恭城书院紧急召开。最高负责人决意不顾山岭间隐伏的重重堵截,按原计划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与会的毛泽东同志力主西进,坚持认为向敌军防守薄弱的贵州进军才是上策。他在寒冬里擦出的智慧之火,最终感染了与会的多数人。于是,3万余名红军官兵犹如折入汪洋大海的游龙,翩然而去。
⑤通道,通达之道,命运转折之道。谁也不曾想到,山重水复处的偏僻小城让红军队伍陡然柳暗花明,转入了一条霞光弥漫的大道。
⑥暮春细雨霏霏,烟霞迷离,我徜徉于通道万佛山如梦似幻的奇峰、古树、萋萋芳草与盘旋小径间,一时物我两忘。一步一挨下到山脚,拐角处蓦然出现一方低矮土丘。引路的友人说,这是红军墓。
⑦我缓步过去,坟前立着一块泛旧的木牌,上面镌刻着醒目的军旗与五角星,繁体竖写“中国工农红军”字样。没有番号,没有姓名,也无战斗经过,只简略介绍是“红军长征途经此地”。苍山如海,草木萋萋,这位红军烈士究竟是谁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的事业已由活着的战友们继承下去。
⑧染红通道土地的远不止万佛山脚下无名烈士一个。后来得知,早在1930年12月,红七军便从三江夺路杀出广西,北上雪花如絮的通道,像一股奔涌的洪流淌过侗家的村村寨寨。几年后,担当中央红军探路先遣队的红六军团,也在秋风秋雨里开入了侗乡。他们在杉木桥小水村一座青峰下,与奉命堵截、隐伏多时的敌军发生遭遇战。担负阻击任务的一个红军排抢占了一处山头,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入阵地3个多小时 , 20多名官兵先后血洒荒坡。剩余8个人弹尽援绝后,砸烂手中枪支,纵身跳下50多米高的悬崖。枪声沉寂后,他们被敦厚的侗家父老悄悄收殓、掩埋,化作了一抔抔护花育草的红色泥土。
⑨多年后,我走进迷蒙烟雨中的小水村,耳边似乎仍回响着呐喊和枪炮声。我静静地伫立在一座高耸的丰碑前,久久凝视着当年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题写的“红军精神永存”6个遒劲的大字。一抹与恭城书院同样耀眼的红,又一次绚烂升腾,像山林间千万株映山红,将宁静的山水、古街、村寨染成红霞万朵。
(摘编自“中国军网” 2024.9.2,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④段插入了发生在小城通道的历史事件,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说明了“通道”名称的由来。 B、文中的“红光”“红色泥土”等象征性元素不仅表现了历史的重大意义,也传递了不朽的红军精神。 C、第⑧段中加点的一连串数字真实而具体地展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D、结尾部分通过对红军烈士的纪念和景象的重新描绘,表现出作者对红军精神的崇高敬意。(2)、请从修辞或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阳光从东边峰峦漫过来,裹几声欢快鸟鸣,像一串珠玉跌落在恭城书院前的青石板台阶上,也在阶下的我心中激起一片涟漪。
(3)、请你跟随作者的步伐,结合“小贴士”说说文章都描写了哪些画面。(4)、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并联系现实,说说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