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走进课本,智勇双全的花木兰,言行一致的闻一多,无私奉献的邓稼先……无一不令我们钦佩。走进生活,无微不至的父母,乐于助人的同学,诲人不倦的老师……无一不让我们动容。有些人的存在,让平凡的日子仿佛有了跳动的音符。
请在日常生活中挑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人物,结合具体事例,用你的笔为他/她“画”一幅生动的“画像”。
要求:①写出人物的特点或精神,让读者透过你的文字“看见”他独一无二的“灵魂”;②标题自拟;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 600 字。
-
2、名著阅读(1)、下列对《骆驼祥子》中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这是因为刘四爷看上了祥子的勤快和“真诚自然”,让祥子给他做女婿。 B、老车夫和孙子小马儿的遭遇让祥子感到“向来没有过的难受”,在他们身上,祥子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 C、尽管祥子卖掉赖以生存的车,请来了“收生婆”,还请来了“虾蟆大仙陈二奶奶”,虎妞还是因为难产而死去了。 D、小福子病故之后,祥子也“不再有希望”,他变成了“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最后甚至沦为了乞丐和告密者。(2)、下面是某同学看完《骆驼祥子》后,模拟祥子发的一条朋友圈,虎妞等人进行了评论。请结合《骆驼祥子》的有关内容,分析谁的评论有问题?找出其评论中的两处错误,并说明理由。
祥子:唉,打今年夏天到中秋,我生了两场大病。虽然痢疾好了,但肚子还时不时疼一阵子,体力真是大不如从前了。眼瞅着还有个把月虎妞就要坐月子了,我这手头真是紧啊!
虎妞:要不是你跟别人打那一架,能落下病吗?唉声叹气哭穷有什么用!明天我去人和车厂找老头子拿点钱去。关键时候,还得靠我吧!
小福子:我照顾虎妞姐,你安心拉车,注意身体。
-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看不见世界,就让世界看见我
郭帅
①一个盲人为什么要去登珠峰?
②张洪的回答是:“我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见我。”
③2021 年 5 月 24 日,失明 25 年的张洪从珠穆朗玛峰南坡成功登顶,成为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登顶珠峰的盲人登山者。
④登上珠穆朗玛峰的那一刻,张洪没反应过来。他看不见,只是埋头向前,跌跌撞撞,感觉脚下的雪坡平缓了,雪层更厚了。半个多小时后,他的头突然撞在前面夏尔巴①向导的背包上。站稳以后,向导转身拍他:“张洪,你登顶了。”
⑤站在世界之巅,张洪回想起他拉练的情景……
⑥从海拔 6100 米的罗布切东峰下撤时,暴风雪突如其来。风雪肆虐中,他和教练没有配合好,头磕在冰壁上。张洪对着强子爆发了:“那么危险的训练,到底有没有必要?”暴风雪中,两个“钢铁直男”陷入了冷战。
⑦支离破碎的昆布冰川是张洪的又一道门槛:这里有看不到底的冰裂缝,这里有高高耸立的冰壁,这里还有随时倾泻而下的悬冰川……强子会告诉他,这个裂缝大概是 20 厘米,或者 50 厘米,或者 1 米。但不管强子说的是多长,张洪总是跨到自己的极限——1 米以上。这源于他的本能,跨度越大,就越安全。强子很恼火,为什么要做无用功浪费体能?跨度太大,张洪可能就跨到下一个冰裂缝里了。
⑧在珠峰,信任关乎生命安全。然而,盲人对环境和他人的信任有多难?强子蒙着眼睛在碎石里走了一圈。原本 5 分钟的路程,他深一脚,浅一脚,走了20 分钟摘掉眼罩后,他说:“我以前以为这里面缺少了信任,其实,在他的世界里,可能这个信任已经给到了最多,或者给到了极限。”
⑨5 月 21 日,张洪团队向珠峰发起了挑战。
⑩在距离峰顶只有 100 多米时,每小时 50 公里的风速,外加降雪,氧气瓶的调节阀被冻住了,准备的氧气不足以供团队所有人继续攀登。在 8700 米的夺命海拔地带,如果没有氧气辅助,一般人可能连 10 分钟都挺不过。生死关头,强子决定,包括他和两位摄影师在内的五个人下撤,把足够的氧气留给张洪和状态最好的三个夏尔巴向导,让他们继续冲顶。
⑪突如其来的变故,一度让张洪心生退意。在一次次拉练和集训后,强子已经成了张洪在高山上最默契的眼睛,“我们一起来的,我们一起爬,一起下。”但强子却说:“我以后还有机会,对你来说,可能一生就这一次机会。”他往顶峰的方向轻轻推了张洪一把……
⑫海拔 8790 米处的希拉里台阶,是登顶的最后一道拦路虎。这是一条宽度仅 30 厘米左右的山脊,两侧都是万丈悬崖,山脊远看像一片刀刃,通常只允许一人通过。张洪登顶前 12 天,两位世界知名的登山者在这里遇难,他们已经征服了七大洲最高峰中的六座,珠峰是最后一座。
⑬到达希拉里台阶时,张洪已经走不动了。冰爪在岩石表面直打滑,他只好蹲下,一只手抓住路绳,另一只手当“眼睛”,先摸自己的脚尖,然后顺着脚尖往前一寸一寸地触摸,寻找安全的落脚点。确定了落脚点,再用手去寻找身体的支撑点,最后把脚迈出去。
⑭有次,张洪迈出去的右脚还没着地,突然听到夏尔巴向导大吼:“不……不……停下……”,那只脚一旦跨出去,他落下的位置就是 2000 多米的悬崖。
⑮步步惊心。
⑯近两个小时之后,世界看见了张洪。
(有删改)
【注】①夏尔巴:一个生活在喜马拉雅南坡的族群。
(1)、因为信任,最终让世界看见了张洪。请你运用浏览的阅读方法,围绕“信任”,完成下面表格。地点
环境
事件
批注
罗布切东峰
暴风雪肆虐
①
不完全信任,陷入冷战
②
冰裂缝、冰壁悬冰川……
强子用眼睛测量裂缝距离并告知张洪,张洪用本能极限跨越
③
距离峰顶100 多米
④
强子调整登峰队伍,鼓励张洪登顶
两人彼此信任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支离破碎的昆布冰川是攀登珠峰前的又一道门槛:这里有看不到底的冰裂缝,这里有高高耸立的冰壁,这里还有随时倾泻而下的悬冰川……(3)、“一个盲人为什么要去登珠峰?”文章开头用疑问引出下文的同时,也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请联系上文并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谈谈你对“看不见世界,就让世界看见我”这句话的理解。阅读链接: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萧凯恩,出生三个月因眼癌摘除眼球。5岁的时候,她问爸爸:“看不见是不是就没有用?”如今20多年过去了,她已经找到了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她是首位考入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视障人士,20岁时她已赢得超70个音乐比赛奖项。而她的梦想,是开一些可以包容不同学生的音乐学校,为祖国不同的孩子作贡献。即使生活在黑暗,也要为世界带去光明,她看不见这个世界,却始终笑对人生。
-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原文略)
【乙】吕蒙闻曹操欲东兵,说孙权夹濡须①水口立坞②。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蒙曰:“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③入 , 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权曰:“善!”遂作濡须坞。
春,正月,曹操进军濡须口,号步骑四十万,攻破孙权江西营,获其都督公孙阳。权率众七万御之,相守月馀。操见其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④;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权为笺与操,说:“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别纸⑤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选自《资治通鉴》)
【背景】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劝学。大约建安十五年(210)至十六年(211),鲁肃访吕蒙。建安十七年(212),吕蒙劝说孙权在濡须立坞,建安十八年(213),吴军在濡须成功抗击曹军。
【注】①濡须:水名。②坞:防卫用的小堡或营寨。③蹙:紧迫,窘迫。④孙仲谋:指孙权。⑤别纸:指在信笺上又附上纸条。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闻曹操欲东兵”“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两句中的“闻”字都是“听闻”之意。 B、“获其都督公孙阳”中的“其”,是代词“他”的意思,在这里代指曹操。 C、字典显示“为”有“是”“成为”“做”“被”“替”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权为笺与操”中的“为”应选“做”之义,引申为“写”。 D、“孤不得安”中的“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除此之外,也有自称“寡人”“陛下”的。(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 B、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 C、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 D、兵/有利钝战无/百胜如有/邂逅敌步骑蹙入(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操语诸将曰:“孙权不欺孤。”乃彻军还。
(4)、结合甲、乙二文的内容,说说曹操为什么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
5、阅读这首古诗,完成下题。
千里思
郑锡①
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1)、下列选项中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2)、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 -
6、活处处有语文。社会生活给我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各种图书报刊、街上的招牌广告、门口的对联、广播电视节目、电影、网络短视频等。学习语文,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而且可以在生活中。(1)、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围绕“我的语文生活”这一主题举行系列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
活动一:经典古诗推荐
活动二:精彩对联集锦
活动三:
(2)、一组同学在街头用字调查活动中发现,误写错别字的原因主要有“同音字误用”“形近字误用”“随意简化”三种。以下是同学们在街头收集到的有错别字的词语,请将这些有错别字的词语归类,将序号填入下面横线上,并分析误写的原因。①家具店门口:家俱
②五金店标牌:扦座
③饭店菜单:鸡旦汤
④停车场招牌:仃车收费
⑤洗车店门口:洗车打腊
⑥失物广告:失物启示
一类: , 原因:。
二类: , 原因:。
三类: , 原因:。
-
7、理解性默写。(1)、《孙权劝学》中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的目的和方法是: , 。(2)、《孙权劝学》中通过鲁肃的语言描写表现吕蒙进步的句子是: , 。(3)、《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 , 。(4)、《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句子是: , 。(5)、《木兰诗》中,侧面体现木兰英勇善战、战功赫赫的句子是: , 。
-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选自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该书主要记载了三国时期的历史。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代表作,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C、茨威格在《列夫·托尔斯泰》中运用欲扬先抑手法,突出其深邃的精神世界。 D、“孤常读书”中的“孤”与“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大兄”,都属于敬辞。
-
9、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扎根荒漠数十年,始终坚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信条。
②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以精研学术的执着与舍己为国的赤诚书写人生华章。
③这种精神,正如闻一多先生——既是“口的巨人”,更是“行的高标”。
④从《诗经》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战歌,到现代科研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A、①③④②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④①②③ -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黄河颂》,使我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有了更深理解。 B、能否像木兰一样既有家国情怀又葆有质朴初心,是当代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 C、《老山界》通过生动的描写,塑造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形象。 D、《孙权劝学》中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的原因,是因为他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
-
1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辩论赛现场,选手们各展所长:一号选手引经据典,分析问题入木三分 , 赢得评委赞许;二号选手全程正襟危坐 , 言辞犀利,气势逼人;三号选手虽然准备充分,却刻意锋芒毕露 , 避免过早暴露底牌。最终,四号选手凭借扎实的功底和沉稳的发挥,当之无愧地夺得冠军。
A、入木三分 B、正襟危坐 C、锋芒毕露 D、当之无愧 -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彷徨(páng) 僵绳(jiāng) 锲而不舍(qì) 鞠躬尽瘁(cuì) B、哺育(pǔ) 峭壁(qiào) 酣然入梦(hān) 苛捐杂税(juān) C、胡髭(zī) 教诲(huì) 深恶痛绝(wù) 锋芒毕露(lù) D、滞留(zhì) 选聘(pìn) 扑溯迷离(shuò) 气冲斗牛(dǒu)
-
1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暗夜里,我们会感谢那个为我们提灯照亮前路的人:人生路上,也会有人为我们提灯,帮助我们拨开迷雾,找到人生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提灯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
14、名著阅读(1)、关于《骆驼祥子》这部名著,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 B、《骆驼祥子》写了各色人物,有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爷,大胆泼辣有点变态的虎妞,为生活所迫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以及遭受政治迫害的大学教授曹先生等等。 C、祥子和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着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有虎妞和小福子。 D、《骆驼祥子》是以19世纪末期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遭遇为主要情节。最终祥子因为贪婪,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堕落为一个麻木、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人。(2)、小乙同学寒假认真阅读《骆驼祥子》,他对老舍说的“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不是他自己的过错。”印象深刻,同时又回想起《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从兽而为人最终为佛的故事,于是他产生了疑惑:一个由人而成兽,一个由兽而成人,这是什么原因呢?请你根据自己的思考帮助他来解答这个问题。
-
15、读下文,完成各题。
风雪巡边
李国涛
①风劲吹,雪狂舞。天地一片苍茫。
②初夏时节,我跟随西藏军区某边防团一支巡逻小分队翻山越岭、艰难前行。攀上海拔4900 米的山口后,风雪来袭。
③“大家注意,跟着我的脚印走。”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并没有打乱巡逻节奏,打头阵的班长、二级上士次罗布边探路边大声叮嘱战友。山高路险,狂风怒吼,次罗布不时抹掉眉梢的雪碴,带领战友踏雪向前。
④雪,越下越大。冒雪出征,次罗布对此早就习以为常。边走边聊中我得知,2021年次罗布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武时,在强行军11公里课目中,同样突遭暴风雪,队员们的耳朵迅速被冻僵,向前一步都十分艰难。于是,次罗布和其他11名战友紧紧抱在一起……他们待风雪稍小后迅速出发。最终,全队第一个将五星红旗插上海拔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西峰之巅。那一次,他和战友们成功获得2个单项第一、3个单项第二,让“中国红”闪耀在国际赛场上。
⑤雪,越下越急。四周白茫茫一片。次罗布弯腰紧了紧鞋带,又继续攀行。从战友们坚定的眼神里,我看出了大家对他的信任。数十次率队出征巡逻路,哪里有雪窟窿、哪里有乱石堆,次罗布了如指掌。
⑥行至一断崖处,路宽不到1米,头顶是乱石嶙峋,脚下是百尺悬崖。见状,次罗布取下攀登绳与战友秦永臻拉起一道防护栏,侧着身子背对幽谷护送战友一一前行。轮到上等兵刘天佑通过时,崖顶一块大石滚落。危急关头,次罗布一把将刘天佑摁在崖壁上,石头擦着他的背囊呼啸着坠入崖底。与危险擦肩而过,次罗布的脸上并没有泛起太多的波澜,这样的险情对于他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
⑦“巡逻遇险的情况多不多?”闯过危险地段后,我再次打开话匣子。“还行。”次罗布的回答云淡风轻。在交谈中我得知,在2020年9月的一次巡逻中,次罗布照常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在攀爬一处简易木梯时,一根横木突然断裂,他一脚踩空,巨大的惯性带着身子急速下坠,右手被一块尖石划出一道5厘米长的口子,顿时鲜血直流。随行的卫生员段云辉帮他清理时,发现伤口深处手骨隐约可见。
⑧雪,越下越紧。次罗布一马当先,走在队伍最前面。
⑨次罗布出生在西藏达孜一个农村家庭。2014年9月,他怀揣军旅梦想奔赴山城重庆。
⑩3年后,次罗布毅然申请到西藏高原守边。从繁华都市来到苦寒之地,海拔升高氧气减少,但次罗布毫不畏惧,犹如一只雪山雄鹰,在雪域边关振翅高飞。
⑪翻过山口,雪势转小。巡逻官兵纷纷卸下背囊休息。正当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喝着水补充体能时,次罗布发现不远处列兵赵建南有些郁闷地坐在背囊上。次罗布从自己的背囊里拿出一瓶水向赵建南走去。接过班长手中的水,赵建南脸上露出了笑容。原来,这是赵建南第一次参加巡逻,经验不足的他在路上喝水没有规划,还没到达宿营点,就把身上的水喝完了。看到战友们都有水喝,他的心情有点低落。
⑫我走过去提起次罗布的背囊掂量了一下,估摸着不下70斤。秦永臻看出了我表情里的惊讶,笑着说:“班长体能惊人,比雪山牦牛还厉害。”巡逻负重攀行不易,战友们都在尽量做减法,饮用水用瓶装,棉被换作羽绒睡袋,牙膏牙刷用口香糖替代,而次罗布却在做加法,宿营用的塑料薄膜、取火用的松脂等把背囊塞得鼓鼓囊囊的。“多带一些,就是给自己和战友多一重保障。”次罗布嘿嘿一笑。
⑬短暂的休整后,次罗布背起背囊,带领战友继续向着下一座雪山前行。皑皑雪山间,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文中次罗布的事迹感人至深,小西读完之后按照叙述顺序整理了次罗布的相关事件,请你帮他填写完整。次罗布在国际军事比武赛中突遭暴雪,他和战友沉着应对,最终夺得桂冠——①——②——次罗布为梦想奔赴重庆后申请回到西藏高原守边——次罗布送水给首次参与巡逻的战士——次罗布巡逻时增加负重只为给自己和战友提供保障
(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①从繁华都市来到苦寒之地,海拔升高氧气减少,但次罗布毫不畏惧,犹如一只雪山雄鹰,在雪域边关振翅高飞。(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②皑皑雪山间,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分析加点词的含义)
(3)、文中第④⑤⑧⑪段多次描写雪势有什么作用?(4)、文中的次罗布身上有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次罗布的人物形象。 -
16、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 , 唯傅修期耳。”
(选自《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4)、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
17、古诗文阅读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题目“除夜作”中“除夜”,即除夕之夜,是中国传统节日中非常重要的。这一夜,家家户户团聚、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 B、首句中“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然。 C、第二句中“客”指作者的朋友,诗人问他“究竟是什么使得我转凄然呢”。 D、第四句诗人由旧的一年想到新的一年,抒发了诗人对家人的漫漫无边的思念。(2)、第三句诗人为什么不写自己思念故乡的亲人,而写故乡的亲人思念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蛟龙去,灵蛇来。2024年11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主题和主标识(如图三所示)。乙巳蛇年春晚将在欢乐吉祥的总基调中,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欢度春节。
2025年春晚台标的设计灵感,基础形状取自古老的甲骨文“已”字(图一)。“已(sì)”字在甲骨文中,原义表示时间。它代表着岁月的流转,承载着人们对时间的敬畏与珍惜。设计者将“巳”字图形化,演变成为一个既方又圆、独具特色的花纹图案(图二),最后将其优雅地镜像复制、对称摆放 (图三),既结合了“乙”字和“巳”字,对应了2025乙巳蛇年的干支;又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如意”的纹样,它代表着顺遂如意,是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双已合璧,事事如意,这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曼妙的创意链接。
(选自《央视网》,有删改)
【材料二】
下图为2024年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发布的官方吉祥物形象“巳升升” (图四)。憨态可掬又富有古意的已升升,一亮相就收获不少粉丝.它的设计灵感源自多种传统文化元素。
(选自《央视新闻》)
【材料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作为世界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之一,汉字也是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体系,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自古以来,汉字以其稳定性、传承性、丰富性,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春晚作为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要文化符号,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近两年春晚以汉字为立足点,不仅彰显了汉字的无穷魅力,更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与博大,昭示着中华文化自信。
一横一竖传文脉,一撇一捺总关情。2024年央视春晚主题是“龙行龘龘,欣欣家国”,因为许多人不认识“龘”,曾引发了一波查字典热潮。2025年的春晚主题又活用了“已”这个生僻字,同样激发了许多人了解“巳”的读音及含义的兴趣。让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键盘输入,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时,使得许多人的汉字书写质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所下降。而公众对春晚汉字主题关注和讨论,必将对汉字的规范使用和推广发挥积极作用。
除此之外,汉字美好的寓意还传递着积极向善向上的温暖力量,共赴美好前程。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春晚作为一台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晚会,有责任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主题所蕴含的美好寓意和正能量,能够为观众带来心灵的慰藉和鼓舞,让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充满信心和希望,给人以力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5年春晚台标及吉祥物的的设计灵感都充分彰显了传统文化元素。 B、“巳巳如意”又谐音“事事如意”,这是蛇年与美好祝福的创意衔接。 C、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日益依赖电子产品,以致对汉字书写几乎不关注。 D、汉字是世界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中唯一持续使用至今的文字,历史悠久。(2)、请结合【材料一】,试推测【材料二】中的吉祥物“巳升升”设计灵感源自哪些传统文化元素?(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近两年春晚都以汉字为主题的原因。 -
19、孟子说:“人有恒言,皆‘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看来,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精神,七年级 (1)班举行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为了让同学们更迅速地了解你要讲的爱国故事,请你仿照下面的小标题为你要讲的故事拟一个小标题。
故事一:邓稼先荒漠研氢弹
故事二:闻一多昆明骂特务
故事三:
(2)、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请仿照例句,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假如我是一株小草,我愿为祖国献上一点嫩绿;
, ;
假如我是一枚果实,我愿为祖国留下一丝甘甜。
(3)、班级进行问卷调查,选出大家最想唱的爱国歌曲,请你完成下面问卷内容。推荐歌曲名称:《》
推荐理由:(80字以内)
-
20、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年轻时,为了小家大国,人们总是“ , 关山度苦飞”地远走他乡,拼杀在各个“战场”,即便到如《木兰诗》中所言的恶劣环境“ , 寒光照铁衣”也在所不辞。然而夜深人静时,就容易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 , ”的思乡情。世间沉浮,历经沧桑之后,许多人会如木兰一样“ , ”,选择回归家乡,珍惜亲情。有的人转向追求心态的旷达,如王湾“ , ”所言,旧事物一定会孕育新事物,要乐观对待一切。他们所追寻的这一切,都形成了属于他们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