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插排里面的铜线是 ,插排的外壳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是。
-
2、 有遇碘变蓝紫色的特性, 在燃烧时挥发出类似头发烧焦的气味。
-
3、鱼类大多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覆盖着 , 用呼吸,靠运动。
-
4、音乐课上,小科和同学们研究了尤克里里(如图)。(1)、弹奏尤克里里,如果发现音高偏低,我们需要将弦调(选填“松”或“紧”)一些。(2)、弹奏时,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听到,说明声音可以在(选填“气体”“液体”或“固体”)中传播,它的传播方向是。(3)、尤克里里面板下面这个木制箱体叫做共鸣箱,二胡、琵琶等大多数乐器都有共鸣箱。小科推测共鸣箱的作用是( )。A、降低音量 B、提高音高 C、放大音量(4)、停止弹奏后,同学们还会听到一阵短暂的“余音”,说明( )。A、琴弦还在振动 B、琴弦停止振动,但空气还在振动 C、“余音”不存在,只是我们的幻觉
-
5、流感高发期间,小科知道除了戴口罩、勤洗手等保护措施外,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抵抗病毒的有效措施。(1)、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的是人体呼吸系统,图中的(填数字)模拟的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向下拉4模拟的是(选填“吸气”或“呼气”)过程。(2)、为增强体质,小科每天晨跑,跑步时呼吸次数增加的原因是( )。A、人体紧张 B、耗氧量增加 C、心跳加快(3)、加强锻炼的同时,也要注意营养的摄入。于是妈妈为小科准备了晚餐:米饭、烤鸡翅、清蒸虾、苹果。妈妈还应该准备的食物是( )。A、炒青菜 B、可乐 C、巧克力
-
6、快速上楼后,呼吸和心跳速度不会改变。( )
-
7、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很小的声音就可以使它产生振动。( )
-
8、我们用来咀嚼食物的是犬齿。( )
-
9、( )是提升肺活量最显著的做法。A、多参加体育锻炼 B、多吃肉 C、保证充足睡眠
-
10、如图,听诊器中收集声音的部分是( )。A、耳挂 B、听诊头 C、导音管
-
11、跑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A、肺 B、鼻腔 C、气管
-
12、( )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A、蔬菜 B、米饭 C、鱼
-
13、食物是通过( )运输到胃里的。A、大肠 B、食道 C、小肠
-
14、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时增多的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
15、如表是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请回答以下问题。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地球处于不同公转位置的时间点
平均距离
1.49亿千米
近距点
1.47亿千米
每年一月初
远距点
1.52亿千米
每年七月初
(1)、从数据可以看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 )。A、正圆 B、很接近正圆的椭圆 C、很扁的椭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 B、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冬季 C、四季变化和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无关(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的方向( )。A、不会改变 B、不断改变 C、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有关(4)、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
16、小明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让蜡烛静止不动,而让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动,并让蜡烛光始终照着乒乓球。(1)、小明用蜡烛代替太阳,乒乓球代替地球,这种探究自然现象的方法称为(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替代实验(2)、这个实验所利用的假说是( )。A、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B、太阳不动,地球公转 C、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动(3)、蜡烛静止不动,让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动,并让蜡烛光始终照着乒乓球,此时乒乓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产生明暗交替变化。(4)、地球上昼夜变化一次约( )。A、12小时 B、24小时 C、365天(5)、地球上会出现昼和夜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照射到的部分是白天,另一部分是黑夜 B、地球是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星球 C、人们要白天工作,晚上休息
-
17、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微生物无处不在,有些微生物对我们是有益的,如酵母菌、乳酸菌等;有些微生物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如大肠杆菌、霉菌等。我们怎样才能与微生物和平相处,减少微生物带来的危害?(写出两条)
-
18、有人说,四季的形成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有关。请举出一个事实进行反驳。
-
19、将下列现象形成与对应原因连接起来。
白桦树落叶
大马哈鱼洄游
刺猬冬眠
大雁南飞
昙花一现
猫头鹰捕食老鼠
昼夜交替
四季变化
-
20、“日心说”是由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