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所有文化都使用相同的时间单位。 ( )
-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映了人类以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决定自己的作息时间。( )
-
3、某小组做滴漏实验,在自制的容器内装300 毫升水,观察并记录漏出 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重复多次实验。

水量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100毫升
59秒
61秒
(1)、从实验记录中我们可以推测,第三次测量的时间可能为( )。A、50秒 B、60秒 C、70秒(2)、该小组又观察并记录了从滴漏中漏出10毫升、50毫升水分别需要的时间。水量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10 毫升
6秒
7秒
6秒
50毫升
31秒
29秒
30秒
从300毫升水中漏出10毫升水的时间,相当于漏出100毫升水的时间的;漏出50毫升水的时间也差不多是漏出100毫升水的时间的。
(3)、利用滴漏( )。A、可以帮助我们精确计时 B、可以帮助我们粗略计时 C、无法帮助我们计时(4)、我的发现:如果孔的大小不变,那么漏完同样多的水,。(5)、由此,奇奇推测这个滴漏滴完3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应该在180 秒左右。你认为他的推测正确吗?为什么? -
4、亮亮同学用同一个瓶子,从300毫升水中流出100 毫升水的时间重复进行了三次测量。发现三次所需时间( )。A、越来越短 B、基本相同 C、越来越长
-
5、如图所示,科科将饮料瓶剪开,在瓶盖上钻一个小孔,并组装起来。他在甲瓶中装水,水从瓶盖小孔中滴落到乙瓶。科科每分钟观察1次甲瓶中的水位,并在甲瓶的瓶壁上标出水位刻度。关于“甲瓶水位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
6、为了让计时更加准确、流水速度均匀,可以( )。A、让孔径小一点 B、通过不断加水,让水位高度保持不变 C、水装得多一些
-
7、在“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中,因为水流速度比其他小组慢,组内成员有了意见分歧,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强强说:马上把小孔弄大一点 B、军军说:挤一挤上面的水瓶 C、华华说:坚持耐心记录完所需时间,不能中途改变实验因素
-
8、水钟利用了水的( )性质来计时。A、浮力 B、表面张力 C、等时性流动
-
9、往一次性塑料杯装入300毫升的水,在杯底开小孔,漏出 100毫升水需要1分钟;那么漏完 300 毫升水可能需要( )。A、2分钟 B、3分钟 C、4.5分钟
-
10、现代医院输液器利用水流速度原理。 ( )
-
11、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漏壶是古代水钟。 ( )
-
12、两个相同塑料瓶子做的滴漏装置,出水孔直径大的,水流的速度一定快。 ( )
-
13、水钟在古代被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和天文观测。 ( )
-
14、我们可以用油或其他液体代替水,加到水钟里来测量时间。 ( )
-
15、当漏壶里的水越来越少时,水流的速度就会加快。 ( )
-
16、滴漏的滴水速度与漏水孔的大小和水位的高低有关。 ( )
-
17、古人会利用流水的滴漏来计时。 ( )
-
18、地球的“减压阀”之谜
地球内部藏着一锅沸腾的“岩浆汤”,当压力过大时,火山就像高压锅的泄压阀突然打开。板块碰撞或裂开时,地幔岩浆沿着裂缝上涌,裹挟着气体、岩石碎屑喷薄而出,这便是火山喷发的奥秘。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持续喷发40年,流出的岩浆足够铺满10条万里长城。
火山喷发如同地球的“创意工坊”。炽热岩浆冷却后,冰岛火山岛在北大西洋“生长”出新的陆地;火山灰富含矿物质,让印尼爪洼岛的稻田格外肥沃。庞贝古城遗址中保存完好的面包房遗迹,正是火山灰瞬间封存的“时间胶囊”。
科学家通过岩浆黏度预判喷发类型:稀薄的玄武岩浆如蜂蜜流淌,形成盾状火山;黏稠的安山岩浆则像挤牙膏般喷发,造就富士山般的锥形火山。现代火山监测站用激光测量山体膨胀,就像给地球做“体检”。有趣的是,冰岛人甚至把火山热能变成温泉泳池,让危险与馈赠奇妙共存。
(1)、火山喷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热量 B、地球内部的压力过大 C、潮汐摩擦生热 D、大气层压力变化(2)、请结合火山喷发的自然过程,说明其对地球表面形态产生的两种不同影响。 -
19、实验方法: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当稀释),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1)、各部分分别模拟什么?请用线连一连。
(2)、我看到的实验现象是。(3)、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我们知道、是火山喷发中的重要原因。 -
20、火山喷发形成的独特岩石是( )。A、玄武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