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它在不停地运动 B、无论太阳围着地球转,还是地球围着太阳转,都可以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交替时,每天昼和夜的时间分别是12小时 D、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无关
  • 2、下列有关模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作地球结构模型时,需要地球结构的相关名称和数据 B、模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实物、装置,也可以是数学公式、图示等 C、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 D、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只要用橡皮泥捏一个圆形的球即可
  • 3、载人航天器的返回舱着陆点选择水面时,控制精度要求可以降低很多,这是因为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了全球面积的( )。

    A、71% B、61% C、81% D、50%
  • 4、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一些动物在夏天换毛等都是受四季变化的影响。 ( )
  • 5、圭表由圭和表组成,其中立着的是圭,有刻度的是表。圭表的表与圭面是垂直的。 ( )
  • 6、正午时物体影子的长短在不同季节有规律地变化。 ( )
  • 7、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说,两者的主要观点没有任何相同点。 ( )
  • 8、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是相同的。 ( )
  • 9、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叫圭表。 ( )
  •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水钟在我国古代又叫“刻漏”,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工具。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我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的,后来发展到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使用。

    (1)、在下面的三个水钟下方的括号里填水钟的类型。

    (2)、图中的水钟都是根据原理进行计时的。
  • 11、某小组做滴漏实验,在自制的容器内装了300毫升水,观察并记录漏出 100 毫升水需要的时间,重复三次实验。

    水量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100 毫升

    59 秒

    61秒

    (1)、从实验记录中我们可以推测,第三次测量的时间可能为( )。
    A、50秒 B、60秒 C、70秒 D、80 秒
    (2)、该小组又分别观察并记录了从滴漏中漏出10毫升、50毫升的水分别需要的时间。

    水量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10毫升

    6 秒

    7 秒

    6 秒

    50 毫升

    31秒

    29 秒

    30 秒

    从 300毫升水中漏出100毫升水的时间,大约相当于漏出10毫升水的时间的 , 漏出100毫升水的时间差不多是漏出50毫升水的时间的

    (3)、我的发现:如果孔的大小不变,那么漏完同样多的水,用的时间
    (4)、由此,奇奇推测这个滴漏漏完300毫升水所用的时间应该在180秒左右。你认为他的推测正确吗? 为什么?
  • 12、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物体你认为最合适作为滴漏装置的是( )。
    A、 B、 C、 D、
  • 13、在“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中,一组因为水流速度比其他小组慢,组内成员有了意见分歧,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强强说:马上把小孔弄大一点 B、军军说:挤一挤上面的水瓶 C、华华说:坚持耐心记录完所需时间,不能中途改变实验因素
  • 14、往一次性塑料杯里装200毫升水,然后在杯底扎一个小孔,让水从小孔中缓慢流出。重复几次试验后我们会发现( )。
    A、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 B、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时间都完全相同 C、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时间都几乎相同 D、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时间有规律地变化
  • 15、滴漏的滴水速度与( )无关。
    A、滴漏中的水位 B、滴水孔的大小 C、容器的颜色 D、水量的多少
  • 16、与日晷比较,水钟的优点是( )。
    A、更先进 B、更方便 C、使用不受天气影响
  • 17、用水来计量时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容器的颜色 B、水流速度 C、容器容量 D、水质好坏
  • 18、古代水钟的结构主要包括、溢水口、出水口、、指针和刻度等。

  • 19、在“观察水流的速度”实验中,使水流变快的方法有:滴水孔的大小、的高低。同一个水钟,水位越高时,水流的速度越
  • 20、保持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水流速度不变,即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
上一页 1370 1371 1372 1373 137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