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对比观察降雨前后无植被覆盖小山丘的变化,可以发现( )
降雨前
降雨后
土壤变化

A、降雨只是打湿了地表 B、降雨几乎不会改变地表形态 C、降雨会改变地表形态 -
2、两人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土地上有植物覆盖的作用是( )A、增加径流中的泥沙量 B、使得土地侵蚀更严重 C、减弱降雨对土地的侵蚀
-
3、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其他条件保持相同。A、植被覆盖 B、山坡土质 C、降雨量
-
4、公园内有一处瀑布。科科通过观察,认为水流对这里的地貌产生了影响。以下不能作为他判断依据的是( )A、瀑布的水没有变得浑浊,仍然很清澈 B、瀑布后面的岩壁上有许多坑洞 C、岩壁下方形成了天然的巨大凹陷
-
5、科学公园正在举办地质科普展。午饭后,妈妈带科科和弟弟一起去公园参观。公园展区怪石林立,姿态各异。科科注意到几座外形酷似“蘑菇”的奇特岩石,他认为这种岩石应该是( )
A、地震时岩石碎裂形成的 B、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后自然形成的 C、携带沙子的大风长期侵蚀形成的 -
6、弟弟弄懂了彩虹原理,科科又带着弟弟一起制作了一个彩虹走马灯。当他使用白光作为光源,并快速旋转走马灯顶部彩色盘时,能看到彩色盘变成( )
A、灰白色 B、黑色 C、红色 -
7、弟弟对彩虹的形成原理很感兴趣。为了帮助弟弟更好理解,科科带着弟弟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探究。
(1)、“作品一”设计巧妙,打开手电筒,屏上出现彩色光带,圆筒中可能是( )A、三棱铁块 B、三棱玻璃 C、三棱木块(2)、“作品一”产生的效果所利用的原理和生活中哪种现象的原理相近?( )A、
彩虹
B、
波光粼粼的湖面
C、
立竿见影
(3)、根据“作品二”屏上的影子判断,T形圆筒②口处放置的贴纸应该是( )A、
B、
C、
(4)、“作品二”中,科科想让光线从T形圆筒中①进③出。科科在T形圆筒中放置镜子的位置是( )A、
B、
C、
(5)、科科想用“作品三”观察光的传播,但是看不清水中的光线。下列做法中,可以让科科看见光在水中传播的是( )A、把激光笔换成手电筒 B、把清水换成纯牛奶 C、在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牛奶 -
8、电影结束,科科举起一个三棱镜,投影仪发出的一束白光正好照在三棱镜上,幕布上出现了一道彩虹,这道彩虹是由( )形成的。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
9、下列现象中,与上题原理相同的是( )A、
日食
B、
先见闪电,后听雷声
C、
水中的倒影
-
10、弟弟把手放在投影仪的镜头前,用手做出各种姿态,在幕布上形成手影,这是由于( )
A、光的反射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 -
11、科科观看电影时,光的传播路径是( )
A、幕布→投影仪→人眼 B、人眼→投影仪→幕布 C、投影仪→幕布→人眼 -
12、周末,科科和家人一起在家中用投影仪观看电影。科科家的投影幕布表面是白色的,这是为了( )
A、加强反射 B、减弱反射 C、保护眼睛 -
13、地球各层结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最外层的地壳比其下面的地幔厚。 ( )
-
14、除了地震、火山等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也不小。 ( )
-
15、科科拿起水杯,在杯中水面上看到自己的倒影,同时看到落在桌面上的水杯的影子。这两个影产生的原理相同。 ( )
-
16、户外广告牌的灯光好刺眼。光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光污染,影响我们的生活。( )
-
17、科科通过夜视仪能看到隐藏在黑暗角落里的猫。( )
-
18、河流注入湖泊或海洋时,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会 , 形成向湖或海洋伸展的平地。这种平地外形像三角形,叫 。
-
19、雨后,阳光照进浓密的水雾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 的程度不一样,就会出现各种颜色的光,进而让站在适当位置的人看见彩虹。
-
20、光源根据来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属于自然光源,属于人造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