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听诊器中收集声音的部分是(     )。

    A、耳挂 B、听诊头 C、导音管
  • 2、跑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
    A、 B、鼻腔 C、气管
  • 3、(       )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
    A、蔬菜 B、米饭 C、
  • 4、食物是通过(       )运输到胃里的。
    A、大肠 B、食道 C、小肠
  • 5、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时增多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 6、如表是地球公转轨道距离与时间,请回答以下问题。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地球处于不同公转位置的时间点

    平均距离

    1.49亿千米

     

    近距点

    1.47亿千米

    每年一月初

    远距点

    1.52亿千米

    每年七月初

    (1)、从数据可以看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       )。
    A、正圆 B、很接近正圆的椭圆 C、很扁的椭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 B、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冬季 C、四季变化和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无关
    (3)、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的方向(       )。
    A、不会改变 B、不断改变 C、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有关
    (4)、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 7、小明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时,让蜡烛静止不动,而让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动,并让蜡烛光始终照着乒乓球。
    (1)、小明用蜡烛代替太阳,乒乓球代替地球,这种探究自然现象的方法称为(       )。
    A、对比实验 B、模拟实验 C、替代实验
    (2)、这个实验所利用的假说是(       )。
    A、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B、太阳不动,地球公转 C、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动
    (3)、蜡烛静止不动,让乒乓球绕着蜡烛转动,并让蜡烛光始终照着乒乓球,此时乒乓球上(     )(选填“能”或“不能”)产生明暗交替变化。
    (4)、地球上昼夜变化一次约(       )。
    A、12小时 B、24小时 C、365天
    (5)、地球上会出现昼和夜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照射到的部分是白天,另一部分是黑夜 B、地球是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星球 C、人们要白天工作,晚上休息
  • 8、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微生物无处不在,有些微生物对我们是有益的,如酵母菌、乳酸菌等;有些微生物会给我们带来伤害,如大肠杆菌、霉菌等。我们怎样才能与微生物和平相处,减少微生物带来的危害?(写出两条)
  • 9、有人说,四季的形成与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有关。请举出一个事实进行反驳。
  • 10、将下列现象形成与对应原因连接起来。

    白桦树落叶

    大马哈鱼洄游

    刺猬冬眠

    大雁南飞

    昙花一现

    猫头鹰捕食老鼠

     

    昼夜交替

     

     

    四季变化

  • 11、“日心说”是由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的。( )
  • 12、如果地球的地轴有一天不再倾斜,地球上将再无昼夜交替变化。( )
  • 13、地球公转一周是一年,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交替与地球公转无关。( )
  • 14、昼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现象。( )
  • 15、太阳东升,白昼开始;太阳西落,黑夜降临。( )
  • 16、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的厚度是一样的。( )
  • 17、在不同的季节,动物和植物没有变化。( )
  • 18、地球面对太阳的那一半,形成(       )。
    A、黑夜 B、白天 C、昼夜交替
  • 19、下面选项不能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是(       )。
    A、昆虫复眼 B、蟋蟀的“耳朵” C、洋葱表皮细胞
  • 20、如图所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A点即将进入(       )。

    A、早晨 B、正午 C、傍晚
上一页 233 234 235 236 2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