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摸底)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基础性检测试卷
- 江苏省海安、宿迁市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四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沭阳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熟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括号处,使之符合题例的规律性。(1)、 校对∶印刷∶出版( )A、谈判∶签署∶废除 B、抢劫∶入狱∶判刑 C、选举∶组阁∶执政 D、研发∶转让∶投入(2)、 学校∶大学∶北京大学( )A、工业∶重工业∶钢铁 B、工艺∶手工艺∶玉器 C、军事∶军队∶海军 D、建筑物∶桥梁∶赵州桥(3)、 歇斯底里∶癔症( )A、买单∶结账 B、脚踏车∶自行车 C、引擎∶发动机 D、可口可乐∶饮料(4)、 飞机∶天空( )A、树木∶树叶 B、电流∶电线 C、钟表∶指针 D、历史∶《史记》(5)、 军装∶士兵( )A、套装∶女人 B、服装∶场合 C、警服∶警察 D、制服∶邮递员(6)、 ▲对于终止相当于回车对于▲( )A、叫停 打的 B、继续 前行 C、句号 换行 D、犯罪 网络(7)、 切割∶缝补( )A、拼凑∶剪裁 B、拖延∶推诿 C、装卸∶搬运 D、挖掘∶填埋(8)、 火炬∶蜡烛( )A、中药∶草药 B、矿石∶煤炭 C、棉布∶丝绸 D、风扇∶蚊香(9)、 公鸡∶家禽( )A、母鸡∶矮脚鸡 B、小虾∶有袋动物 C、卷发∶头发 D、母马∶牲畜(10)、 自然灾害∶台风( )A、生物∶骆驼 B、省会城市∶深圳 C、网球∶比赛 D、重工业∶电力(11)、 眼睛∶虹膜( )A、骨头∶关节 B、乔木∶白桦 C、衣服∶丝绸 D、手表∶表带(12)、 蝴蝶∶蟋蟀( )A、桑葚∶鲜花 B、海棠∶海参 C、鹦鹉∶海鸥 D、恒星∶太阳(13)、 灭火器∶干粉( )A、课桌∶书本 B、印纸学习∶经费 C、打印机∶打印纸 D、蝌蚪∶青蛙(14)、 烽火台∶烟火∶军情( )A、货船∶海洋∶货物 B、电视∶信息∶网络 C、钟表∶电量∶时间 D、飞机∶导航仪∶方向(15)、 客车∶载客( )A、电影∶观众 B、歌曲∶戏曲 C、货车∶运输 D、音乐∶播放(16)、 祖逖∶闻鸡起舞( )A、苻坚∶风声鹤唳 B、周瑜∶金屋藏娇 C、韩信∶先发制人 D、关兴∶洛阳纸贵(17)、 植物∶授粉∶结果( )A、米酒∶发酵∶保鲜 B、绿茶∶采摘∶加工 C、灯丝∶导电∶发光 D、石油∶加热∶沉积
-
2、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逻辑错误。(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 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3)、 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4)、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5)、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6)、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
-
3、 请判断下列句子中逻辑关系表述的正误。(用“√”或“×”)(1)、 一年来,这个问题无时无刻不在缠绕着我,让我痛苦不堪,只有在非常繁忙的时候,我才会暂时忘记它。( )(2)、 这座桥梁的垮塌,既不是设计方的问题,也不是施工方的,那一定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3)、 张阿姨:“姑娘,咱店里哪辆车最好?女儿出嫁,我想送她辆好车。”销售顾问:“阿姨,我们店里的车都是好车,不合格是不能出厂的。”( )(4)、 他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强,总比别人先一步想出新点子,所以他更加善于思考。( )(5)、 阅读名著不一定能让我们的语文成绩在短时间内有明显提高,但一定会对我们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6)、 在科技领域,我们不仅要注重自主创新,占据更多的核心技术制高点,更要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 )
-
4、 阅读下面的故事,分析鲁迅在说话时故意违背了哪条逻辑基本规律?有何表达作用?
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校长林文庆经常克扣办学经费。在一次校务会议上,林文庆又提出要克扣一笔经费,教授们纷纷反对。林文庆说:“关于这件事,不能听你们的。学校的经费是有钱人拿出来的;只有有钱人,才有发言权!”
林文庆话音刚落,鲁迅一下子站了起来,从口袋里摸出两个银币拍在桌上:“我有钱,我也有发言权。”
-
5、 分析例句蕴含的逻辑关系,下列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惜时—奋斗)
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醒—智慧)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豁达) 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我—认真)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谦虚—谨慎) -
6、 众所周知,西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很多中医无法解决的病症,而中医依靠对人体经络和气血的特殊理解也治愈了很多令西医束手无策的病症。据此,针对某些复杂疾病,很多人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有必要的。上述这些人在论断时作的假设是( )A、针对这些疾病的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相互结合,扬长避短。 B、这些疾病单独用中医疗法或者单独用西医疗法并不能有效治疗。 C、针对这些疾病,医疗界已经掌握了中西医疗法结合的方法。 D、针对这些疾病,医学界已经尝试了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7、 下列各项中,违反了同一律的一项是( )A、课代表催王同学:“就缺你的,别老缺交。”王同学说:“天天交作业的,成绩未必比我好。” B、上次张同学转发十次“锦鲤”图片,考出了好成绩。这次我也转发了,我也一定能考好。 C、你们说的明星人设崩塌、带货主播被罚,我从不关心,我只知道某带货主播被罚13.41亿。 D、吴京主演的电影《长津湖》票房大卖,他应把片酬捐给志愿军老兵,才能证明自己爱国。
-
8、 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推理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A、只有杂种水稻二代才会出现分离,某种水稻后代发生分离,所以它的后代是杂种水稻二代。 B、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送来”就是“抛给”,即经济或文化侵略;鸦片、废枪炮、香粉等是“送来”的,所以是侵略。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百年孤独(节选)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当时,马孔多是个二十户人家的村庄,一座座土房都盖在河岸上,河水清澈,沿着遍布石头的河床流去;河里的石头光滑、洁白,活像史前的巨蛋。
每年三月,衣衫褴褛的吉卜赛人都要在村边搭起帐篷,在笛鼓的喧嚣声中,向马孔多的居民介绍科学家的最新发明。一个身材高大的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拿着两大块磁铁,从一座农舍走到另一座农舍,大家都惊异地看着,铁锅、铁盆、铁钳、铁炉都从原地倒下,乱七八糟地跟在魔铁后面。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狂热的想象力经常超过大自然的创造力,他认为这种暂时无用的科学发明可以用来开采地下的金子。他用自己的一匹骡子和两只山羊换下了两块磁铁。这些家畜是他的妻子打算用来振兴破败的家业的,她试图阻止他,但是枉费功夫。在好几个月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着两块磁铁,勘察了周围整个地区的一寸寸土地,甚至河床。他掘出的唯一的东西,是15世纪的一件铠甲。
三月间,吉卜赛人又带来一架望远镜和一只放大镜。磁铁的试验失败之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不甘心,马上又产生了将放大镜作为作战武器的念头。他用两块磁铁和三枚殖民地时期的金币交换放大镜。乌尔苏拉伤心地流了泪。那盒金币是她父亲一生节衣缩食积攒下来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无心抚慰妻子,他冒着生命危险,一头扎进了作战试验。他编写了一份使用这种武器的《指南》,连同许多试验说明和几幅图解,请一个信使送给政府。他等待答复等了几年。最后等得厌烦了,他就为这新的失败埋怨梅尔基亚德斯,于是吉卜赛人归还了金币,换回了放大镜,并且给了他几幅葡萄牙航海图和各种航海仪器。梅尔基亚德斯亲手记下了修道士赫尔曼作的简要说明,把记录留给他,让他知道如何使用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在雨季的漫长月份里,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把自己关在宅子深处的小房间里,不让别人打扰他的试验。他完全抛弃了家务,整夜整夜待在院子里观察星星的运行……最后,他扬扬得意地向孩子宣布自己的发现:“地球是圆的,像橙子。”
吉卜赛人回来的时候,乌尔苏拉唆使全村的人反对他们,可是好奇战胜了恐惧,因为吉卜赛人说是要展出纳希安兹人最奇特的发明。大家都到吉卜赛人的帐篷去,花一分钱,就可看到返老还童的梅尔基亚德斯——身体康健,没有皱纹,满口漂亮的新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觉得这一切既简单又奇妙,第二天他不再按时进餐,从早到晚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他向乌尔苏拉唠叨,“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他决定把马孔多迁到更合适的地方去。
村里的男人已经开始准备搬家,乌尔苏拉却像蚂蚁一样悄悄地活动,唆使村中的妇女反对男人的轻举妄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说不清楚,不知什么时候,他的计划遭到一大堆借口和托词的阻挠,终于变成没有结果的幻想。有一天早晨他难过地对乌尔苏拉说:“既然谁也不想走,咱们就单独走吧。”“不,咱们不走,”她说,“因为咱们在这儿生了个儿子。”“可是,咱们还没有一个人死在这儿,”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反驳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亲属埋在这儿,他就不是这个地方的人。”乌尔苏拉温和而坚决地说:“为了咱们留在这儿,如果要我死,我就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试图用自己的幻想迷住她,答应带她去看一个美妙的世界。“不要成天想入非非,最好关心关心孩子吧。”她回答,“他们像小狗儿似的被扔在一边,没有人管。”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望了望窗外,看见两个赤足的孩子正在烈日炎炎的菜园里。他觉得,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他全神贯注地望着两个孩子,终于望得两眼湿润,他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好啦,”他说,“叫他们来帮我搬出箱子里的东西吧。”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封闭的马孔多村来说,吉卜赛人带来了外面世界新奇的东西,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认识到马孔多的闭塞,这成为他探索新事物的契机。 B、与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相比,乌尔苏拉保守、节俭、务实,在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热衷于幻想并为之奋斗时,是她看守着他们的家,养育着孩子们。 C、“他们仅在这一瞬间才开始存在”的感受,侧面体现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长期以来对探索的投入。“无可奈何地发出一声深沉的叹息”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家庭和孩子的愧疚。 D、“地球是圆的,像橙子。”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凭借自己长期的努力,以一己之力得出“地球是圆的”的结论,说明他有一定的钻研能力和科研精神。(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注重从日常叙事中展现大时代。梅尔基亚德斯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来的葡萄牙航海图、观象仪、罗盘和六分仪等东西透露了人类发展的时代感。 B、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形象,主要是运用叙述的方式,通过他对新鲜事物的探索表现的。此外,乌尔苏拉也对他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 C、“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外界的关注和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反思。 D、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人之间的矛盾构成了选文的主要内容,这个矛盾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同时又突出了人物形象。(3)、《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请联系本文,谈谈你对“魔幻”及其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4)、《百年孤独》带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什么? -
10、 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
11、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形象。
-
12、 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吉卜赛人“把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暗示着部分外来文化的冲击可能会使布恩迪亚“保证人人平等”的文化消失殆尽,暴力、掠夺和专制将取代原先的和平、宁静。 B、乌尔苏拉认定儿女们的怪癖与猪尾巴同样可怕,对此感到“可怕”和“茫然”,这表现了她对家族前途和命运感到担忧和无奈。 C、采取隔离措施取得成效之后,马孔多的生活和工作回归了正常,人们不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这暗含了作者对他们愚昧思想的讽刺。 D、奥雷里亚诺为了抵御失忆给每样东西贴上标签,帮助人们努力抵御失忆,作者以此告诫拉丁美洲的人民要努力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
13、 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给“魔幻现实主义”下定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主要表现在小说领域。这些作品大多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各国的现实生活,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使拉丁美洲现实的政治社会变成了一种现代神话,既有离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现实主义的情节和场面,人鬼难分,幻觉和现实相混。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和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因此,人们把这种手法称为“魔幻现实主义”。
-
14、 下面语段中画线句子体现了布恩迪亚什么特点?
人们兴高采烈地表示欢迎,相信何塞·阿尔卡蒂奥会一道归来。但他并没有出现,吉卜赛人也没有带蛇人来,在乌尔苏拉看来有关儿子的唯一线索也没了着落。镇上因此拒绝吉卜赛人扎营,并将他们视为贪欲与堕落的传播者,不许他们以后再踏上这片土地。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也明确表示,梅尔基亚德斯以他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大门将永远对他古老的部落敞开。然而据那些周游各地的旅人说,梅尔基亚德斯的部落由于逾越了人类知识的界限,已从大地上被抹去。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至少暂时从幻想的种种煎熬中解脱出来,很快便营造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实干氛围,其中只批准一项自由:释放从建村伊始就以歌声欢快报时的群鸟,代之以家家户户各备一台音乐钟。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百年孤独》辉煌光芒的照耀下,马尔克斯其余的长篇小说都显得有些孱弱和暗淡——它们的确不能跟《百年孤独》①____。《枯枝败叶》只能看成《百年孤独》的泥坯,是《百年孤独》的“枯枝败叶”。《家长的没落》从兀鹰撕破铁丝网的神奇意象开头,却在作者力不从心的反复涂抹下,渐渐变得暗昧不辨轮廓。《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与作者别的作品相比,毫无野心可言,是作者肌肉快感驱使下的市井逸闻。《迷宫中的将军》围绕以“拉丁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为原型,试图塑造一个以抗暴为初衷,从而差点自己变成暴君的疲惫英雄。这部小说在我看来,艺术成就仅次于《百年孤独》,但格局气象仍不能②____。《霍乱时期的爱情》是我看到的马尔克斯的最后一部作品,我不敢相信一个声名显赫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会如此罕见地写一部终成眷属的爱情小说。我愿意把它解释成马尔克斯难得的大发善心,对世人做了一次满怀恻隐的安抚。近三十年来,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个外国作家对中国作家的影响超过马尔克斯的,( ),我承认,对他任何的吹毛求疵,也许只是一个为他庞大身躯投下的阴影所惊骇的后辈,闪在一旁,对其因伟大才可能的斑驳③____。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实恰好相反,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B、我这样数落他,但事实恰好相反,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 C、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但事实恰好相反,我有不敬之意 D、我这样数落他,会让人误解我有不敬之意,但事实恰好相反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说过我们要发展记忆,那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此需要。没有文化的动物中,能以本能来应付生活,就不必有记忆。我这样说,其实也包含了另一项意思,就是人在记忆上发展的程度是依他们生活需要而决定的。我们每个人、每一刻所接触的外界是众多复杂,但是并不尽入我们的感觉,我们有所选择。和我们眼睛所接触的外界,我们并不都看见,我们只看见我们所注意的,我们的视线有焦点,焦点依着我们的注意而移动。注意的对象由我们选择,选择的根据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对于我们生活无关的,我们不关心,熟视无睹。我们的记忆也是如此,我们并不记取一切的过去,而只记取一切过去中极小的一部分。我说记取,其实不如说过后回忆为妥当。“记”带有在当前为了将来有用而加以认取的意思,“忆”是为了当前有关而回想到过去经验。事实上,在当前很难预测将来之用,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要而追忆过去。有时这过程非常吃力,所以成为“苦忆”。可是无论如何记忆并非无所为的,而是实用的,是为了生活。
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方出生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这种极端的乡土社会固然不常实现,但是我们的确有历世不移的企图,不然为什么死在外边的人,一定要把棺材运回故乡,葬在祖茔上呢?一生取给于这块泥土,死了,骨肉还得回入这块泥土。
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熟悉的地方上生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时间的悠久是从谱系上说的,从每个人可能得到的经验说,却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同一戏台上演着同一的戏,这个班子里演员所需要记得的,也只有一套戏文。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
我记得在小学里读书时,老师逼着我记日记,我执笔苦思,结果只写下“同上”两字。那是真情,天天是“晨起,上课,游戏,睡觉”,有何可记的呢?老师下令不准“同上”,小学生们只有扯谎了。
在定型生活中长大的有着深入生理基础的习惯帮着我们“日出而起,日入而息”的工作节奏。记忆都是多余的。“不知老之将至”就是描写“忘时”的生活。秦亡汉兴,没有关系。乡土社会中不怕忘,而且忘得舒服。只有在轶出于生活常轨的事,当我怕忘记时,方在指头上打一个结。
指头上的结是文字的原始方式,目的就是用外在的象征,利用联想作用,帮助人的记忆。在一个常常变动的环境中,我们感觉到自己记忆力不够时,方需要这些外在的象征。从语言变到文字,也就是从用声音来说词,变到用绳打结、用刀刻图、用笔写字,是出于我们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的过程中。在都市中生活,一天到晚接触着陌生面孔的人才需要在袋里藏着本姓名录、通信簿。在乡土社会中黏着相片的身份证,是毫无意义的。在一个村子里可以有一打以上的“王大哥”,绝不会因之认错了人。
在一个每代的生活等于开映同一影片的社会中,历史也是多余的,有的只是“传奇”。一说到来历就得从“开天辟地”说起;不从这开始,下文不是只有“寻常”的当前了么?都市社会里有新闻;在乡土社会,“新闻”是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意思。在都市社会里有名人,乡土社会里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做人就得循规蹈矩。这种社会用不上常态曲线,而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套。
在这种社会里,语言是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当一个人碰着生活上的问题时,他必然能在一个比他年长的人那里问得到解决这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大家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道路,他先走,你后走;后走的所踏的是先走的人的脚印,口口相传,不会有遗漏。哪里用得着文字?时间里没有阻隔,拉得十分紧,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之间传授无缺。
这样说,中国如果是乡土社会,怎么会有文字的呢?我的回答是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中国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层上发生。最早的文字就是庙堂性的,一直到目前还不是我们乡下人的东西。我们的文字另有它发生的背景,我在本文所需要指出的是在这基层上,有语言而无文字。不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格局上,这种乡土社会,在面对面的亲密接触中,在反复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们,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认得,而是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我同时也等于说,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因为生活所需不断发展记忆,而动物以本能应付生活,不必需要记忆,因而也没有记忆力。 B、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但事实上世代黏着的乡土社会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C、记取与回忆不同,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要而追忆过去,是实用的,是为了生活。 D、乡土社会中,口口相传可以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从而让后代从中寻求到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方法。(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人们根据生活的需要有选择地注意生活中的对象,与生活无关的并不关心。 B、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仍具有乡土性,有语言而无文字,文字不是乡下人的东西的情况将不会改变。 C、与都市生活不同,乡土社会每代的生活是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人们循规蹈矩。 D、在乡土社会中,祖先们的经验必然就是子孙们会得到的经验,是同一方式反复重演。(3)、下列选项中,最能全面准确地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的生活从定型到不定型、语言到文字的过程包含用绳打结,用刀刻图,用笔写字。 B、记忆具有实用性,能够满足生活中的需要,人们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要而追忆过去。 C、乡土社会的人们反复地生活在同一生活定型中,不需要用文字来帮助他们生活。 D、乡土社会个别的经验等于世代经验,因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4)、文章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5)、为什么文字对于乡土社会和都市社会有需要与否的区别?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了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惠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经典诗文常读常新,常读常深。
(1)、文中有一处逻辑错误,应将“不在于……而是”改为“……”。(2)、这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最终结论是(不超过25个字)。作者是通过(不超过12个字)推出这个结论的。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画线部分。
要让工匠精神深入人心,就要创造更多“工匠故事”。做好电线电缆“守门员”的叶金龙,与马达结缘一辈子的吴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诠释“钳工”意义的赵水林……一批批国家级技能大师,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了不平凡的业绩。
-
19、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流行的一定是被喜欢并接受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疾病了。
-
20、对下面语段中小张和小李两人的争论,下列论断合适的一项是( )
小张约小李第二天去商场,小李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去爬山。”第二天,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小张以为小李不会去爬山了,就去小李的宿舍找他,谁知小李仍然去爬山了。待两人又见面时,小张责怪小李食言,既然天下雨了,为什么还去爬山;小李却说,他并没有食言,是小张的推论不合逻辑。
A、小张和小李的这个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B、小张的推论不合逻辑。 C、两个人对毛毛细雨的理解不同。 D、由于小李食言,引起了这场争论。 E、由于小李的表达不够明确,引起了这场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