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计数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培养醋酸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无氧环境 B、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划线5个区域,接种环需要灼烧灭菌6次 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结果往往比实际值偏高 D、接种、分离后使用过的器皿须先洗涤再彻底灭菌
  • 2、微生物在哪种培养基上生长会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
    A、液体培养基 B、固体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 3、酒的酿造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朝就有“踏浆发酵酿酒法”,即碾碎葡萄用葡萄汁发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酒发酵瓶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 B、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0℃,发酵过程可保持该温度 C、“踏浆”可以使葡萄皮表面的天然酵母菌进行葡萄汁发酵 D、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发酵过程中是否生成了酒精
  • 4、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和果醋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和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都逐渐降低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蛋白酶等参与腐乳发酵
  • 5、下图为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流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制成的酒曲中的多种微生物参与了糖化和发酵过程 B、糖化时采用的温度越高,淀粉水解的速度越快 C、密坛发酵温度控制在30~35℃,每隔12小时需将坛盖拧松排气 D、制成的白酒需经湿热灭菌后并窖藏一段时间后才可饮用
  • 6、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B、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C、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D、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
  • 7、红河州哈尼梯田是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该地区运行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经济效益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物种互利共生,使得生态系统具有较高自生能力 B、维持哈尼梯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山顶的森林 C、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 D、其他山区均可按照哈尼梯田生态系统的模式进行建设
  • 8、下列对如图所示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和家禽、家畜之间仅存在捕食的种间关系 B、粪便用于制造沼气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沼渣还田提高土壤肥力体现了物质循环的原理 D、若无人类的干预该生态系统通常也可长期稳定下去
  • 9、生态浮床是利用浮床的浮力承托水生植物,通常用于修复水体污染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浮床能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提高 B、浮床植物的根能直接吸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C、运用生物防治法处理浮床害虫,有利于环境保护 D、处理生活污水的生态浮床上生长的植物,收割后可用作饲料
  • 10、近年来,长江白鲟、白鳍豚等生物的灭绝,对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十年禁渔”等保护政策,给长江整体环境的修复提供了契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白鲟、白鳍豚等生物灭绝的原因主要是生境破坏和掠夺式利用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C、“十年禁渔”措施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 D、“十年禁渔”计划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
  •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造成荒漠化因素的是(    )
    A、干旱 B、滥垦 C、大风吹扬 D、退耕还林
  • 12、生态足迹是指现有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B、食用肉类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更大 C、碳足迹是生态足迹的组成部分,开发新能源可以增大碳足迹 D、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但人均生态足迹不一定就小
  • 13、鳄雀鳝最初作为观赏鱼类引入我国,但鳄雀鳝是肉食鱼类,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若放到天然水域,会对当地的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于鳄雀鳝的捕食导致某些土著鱼类种群数量下降可引起遗传多样性降低 B、鳄雀鳝与某些土著鱼类生态位高度重叠,在竞争中占优势,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C、鳄雀鳝入侵的水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减弱,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D、将鳄雀鳝的天敌美洲鳄引入我国被入侵的水域,不一定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羞草被触动后叶子闭合的过程属于行为信息 B、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C、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性一定高 D、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速度慢
  • 15、生态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下列有关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加物种丰富度和食物网复杂程度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需要较短时间 C、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等特征 D、封山育林,合理开发利用,缩短食物链长度均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 16、如图所示,a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b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倒金字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a生态系统中的肉食动物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 B、流经a或b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各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b生态系统可以对a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D、人类活动对b生态系统的发展起支配作用,其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相对较弱
  • 17、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面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只有生产者能将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B、能量只能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不可逆转 C、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的个体数量一定大于次级消费者 D、不同营养级的生物获取能量的途径可能存在差别
  • 18、种群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种群的数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气温和干旱影响种群密度,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C、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D、利用信息素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使害虫的种群密度降低
  • 19、贵阳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全部生物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 20、如图甲表示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质)出现的螺旋化和解螺旋的周期性变化,图乙是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细胞图,图丙为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核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丁为某生物细胞周期各时期图像(未排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这是因为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小,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越
    (2)、图丁中结构1的名称是。若丙、丁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图丙中的2n=
    (3)、请用图丁中的字母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4)、图甲中d到e的过程发生在图丙的段。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目比为
    (5)、图乙与图丁所示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表现在期。
    (6)、完成一次分裂后,细胞的发育方向主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继续进行如上图所示的过程,另一种是经过形成某种特点结构和功能的组织。
上一页 792 793 794 795 7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