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为加大对濒危物种绿孔雀的保护,我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促进了绿孔雀种群数量的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促进了绿孔雀间的基因交流 B、提高出生率是增加绿孔雀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 C、绿孔雀成年雄鸟在繁殖期为驱赶其他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行为信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绿孔雀的有效措施
  • 2、 立夏可分为三候,据《礼记 ·月令》记载:初候蝼蛄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蝼蛄鸣声属于物理信息,对生物种群的繁衍具有重要作用 B、蚯蚓作为分解者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C、作物在夏季能快速生长与气温升高和雨量增多等因素有关 D、王瓜、蝼蛄和蚯蚓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3、 研究河流中石块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时,需将灭菌后的裸石置于河流中,统计裸石上不同时间新增物种数目。统计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裸石上发生了初生演替 B、前120天,裸石上的物种数量逐渐减少,之后趋于稳定 C、120天后,裸石上各营养级构成了正金字塔形的能量金字塔 D、120天后,裸石上群落的结构和周围类似石块上群落的结构相似
  • 4、 濒危植物云南红豆杉是喜阳喜湿的高大乔木,下列有关云南红豆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红豆杉的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可适当加大 B、气候变湿润后有利于红豆杉种群数量的增加 C、气温、干旱等是影响红豆杉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D、选择性采伐与红豆杉生态位重叠度高的部分植物,有利于红豆杉种群的增长
  • 5、 史料记载,阿房宫建成之时,曾广植梧桐数十万株。固有“十二株帘卷秋月,霏霏凉露下梧桐”,茂密高大的梧桐树已经成为一张城市名片,同时梧桐树具有生长快,耐修剪,适应性强的生长特点,成为部分城市绿化的首选植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光、温度等环境因素参与梧桐树生长的调控 B、梧桐树中光敏色素能够感受光信号传递信息 C、树干截顶能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生长发育 D、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很大程度上是由光照决定的
  • 6、 免疫细胞在执行机体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下表关于人体内免疫细胞的种类、分布和功能的匹配,错误的是(  )

    选项

    类型

    分布

    功能

    A

    树突状细胞

    上皮组织和淋巴器官中

    吞噬、呈递抗原

    B

    巨噬细胞

    几乎各种组织中

    特异性吞噬消化抗原

    C

    B淋巴细胞

    淋巴、血液和淋巴结中,在骨髓中成熟

    主要执行体液免疫

    D

    T淋巴细胞

    淋巴、血液和淋巴结中,在胸腺中成熟

    主要执行细胞免疫

    A、A B、B C、C D、D
  • 7、 科学家最早在海马突触中发现突触后神经元合成的一氧化氮(NO)能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引起谷氨酸(Glu)持续释放,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这被认为是生物体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机制。下图为NO参与上述神经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lu持续释放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 B、NO和Glu以相同的方式运出细胞 C、该实例说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双向的 D、使用Ca2+通道蛋白抑制剂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 8、 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只受激素的调节 B、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可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肝糖原 C、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胰岛 D、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是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
  • 9、在太空失重环境中,体液的分布更加均匀,上半身的体液会相对增多,这就导致了航天员脸部的浮肿。因此,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后必须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排尿的频率等方式来缓解脸部浮肿的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饮食方面可以多摄入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B、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C、静脉注射白蛋白并配合利尿剂可能会缓解组织水肿现象 D、组织水肿、血红蛋白含量降低都是患者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的病症
  • 10、 发酵工程在医药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产业化生产进一步推动了发酵工程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产黄青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霉菌,是生产青霉素的重要工业菌种。工业上生产青霉素的发酵工程流程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对产黄青霉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计数采用了稀释涂布平板法,其可以用来计数的原理为。在制备该培养基时,除了添加必要的营养成分外,还需要将pH调至性。
    (2)、整个发酵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过程③需要严格的灭菌,原因是
    (4)、研究发现,某些青霉菌属于维生素营养缺陷型菌株,失去合成某种维生素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维生素后才能生长。某研究小组筛选出某种维生素营养缺陷型菌株,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株的具体类型,他们把15种维生素按照不同组合分为5个小组,用5个滤纸片分别蘸取不同小组的维生素,然后覆于接种后的琼脂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如下:

    组别

    维生素组合

    1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维生素B12

    2

    维生素C

    维生素B1

    维生素D2

    维生素E

    烟酰胺

    3

    叶酸

    维生素B2

    维生素D2

    胆碱

    泛酸钙

    4

    对氨基苯甲酸

    维生素B6

    维生素E

    胆碱

    肌醇

    5

    生物素

    维生素B12

    烟酰胺

    泛酸钙

    肌醇

    实验结果显示1组和2组滤纸片周围产生生长圈(图2),则该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合成的维生素是。若该菌株为叶酸和生物素的双营养缺陷型大肠杆菌,则其在培养基上形成菌落的位置是

  • 11、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果酒、果醋的制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下图是利用果酒制作果醋的发酵装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醋发酵过程中,要向发酵瓶中通入O2 , 原因是。在制醋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原因是
    (2)、如果将该装置改为酒精的发酵装置,则温度应该控制在℃。此时装置需要修改的地方是 , 果酒制作果醋的反应式为
    (3)、在果酒发酵过程中,可用酸性来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
    (4)、在果酒的制作中,提供碳源的物质主要是。在制酒后制果醋的过程中,提供碳源的物质主要是
  • 12、 为解决大型养猪场污染问题,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可以抑制藻类生长的原因是
    (2)、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厌氧池中 , 废水过量流入氧化塘时,出水口流出的水质并不达标,因为
    (3)、用厌氧池和氧化塘的池泥给农作物施肥比直接施用猪粪肥效更好的原因是。该模式能实现(从生态系统功能考虑)。
  • 13、桑基鱼塘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农民用桑叶养蚕、蚕沙(蚕粪便)养鱼、塘泥肥桑,桑茂蚕肥,三者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广东顺德就有一片蕴藏着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智慧的桑基鱼塘,下图为其中的能量流动简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给鱼食用,蚕沙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鱼属于。物质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据图分析,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包括
    (2)、图中A和B表示的能量。某同学认为鱼塘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
    (3)、该人工生态系统可实现“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这主要应用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是。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主要原因是
  • 14、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不需要外来能量的输入 B、铅、汞等重金属与碳元素一样,能较快地通过食物链回归非生物环境 C、化学信息可以作用于不同种生物之间,而行为信息只能作用于同种生物之间 D、物理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群落
  • 15、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废弃多年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后因年降雨量减少而逐渐荒漠化 B、山区植被遭到掠夺式砍伐后,出现水土流失甚至发生泥石流 C、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 D、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消除污染
  • 16、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农田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模拟鸟类研制出飞机,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 17、下列有关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菌种扩大培养过程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 B、所有发酵过程中使用的菌种都是单一菌种 C、可以通过设置生长条件选育优良的目的菌种 D、发酵过程中,要随时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数量及产品浓度等进行检测
  • 18、传统发酵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丰富的色彩,发酵工程在食品、医药和农牧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关两者的比较,错误的是(  )

    选项

    比较项目

    传统发酵技术

    发酵工程

    A

    规模

    通常为家庭、作坊式生产

    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

    B

    菌种

    天然的混合菌种

    选育的单一优良菌种

    C

    发酵形式

    固体、半固体为主

    液体、半固体为主

    D

    产量品质

    品质更高,更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发酵时间更短,产量更高

    A、A B、B C、C D、D
  • 19、葡萄酒是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一种果酒,可采用传统发酵技术进行家庭制作,也可采用现代发酵技术进行工业化生产。下列关于运用这两项技术生产葡萄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酵产物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 B、发酵前都需要对原料进行灭菌 C、发酵菌种的繁殖都需要有氧环境 D、发酵环境都可以实现精准控制
  • 20、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图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 )

    A、分离目的菌所用的培养基应该是添加该除草剂的无氮固体培养基 B、步骤C第1次划线前、第5次划线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 C、将未接种的平板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可以判断培养基是否灭菌合格 D、步骤D的两种菌落氮源相同,应该选择透明圈大的菌落进行扩大培养
上一页 791 792 793 794 7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