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五个方面阐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两个结合”( )
①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信
②表明中国共产党掌握和改造中国发展规律的能力增强
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④使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中国内涵”,而且具有“民族形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其吉祥物“琮琮”的设计灵感源自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并结合奥林匹克精神,展现了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鼓舞人们激发生命活力,创造美好生活。这启示我们( )

①传统文化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②文化创作不能摒弃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
③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民族冲突
④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就能充满活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途中,红军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举世所罕见的。但是,千难万险也压不倒、压不垮那些具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红军战士。伟大的长征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样的长征精神是( )
①伟大的奋斗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的重要表现
②中华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厚的民族性
③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由此可见( )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②锻造出抗美援朝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可以因时而变
③中华文化力量集中体现为抗美援朝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特征
④志愿军的浴血奋战展现了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5、对石器的演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 新石器时代的石器
①折射出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②划分人类社会不同形态的客观标准是生产力③生产工具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④新石器的出现将会改变人类获得食物的方式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6、下列选项与下边漫画《腾不出时间休息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生病》的哲学寓意最一致的是( )

①士师分鹿真是梦,塞翁失马犹为福
②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③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7、“风”千百年来一直是诗人笔下的经典话题。以下两首诗( )
《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军城早秋》[唐]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①佐证了“风”是藏于各种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②源自诗人的生活,诗境中蕴含了诗人的生活实践③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④表明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下列古诗文中与下边漫画蕴含哲理相近的是(图中文字:“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 )

①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③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④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这一重要论断凝练了我们党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阐明了我们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不懈追求和科学认识。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①追求真理——实践无止境,追求真理无止境
②笃行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③揭示真理——真理具有唯一性和变化发展性
④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科学化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下图漫画《到底该咋办》的寓意是( )
①上级单位要抓住主要矛盾,保证基层依规照章办事
②上级单位要注重刚柔相济,赋予基层更多自主空间③基层单位要尊重客观规律,将规定作为工作出发点
④基层单位要结合地区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主动应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2023年3月至4月,科考队员在珠穆朗玛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新发现的鱼龙脊椎骨、肋骨化石保存良好,有利于深化细化对这一青藏高原迄今已知的最庞大史前动物的科学认知,有助于该地区中生代生命演进研究。材料表明( )
①自然界的形成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②正确认识世界是正确改造世界的前提③该化石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针灸师将针刺入人体穴位,不同穴位会引起不同的反应,以达到消除某些症状的效果,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针灸通过激活人体内与阿片药物(止痛药)结合的受体的方式改变大脑活动,从而帮助控制疼痛感。这表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自然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放眼未来,“十四五”时期农业基础更加稳固,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一个个时间坐标标注着乡村振兴的远大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农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必将上演更多奇迹与辉煌。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迪是(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事物的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
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的、上升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易错易混2: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器物、行为、制度等本身就是文化。( )
-
1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客观性。( )
-
16、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 )
-
17、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
-
18、人们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会产生哲学智慧。( )
-
19、 张某与陈某是对门邻居,两家因生活琐事产生矛盾。张某为发泄心中的怨恨,故意买一只小狗并起名“陈某”。他经常趁邻居陈某在家时用该名字唤小狗,陈某为此上门责问张某,张某说:“我自己养的狗,爱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关你什么事?”此后,张某非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常常在小区花园内当众以“陈某”唤其小狗。陈某深感受辱,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张某的行为侵犯了陈某的什么权利?应以何种方式承担法律责任?(2)、 若双方不能自行和解,陈某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决纠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请说出这些解决方式的基本含义。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材料一政府严格执法,才能保障法律法规得到全面而正确的实施。近年来在越来越多民生相关领域,政府严格执法正成为常态。例如,在环保领域,对环境污染零容忍,依法清理“小散乱污”企业、关停整改排污大户,努力为百姓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在餐饮业实施“明厨亮灶”、治理网络订餐乱象,护航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使政府收获更多的满意度和公信力。
材料二备受关注的河南淇县“农民西瓜被偷倒赔偷瓜者 300元”事件引起社会热议。遗憾的是,这种错乱在一些基层执法中并非孤例。各种“糊涂断案”案例严重侵蚀了执法的公正性,也把该用法律厘定的是非变成了由法律之外的因素来判定,而事实、法律则被放到了一边。幸运的是,这些“糊涂案”最终都被上级公安部门纠正,结局合乎民众对公正、是非的朴素判断,这对基层执法者来说是一种警醒,对法治进步是推动。(1)、 结合材料一,运用“严格执法”的相关知识,简析政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重要性。(2)、 结合材料二,说说各种“糊涂断案”案例以及上级部门的纠正对执法部门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