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在经济上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是一个工业化基础极为薄弱、“一穷二白”的农业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崭新课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为标志,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立足中国国情,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全方位思考,取得了宝贵思想成果。
1956年到1966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辛探索的10年,其间虽然经历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中国的工业建设、科学研究和国防尖端技术的发展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发展的许多工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布局的。1957年底,我国“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1964年10月,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打破了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众多疾病,或被灭绝,或得到有效防治。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虽然经历曲折,但仍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宣布,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产生的是自己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即“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共产党宣言》提出“两个必然”的论断,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
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创新方式方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举措,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这是基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部分
②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③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
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价值取向上摒弃资本至上,追求人民至上;在发展路径上走出“单向”“异化”,走向全面协调;在民主形态上不搞少数人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文化认同上从不割裂传统,坚持继承创新;在全球治理上不搞单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
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 ②推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③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 ④丰富和扩展了人们对文明形态的认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202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学习运用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不能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要实行对外开放。这说明邓小平理论( )
①指明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③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
④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下列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③全面深化改革能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同春雷唤醒大地,在党的领导工作中全面地作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转变,使党的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全面部署
②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释放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④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在艰难困苦中奋勇前行、开创伟业。我国虽然在这一时期经历严重曲折,但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这其中包括( )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③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一过程中,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载人航天、南水北调、东数西算等一系列大国工程相继问世,数亿人口成功摆脱贫困,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现实道路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一段平稳快速发展期,西方经济学界一度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已经终结。1955年至1957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高潮催生了大量金融泡沫。从1957年3月起,美国出现商品滞销、库存增长、工业生产下降等现象,日本、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法国等紧随其后相继卷入危机。这表明( )
①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
②经济危机根源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难以治愈
③经济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变化
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小切口”立法成为我国法治实践的一个新风向。“小切口”立法主要指对比“大块头”类型等法律法规,可以聚焦到某些相对较小的急需解决的经济社会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拟定立法选题、对其中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对相关法律关系进行调整而进行的专门立法。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南C市流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形势愈发严峻,社会各界干部群众纷纷呼吁立法保护。C市人大常委会打破思维定式,顺应群众呼声期盼,通过市级层面立法实现流域保护立法的实质性突破。C市人大常委会在条例起草过程中通过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百姓诉求,让基层干部群众充分表达意愿,发放调查问卷3200余份;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13条。条例草案文本先后经历了百余次修改,力求每一条款都经得起群众检验,让当地人民真正成为受益人。该地也因此成为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全国首批18个美丽河湖优秀(提名)案例之一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C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小切口”立法所彰显的辩证法智慧。(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C市人大常委会在流域生态治理中是如何开展“小切口”立法工作的。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玉溪因水而得名,取清流如玉之意。滇青工艺的代表作“牛虎侗案”、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这些“宝藏”孕育了玉溪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山水情怀,赋予了玉溪包容大气、和合共生的人文气质。
近年来,玉溪致力于保护、传承、利用好红色资源。聂耳纪念馆、“南丹堆”孙兰英烈士纪念馆常年开放,观众云集;红色音乐课堂、“沿着聂耳的足迹前进”思故课,受到学生喜爱;常态化举行“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每场都会吸引近千名市民参加……
玉溪人看重“家”与“和”。在通海文庙厚重的大照壁上,“礼乐名邦”四个大字如斗。题写之人是清乾隆年间通海县令朱阳。历史佳话传颂至今,礼让和谐之风早已融入玉溪人的血液中。
近年来,勤劳的玉溪人精耕细作,闯出一条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口感细腻的楮橙、香飘中外的华宁柑橘、汁多酸甜的澄江蓝莓……玉溪的“土字号”“乡字号”,频频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
高原水乡玉溪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解读高原水乡玉溪文化自信的密码。
-
13、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陕西省合阳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合阳县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为突破口,强化面源污染管控,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以生态生活式为引领,抓整治,共创建,使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走出了一条生态为民、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富民的绿色发展之路。该县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合阳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
14、太虚幻境、纱幕低垂,金陵十二钗从景深处款款走到台前,精致、克制、唯美。2024年9月,民族舞剧《红楼梦》首次出境,在新加坡演出。该舞剧第一重美,青春视角新说红楼,为古典意蕴找到了当代表达;第二重美,中式美学赋韵金钗,比如在舞美的设计上,巧用中国水墨画虚实相生的创作理念,将帷幕、屏风、桌椅和灯光巧妙搭配。可见,该舞剧( )
①将中华传统文化精品与现代舞美融合,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②坚持守正创新,充分激发出了青年艺术家的创造活力
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集中反映了文化多样性能够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张某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成为当地小学教师。他风里来雨里去,挑书本教材、学具教具,挑油盐酱醋、蔬菜大米,用一根扁担挑起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在他的默默坚守下,一批批孩子走出了大山,用知识改变了命运。这说明( )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砥砺自我,勇于面对困难
③条件越艰苦,人们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2024年4月,国家统计局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但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面对复杂经济形势,我们要保持定力。材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复杂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决定的
④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抓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多年来,安徽始终紧扣长三角一体化和自身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实现了从昔日“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的完美蜕变。安徽的发展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在整体功能优化的带动下,突出局部功能有效发挥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的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③立足关键部分,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④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煤电是中国能源电力供应系统的主体支撑,如何推进煤电机组清洁低碳化发展,是业内关注的热点。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的主要目标、建设要求和保障措施,为煤电清洁低碳转型画出了“路线图”。这体现了( )
①科学的行动方案是推动电力能源转型的客观基础
②电力转型过程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统一的过程
③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行动方案的依据
④煤炭价值及其转化依赖于人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2024年8月6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下称成都世运会)吉祥物“蜀宝”“锦仔”亮相。赛事吉祥物以大熊猫、川金丝猴为原型,融入中国结、芙蓉花等优秀传统元素和成都特色,在展现城市形象的同时,呼吁大家关爱珍稀动物、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成都世运会注重环保与可持续的理念相契合。成都世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反映了( )
①人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并赋予客观事物以精神象征
②人的意识活动可以为客观事物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③意识反映外部世界时具有能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艺术创作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改造对象的观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各种问题时,往往局限于常规思维模式,无法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时候,人们需要从哲学角度来思考问题,借助哲学思维方式更深入地思考问题的本质并以这种思考结果指导人们重新认识现实生活中面对的问题,从而形成对问题的全新认识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由此可见( )
①哲学及其智慧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人生的思考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具有强大的方法论功能
③人们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是在哲学的指导下获得的
④哲学并非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