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我国云南澄江帽天山附近,有一个古生物化石群,它为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科学家侯先光于1984年在帽天山先后发现了纳罗虫、腮虾虫和尖峰虫化石等无脊椎动物化石。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文字”,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科学家可以推断出(     )

    ①模拟当时的地貌                    ②判断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③确定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④了解当时的古地理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推测纳罗虫化石形成时期帽天山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
    A、温暖的海洋 B、干旱的沙漠 C、冷湿的苔原 D、湿热的雨林
  • 2、读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CO2、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
    A、CO2的含量一直下降 B、O2的含量一直上升 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2)、距今5亿年前至今,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人类活动的影响 B、频繁的火山喷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 3、2021年9月28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我国研制的太阳双超卫星首次亮相。作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计划在今年发射,卫星若发射成功,将标志中国正式进入“探日时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

    ①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

    ②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人竹万竿斜。

    ③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黄之类,经年不断……热气逼人三十余里。

    ④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尾挹之,乃采人缶中。颇似淳漆,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①太阳活动强烈时,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等无线电短波通信带来影响

    ②太阳风变得强劲,使全球可见极光

    ③黑子每11年出现一次,与地震、暴雨等灾害密切相关

    ④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提供能量

    A、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3)、太阳活动强烈时,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
    A、增加户外活动,增强皮肤活力 B、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应急准备 C、扩大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通畅 D、清理“宇宙垃圾”,保护宇宙环境
  • 4、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主要通过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下图为“太阳黑子相对数与温带乔木年轮平均宽度相关性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上图能反映的现象是(     )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 B、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约为60年 C、太阳活动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D、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乔木的生长
    (2)、下列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会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B、太阳活动会导致地球上出现极光和极昼现象 C、太阳活动释放的能量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所用的能源 D、太阳辐射能为生物生长繁衍、大气、水体运动提供能量
  • 5、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太阳高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
    (2)、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 B、20°N地区 C、40°N地区 D、60°N地区
    (3)、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B、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的发生无关 C、太阳辐射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生产的全部能量来源 D、太阳辐射对地球磁场的影响明显,使地球经常产生磁暴现象
  • 6、2019年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嫦娥五号于2019年年底前后发射,实现区域软着陆及采样返回,探月工程将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目标。“嫦娥五号”是我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探测器,拟于从海南文昌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自动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并带上约2kg的月壤返回地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天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南文昌发射中心等待发射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B、奔月过程中离开地球大气圈层的“嫦娥五号”属于天体 C、正在月球表面进行采样的“嫦娥五号”是天体 D、由探测器带回地球的月壤样品是天体
    (2)、“嫦娥五号”探月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具有适宜的温度是地球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形成地球表面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有(     )

    ①地球大气中具有紫外线和臭氧层②地球具有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③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较适中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适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7、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三级天体系统 B、图中①为金星 C、小行星带位于②行星右侧 D、小行星带位于①行星左侧
  •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穿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我国许多传统民居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能取得较好的纳凉效果(见图1)。图2示意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图中A、B为近地面的两地,图中的等压面弯曲是由于热力环流存在引起的。

    (1)、图2A、B两地中气温较高的是地.下沉运动的是地.近地面气压低的是地:①③④三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2)、热力环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若图2表示城市热岛环流.位于郊区的是(填字母)地:若图2代表白天.按滨海地区海陆风形成原理.海洋是(填字母)地。
    (3)、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能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4)、在图2线段上绘制箭头正确表示出热力环流过程。
  •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左图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右图为某地貌景观图。

    (1)、描述从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外力作用的变化。
    (2)、指出右图景观地貌在左图中的位置(数字序号),说出该地貌的名称,并描述其主要特点。
  •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4月的一天,宁夏中卫市某学校学生来到当地环香山地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环香山地区海拔1600~1800米,年降水量不足180毫米,蒸发量却达2400毫米,太阳能资源丰富,建有光伏产业园。

    材料二: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坡地的砂石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左图)。经过了解,这是当地农民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创造的“砂田”耕作方式。同学们对环香山地区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进行了测量,并绘制了示意图(右图)。

    材料三:砂田种植西瓜,产量高、品质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一些瓜农为追求高产,不合理施肥、灌溉微咸水以及连年重茬种植,导致砂田退化。同学们了解到,宁夏政府已经提出要逐步有序退出砂田瓜种植。

    (1)、结合材料一,分析环香山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比较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并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砂田耕作方式的好处。
    (3)、结合材料三,从土壤退化角度说明宁夏政府要求退出砂田瓜种植的原因。
  • 11、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 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 12、“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出发,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后,我国第三十九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22年11月27日抵达南极中山站。下图为“雪龙”号科考航线示意图(①②代表洋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雪龙”号经过的海域中,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赤道附近海域 B、路易斯港海域 C、澳大利亚西部海域 D、南极中山站沿海海域
    (2)、“雪龙”号自上海出发航行至中山站过程中(     )
    A、海水温度先降低后升高 B、轮船吃水深度先变深后变浅 C、落潮利于“雪龙”号从上海港出港 D、至马六甲海峡以东海域时波浪滔天
    (3)、澳大利亚东西海域洋流①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①洋流加剧附近海域的海洋污染 B、②洋流使荒漠延伸至大陆东岸 C、①洋流流经海域可能有大型渔场分布 D、②洋流流经海域夏季易形成海雾
  • 13、模拟实验“水循环”步骤如下:向烧瓶内加入适量的盐水;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在托盘上打若干孔洞;将装置连接好并用酒精灯加热烧瓶。下图为实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未模拟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降水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水汽输送
    (2)、该模拟实验主要体现的水循环意义是(     )
    A、使水体得以更新 B、塑造地表形态 C、联系了四大圈层 D、调节水热分布
  • 14、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刘禹锡诗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描写的景色最可能出现在(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2)、关于“夜来霜”成因说法正确的是晴朗的夜晚,大气云量稀少(     )
    A、①太阳辐射增强 B、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C、③地面辐射减弱 D、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
  • 15、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表示的是(     )
    A、莫霍界面 B、软流层底部 C、上地幔顶部 D、古登堡界面
    (2)、科学研究发现当地震波向下传播时,图中A、B、C三处地震波波速大小关系是(     )
    A、A>B>C B、B>A>C C、C>A>B D、C>B>A
    (3)、下列关于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物质呈液态 B、距离地心越近,地壳厚度越大 C、B所在圈层为外核 D、地壳厚度与地势高度呈正相关
  • 16、下图为某一河段的剖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河流可能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上 D、回归线上
    (2)、若此河流是一条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东岸 B、西岸 C、北岸 D、南岸
  • 17、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2)、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丁=丙=乙=甲 D、丙>乙>丁>甲
  •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南极磷虾集中分布于的南极洲沿岸的聚合带。这个聚合带位于55°S~80°S之间,海水温度为1.3~3 ℃,是由西风漂流与沿岸环流相互作用形成的。在两大洋流之间,出现了大漩涡,如威德尔海。南极磷虾聚集在这个海域,形成了南极洲的一大族群,为其他海洋生物和鸟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南极磷虾数量巨大,且营养丰富,被称为“海上粮仓”。多年来,世界渔业大国一直在进行南极磷虾的商业捕捞活动。

    下图中红旗代表我国某渔业集团2010年南极磷虾捕捞海域,阴影代表磷虾集聚区。

    (1)、指出南极沿岸环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分析南极洲沿岸聚合带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2)、指出船员在威德尔海海域捕捞作业可能面临的风险。
  •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冻雨俗称“滴水成冰”,多出现在冬季近地面气温低于零度、中层大气出现逆温层的地方。出现冻雨天气的大气垂直结构可分为三层:冰晶层、暖层和冷层。贵州省是我国出现冻雨最多的地区,左图为冻雨天气的大气垂直结构分层图,右图是云贵高原某次冻雨时的锋面系统位置图。

    (1)、依据左图,描述冻雨的形成过程。
    (2)、结合右图,从天气系统角度解释贵州省冬季冻雨发生天数多的原因。
    (3)、推测本次冻雨天气对当地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 20、读“地质构造剖面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C地的地质构造为 , C地地貌为 , D地的地质构造为
    (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壳的运动造成的。A—D处,最有可能找到泉水的是处。
    (3)、如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A、B、C三地应选择地,原因是
    (4)、简析形成B地这种地貌的成因?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