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长坑村位于福建山区,当地民居多为土木结构,环池塘而建,土墙外壁贴挂整齐的杉木板。下图示意长坑村传统民居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长坑村民居环池塘而建的主要目的有( )
①方便生活取水 ②减少火灾影响 ③提高大气质量 ④利于农业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传统民居外墙壁贴挂杉木板主要是为了( )A、提高房屋保暖效果 B、减少雨雾对墙体的侵蚀 C、减少阳光直接照射 D、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性 -
2、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引发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随着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和老人随青壮年劳动力举家迁入城市定居。完成下面小题。(1)、应对农业劳动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粮食的进口规模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C、实施大规模休耕制度 D、鼓励劳动力大量回流(2)、未成年人和老人迁入城市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①提高城市人口比重②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③降低城市平均工资水平④增加城市公共服务压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3、如图为河北平原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四地中对周边人口迁入吸引力最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该地区适宜重点建设( )A、水陆货运集散枢纽 B、煤炭液化气制备厂 C、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D、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
4、人口总抚养比可用公式表示为(0-14岁人口数+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 ×100%。在1947-2013年期间,某国人口增长模式完成转变,且在此期间经历了两次人口总抚养比较低,而同期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这两个时期被称为该国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红利期。下图示意1947~2013年该国人口总抚养比与经济增长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该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期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D、低出生率,高死亡率(2)、与第一次人口红利期相比,该国第二次人口红利期( )A、人口数量增长快 B、经济增长速度快 C、老年人口比重低 D、儿童人口比重低
-
5、人口和教育是有着独特变化规律又紧密联系的两个系统。关注学龄人口变化特征,促进学龄教育的普惠性,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下图是1990—2020年安徽省学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990—2020年,学龄人口变动最大的阶段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2)、1990—2010年,低学龄段(小学)人口趋势及主要因素是( )A、先升后降 生育政策 B、先升后降 经济发展 C、先降后升 生态环境 D、先升后降 国际环境
-
6、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核心就是土地生产力,下图为某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2015-2025年某省环境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数量下降,环境承载力增大 B、人均耕地面积增加,环境承载力减小 C、人均粮食消费增多,环境承载力减小 D、科学技术进步,环境承载力减小(2)、提高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关键是( )A、广施化肥,提高单产 B、退耕还林,缩减耕地 C、扩大消费,改善生活 D、发展科学,科技兴农
-
7、人口迁移事关城市兴衰,影响城市化发展进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大经济圈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征。人口迁移还造成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口深度老龄化和留守儿童问题,这也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下图为2019年、2021年我国各大经济圈人口流动变化(单位:万人)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2019—2021年我国各大经济圈人口流动的变化正确的是( )
①长三角经济圈人口流入加快 ②西北城市人口呈缓慢流入趋势
③中部城市的人口流入速度逐渐变慢 ④东北城市人口由流出转为流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针对环渤海经济圈人口流动问题,亟须采取的措施是( )A、勘探矿产资源,重振传统产业 B、发展高等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C、放宽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数量 D、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
8、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70°N至50°S地区。右图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格外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酷寒 B、山地少,平原多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
9、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一幅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图反映人口分布特征的指标是( )A、人口密度 B、人口数量 C、人口增长率 D、人口年龄结构(2)、下列地区中,人口稠密的是( )A、东亚 B、南极 C、西非 D、北亚(3)、图中①处人口分布特征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地处平原 B、距海较近 C、海拔较高 D、气候湿热
-
10、截至2023年年底,上海常住人口达到2487.4万人,是我国人口净流入数量最多的城市。下图为2023年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源地人口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江苏相比,安徽人口迁入上海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邻近 B、交通运输便利 C、人口基数较大 D、经济结构互补(2)、近年来,上海市净流入人口规模明显缩小,其主要原因是上海( )A、产业结构调整 B、户籍政策收紧 C、逆城市化影响 D、就业机会减少(3)、上海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措施合理的是( )A、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物质消费水平 B、控制城市规模,弱化各分区功能差异 C、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交流 D、疏散密集人口,提升核心区居住质量
-
11、二战之后,印度尼西亚启动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计划,给每户移民分配2公顷土地。21世纪以来,该计划大幅缩减。目前,该国人口约2.7亿,其中40%集中于爪哇岛,首都雅加达人口超过1 000万,几乎达到承载极限。下图为“二战以后印尼国内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印尼国内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生态 B、交通 C、政治 D、经济(2)、印尼国内人口大规模迁移的积极影响是( )A、传承本土文化 B、促进国土开发 C、提高城镇化率 D、增加人口容量
-
12、石羊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北坡,流域内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近年来,石羊河流域部分地区开始进行生态移民。下图示意石羊河流域人口密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1)、石羊河流域人口主要分布在( )A、河流发源地 B、山前冲积扇 C、河流交汇处 D、下游平原区(2)、影响石羊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交通 C、水源 D、政策(3)、 图示区域最需要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的是( )A、民勤县 B、古浪县 C、永昌县 D、凉州区
-
13、盐土是排水不畅或蒸发强烈地区具有明显积盐过程的土壤。下图为我国某内陆盆地山前冲积平原断面图,沿坡分布多种盐土。完成下面小题。(1)、该区域盐土地域分布呈现(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 D、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2)、符合甲地盐土盐分垂直变化的是( )A、 B、 C、 D、
-
14、藏色岗日位于羌塘高原(青藏高原主体)中北部。表示意2006~2015年藏色岗日不同朝向冰川数量和面积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冰川朝向
2006年
2015年
数量(条)
面积(km2)
数量(条)
面积(km2)
西北
18
22.3
19
21.9
北
12
13.4
12
12.9
东北
13
89.6
13
87.9
东
12
64.5
13
63.6
东南
5
9.4
5
9.1
南
5
72.9
5
72.2
西南
6
8.0
6
8.2
西
11
22.0
11
21.8
(1)、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2006~2015年期间,该区( )A、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大 B、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小 C、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小 D、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大(2)、与其他朝向相比,西南朝向冰川面积增加,原因可能是( )A、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小 B、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C、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 D、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3)、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区冰川整体上( )A、保持稳定不变 B、处于退缩状态 C、正向山麓延伸 D、处于扩张状态 -
15、下图为我国武陵山、神农架及武当山垂直自然带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武陵山与武当山基带出现差异体现了( )A、垂直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C、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D、由低纬向高纬的分异规律(2)、与武陵山相比,神农架自然带数量多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 B、相对高度较大 C、基带海拔较低 D、降水较多
-
16、琼东南盆地位于我国南海北部大陆架,中新世时期经历多次气候变化。研究人员通过重建琼东南盆地的古植被演替来反映气候变化特征,该地早中新世时期相对暖湿。下图示意琼东南地区中新世草本植物、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的演化。完成下面小题。(1)、早中新世时期,该地的地带性植被最可能为( )A、甲 B、乙 C、丙 D、丁(2)、从早中新世到晚中新世,该地气候变化的特征是( )A、暖湿化 B、冷干化 C、先变冷干后变暖湿 D、先变暖湿后变冷干
-
17、山体效应是由于山体或高原隆起影响地—气热量交换产生的热力效应,使得大型山地或高原普遍存在其内部温度高于外围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的地理现象。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是全球山体效应最典型、最剧烈的地区,影响了山地林线、雪线的分布。图示意2000-2019年青藏高原山体效应值随海拔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青藏高原成为全球山体效应最典型、最剧烈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海拔高度②地势起伏③面积大小④距海远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与海拔6000-6700米相比,导致6700米以上地区山体效应变化特征的原因主要是( )A、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 B、冰川广布,反照率较高 C、山峰陡峻,冰川覆盖面积少 D、冻土广布,融化吸热多(3)、受山体效应影响,青藏高原内部与外围地区比( )A、林线、雪线均较高 B、林线较高、雪线较低 C、林线、雪线均较低 D、林线较低、雪线较高 -
18、下图为我国某山脉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及其中段山地北坡1月和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此山脉山体庞大,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南坡高山垫状植物分布范围受约束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土壤 C、坡向 D、水分(2)、导致北坡冬季山麓和山腰气温在垂直方向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山坡冷空气下沉并聚集 B、山麓积雪反射作用强烈 C、山腰森林茂密降温较慢 D、山麓空气密度小,散热作用强(3)、北坡当地冬季牧场适宜选择的海拔是( )A、500m以下 B、1000~1500m C、2000~2500m D、3000m以上
-
19、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为温带,南方为亚热带和热带,植被以森林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植被分别是(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2)、造成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光照 D、降水
-
20、根据年降水量划分,200 mm以下为干旱区,200~400 mm为半干旱区,400~800 mm为半湿润区,800 mm以上为湿润区。下图为我国干湿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甲到丙自然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2)、丁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A、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