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生活中,人们常用扦插的方法繁殖月季。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维生素B2溶液是否能促进月季插条生根”,查阅了相关资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一:从同一月季植株上剪取生长时间及粗细一致的三个茎段,每个茎段都有两个节。茎段下方斜切,上方平切,只留上面节上的一片叶,做成插条(注意不要损伤插条上的芽)。

    步骤二:将一片维生素B2溶解到适量清水中,配制成维生素B2溶液。

    步骤三:取三个相同的玻璃容器,编号为第1组、第2组、第3组,分别加入一个插条及等量的扦插基质,按照图示的方法进行扦插。

    步骤四:将三组装置都放在相同且温暖适宜的环境中,定期观察并记录插条的生根数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插条选取的是同一月季植株上生长时间及粗细一致的三个茎段,目的是
    (2)、第1组和第2组进行对照,若第1组插条生根数比第2组多,说明;第2组和第3组也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
    (3)、用扦插繁殖的方式属于(填“有性”或“无性”)生殖,该实验设计方案中有一些不科学之处,请你指出:(答出一点即可)。
  • 2、袁隆平院士在水稻育种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科研团队在研究水稻时,发现高秆水稻中出现了一株矮秆水稻,将这株矮秆水稻与一株高秆水稻进行杂交,发现子代有560株高秆和576株矮秆;科研人员用子代的植株又进行了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亲本

    子代

    高秆

    矮秆

     

    总数

    第一组

    高秆×矮秆

    650

    642

     

    1292

    第二组

    矮秆×矮秆

    0

    1128

     

    1128

    第三组

    高秆×高秆

    756

    248

     

    1004

    (1)、第三组中亲代都为高秆植株,子代出现矮秆植株,在生物学上这种现象叫做。控制水稻高矮性状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根据这一组亲本组合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是显性性状。
    (2)、水稻植株的高秆和矮秆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用字母D表示显性基因,d表示隐性基因,那么第一组亲本的基因型是
    (3)、我国天宫实验舱进行矮秆水稻的太空栽培实验,太空水稻结的籽粒返回地面种植后出现高秆水稻,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4)、把高秆植株的幼苗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发现长成的植株株高明显矮于其他高秆植株,这说明的变化影响生物性状的表现。
  • 3、下面是部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相关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M代表的发育方式是。这三种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中,为提高蚕丝产量,应延长的发育时期是期。
    (2)、图乙为受精的鸡卵结构图,[]是鸡卵最重要的部分,将来能发育成雏鸡。
    (3)、图丙所示繁殖方式成功的关键是将接穗和砧木的紧密结合。我们平时所食用的桃肉甘甜多汁,实际是由图丁中的[②]发育而来的。
  • 4、如图甲所示进化树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自下而上进化),图乙表示不同年代形成的地层,图丙是古动物博物馆部分化石、请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甲中,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选填“近”或“远”)。
    (2)、在图乙所示的三个地层中均发现了许多生物化石,低等、简单的生物形成的化石最可能存在于地层中(填字母)。
    (3)、图丙中所示化石都是古代生物的(选填“遗体”、“遗物”或“遗迹”)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其中能证明“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直接证据是图中的(填序号),爬行类和鸟类都用进行呼吸。
    (4)、从生物的生存环境来看,生物进化的趋势是
  • 5、伊川县荆山森林公园冬夏长青,四季花妍。这里生活了各种各样的生物,还有土壤、水、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图一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④表示生理过程;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表示生产者的是(填“甲”“乙”或“丙”),可以通过[②](生理过程)合成有机物,消费者通过③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具有促进生态系统的作用。
    (2)、若图二中的a、b、c、d四种生物构成了图一中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则d对应的生物处于第营养级,c对应的生物为
    (3)、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相违背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倡导低碳出行 C、垃圾分类处理 D、使用一次性筷子
  • 7、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有一种果蝇的基因发生突变后,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当气温升高到25℃时,其生活能力大大提高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温度高低是决定果蝇变异的主要因素 B、变异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C、变异的有利、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D、果蝇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其目的是(  )
    A、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 B、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C、根除遗传病的发生 D、让隐性致病基因消失
  • 9、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的组成(  )
    A、DNA和基因 B、蛋白质和DNA C、蛋白质和RNA D、遗传物质和DNA
  • 10、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长毛和兔的短毛 B、豌豆的黄粒和圆粒 C、水稻的糯性和非糯性 D、人的身高和体重
  • 11、图示A、a表示某一对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A基因来自父方,则a基因最可能来自母方 B、该图示中的染色体不能表示受精卵内的染色体 C、该个体的性状,通常表现a基因控制的性状 D、该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只含有A基因
  • 12、很多成语或诗句体现了生物生殖发育现象。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蜻蜓点水——取食 B、金蝉脱壳——蜕皮 C、两个黄鹂鸣翠柳——求偶 D、谁家新燕啄春泥——筑巢
  • 13、关于用模式图解释生物学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对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含的食物链,则甲代表蝉 B、若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则模型表示蟋蟀的发育过程 C、若模型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则乙、丁分别代表蝌蚪、成蛙两个时期 D、若甲乙丙丁代表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则模型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
  • 14、下列关于昆虫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蚊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B、菜粉蝶的发育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C、针对蝗虫的发育过程,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受精卵时期 D、昆虫蜕皮是因为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长大而生长
  • 15、下图表示植物的几种繁殖过程,表述错误的是(  )

    A、甲表示组织培养,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快速地繁殖植物 B、乙表示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C、丙中的马铃薯利用块茎进行繁殖的方式属于营养生殖 D、植物组织培养、种子繁殖均属于有性生殖
  • 16、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泥、水草和小鱼构建了小型生态瓶,并将生态瓶放在到明亮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构建生态瓶时应先将河泥消毒 B、生态瓶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水草 C、物质和能量会沿着“水草→小鱼”的方向流动 D、生态瓶中物种少、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强
  • 17、红薯是河南省常见的一种农作物。红薯的块根上能长出芽,这种芽能发育成新个体,红薯的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
    A、有性生殖 B、植物组织培养 C、出芽生殖 D、营养生殖
  • 18、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它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层 B、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大气圈的上层、水圈和岩石圈 D、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 19、澳大利亚东部有一种外形奇特、美丽的琴鸟,它们大都在冬季繁殖,这样可以避免蛇类靠前来偷食它们的卵和雏鸟。按照达尔文的理论这是(  )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 C、环境变化的结果 D、人工选择的结果
  • 20、我国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文件,这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  )
    A、迁地保护 B、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 C、就地保护 D、禁止开发和利用动植物资源
上一页 892 893 894 895 8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