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下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符合原子结构模型建立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 2、图中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
    A、香菇 B、酵母菌 C、大肠杆菌 D、根菌霉
  • 3、学校组织的劳动课上,在翻整土地、播种育苗的过程中,同学们在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不断地被验证。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大小包含并列关系,则下表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

    A

    菜豆种子

    胚乳

    子叶

    B

    无性生殖

    营养繁殖

    孢子繁殖

    C

    细菌

    大肠杆菌

    酵母菌

    D

    雌蕊

    花药

    花丝

    A、A B、B C、C D、D
  • 4、如图①-⑤表示的是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①是整个人体发育的起点,则①为受精卵,其形成部位在子宫 B、①→②过程中,②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只有①细胞核内的一半 C、②→③代表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同组织 D、植物体没有④这一结构层次
  • 5、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用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0,中子数为51,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元素符号为 Zr。模仿图甲,将该元素对应信息编写到图乙中相应位置,则“①”处应填( )

    A、40 B、51 C、91 D、
  • 6、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微粒变大;温度降低,微粒变小 B、电解水——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CO2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 D、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相同
  • 7、西湖的莲藕是杭州市民餐桌上一道美味。莲藕以其营养丰富,价格便宜深受大家的喜爱。切开莲藕,“藕断丝连”,这丝主要是下列哪一类组织( )
    A、 B、 C、 D、
  • 8、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
    A、奥迪汽车 B、眼球结构 C、地球仪 D、动物细胞结构
  • 9、握力能反映上肢力量发展水平,是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之一。握力测试如图甲所示.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想制作简易握力计,选用电压表来显示握力的大小.他们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如图乙所示,其中电源电压3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6Ω。电压表量程为0~3V,轻质细杆将弹簧与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相连。

    (1)、  (初步调试)用手往下拉弹簧,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
    (2)、 (表盘改造)为方便读数,小组同学想在电压表表盘上标注相应的握力值。经测定,变阻器R1接入电路的阻值与握力F的关系如图丙所示,求在电压表刻度为 1.5V的位置上所标注的握力大小。  (写计算过程)
    (3)、  (优化改进)握力一定时,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越大,握力计精确度就越高;以下改进方法中能提高握力计精确度的有____。 (可多选)
    A、定值电阻更换为3Ω的 B、电源电压增大到4V C、电压表用0~15V D、电压表改接在R,两端
  • 10、如图是某中学八年级科学课外实践活动小组设计的风力测量仪的电路示意图。其电源压U=3V,电路保护电阻 R1=10Ω , 均匀电阻丝的阻值为 R2=10Ω , 金属丝(电阻忽略不计)的上竭固定在0点,下端系有一块塑料片A,当风从右向左吹动塑料片时,金属丝向左摆动并与电阻丝保持良好的接触,风力表由电压表改装而成。

    (1)、无风时,塑料片竖直下垂,电压表示数是多少?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2)、风力最强时,金属丝滑至电阻丝的最左端,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 11、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求:  

    (1)、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1
    (2)、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 v。
  • 12、小敏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如图1 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若仍使烛焰的像位于光屏中央,蜡烛和凸透镜不动,则光屏应(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3)、在上述活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 , 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 如图2所示, 则该透镜两倍焦距2fL(选填“>“   <”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用L0 , L表示)
  • 13、近期最热销的手机喷出数防窥膜。贴上防窥膜后,使用者可在正对物屏幕60°区域内正常阅读且画面清晰、效果如图(1)所示、其他人在左右两侧防偷窥保护区域内都只能看到漆黑画面、且看到的屏幕就像一面镜子能倒映出周围环境。

    小科上网购买了某一品牌的防窥膜,阅读说明书后了解到该防窥膜中竖直并列排布了光栅结构(如图2、是一种类似于百叶窗的结构、起到阻拦光线的作用)光栅的间隔一般在0.02-0.1mm之间,就像是把百叶窗结构缩小了几万倍、从而实现对屏幕可视角度的控制。请你结合所学光学知识、解释防窥膜使用时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 14、已知凸透镜的焦点为F,图中给出两条入射光线,请你画出这两条光线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15、小王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镜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填“有膜”或“无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 在(填“①”或“②”)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3)、在白纸上沿跳棋A和B的边缘画圆,测出物距u和像距v的值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物距u/ cm

    3.39

    5.11

    6.39

    像距v/ cm

     

    5.22

    6.50

    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A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 则像距 v1 =

    (4)、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____(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D、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 16、如图所示,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实验中: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图中(填“A”或“B”) 端。
    (2)、闭合开关,移动滑片,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进行多次实验,绘制出I-U图象,如图乙中a所示,根据图象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3)、实验完成后,将电阻换成小灯泡,重复上述实验过程,绘制出1-U图象,如图乙中b所示,试分析图象中A、B、C三点电阻RA、RB、RC大小关系为
  • 17、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照相机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学习原理、制作简易照相机、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1)、  【学习】制作模型前、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知道物距(u),像距(v)应该满足f<v<2f,胶片上成的像的特点是.
    (2)、【制作】小组同学利用A4卡纸、半透明纸和凸透镜制作出简易相机模型,组内同学进行测试时,发现拍摄不同距离的景物、有时梭糊、小组讨论该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

    【制作】评价量表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设计的量规,将表格补充完整。

    自制照相机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功能完善

    ①能调节像距,成像清晰

    ② 不能调节像距,成像清晰

    ③.

    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能成像

    结构较完整,能成像

    结构不完整,不能成像

    外形美观

    有固定的外形,且美观

    有固定的外形,较炎观

    无固定的外形,不美观

    (3)、【改进】小组同学根据“功能完善”评价指标,认为照相机模型存在功能上的缺陷,组内同学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 18、小陶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她应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2)、在研究电压的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他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但电路中有一根导线接错了,请你用笔在图中将接错的导线打上“×”,把正确的接线画上;
    (3)、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调节滑动
  • 19、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两灯泡均正常发光,且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求

    (1)、 电流表A1 和A2的示数分别为A和A.
    (2)、正常发光时灯泡L1和L2的电阻比为
  • 20、小张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a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1)、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 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选填“大”或“小”)
上一页 878 879 880 881 8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