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实验中,小科用细线将电磁铁M悬挂在铁架台上,将条形磁铁放在电子台秤上,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断开开关S,将电磁铁1、3接线柱按图示接入电路:

    ②按下台秤上的清零按钮使台秤示数为零。将滑片移到最大阻值处,闭合开关S,多次移动滑片位置,读出相应的电流值和台秤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断开开关S,将接线柱1改接至2,重复步骤②。

    ④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接线柱

    实验次数

    1

    2

    3

    1、3

    电流/A

    0.34

    0.40

    0.44

    台秤示数/N

    -0.81

    -0.82

    -0.84

    2、3

    电流/A

    0.34

    0.40

    0.44

    台秤示数/N

    -0.75

    -0.76

    -0.78

    (1)、小科通过来推断电磁铁磁性强弱
    (2)、在步骤②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具有的作用。
    (3)、若想要使台秤的压力值显示为正,可进行的操作是(写出一种即可)
  • 2、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实验室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O2气体。

    ①实验室制取O2的文字表达式是

    ②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有:a.收集气体;b.检查装置气密性;c.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d.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字母序号)。

    (2)、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O2的优点是
    (3)、某同学用B装置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过程中因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量不足,致使集气瓶内剩余少量水。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过氧化氢溶液的前提下,请帮他设计一种简便的解决方法
  • 3、如图是科学兴趣小组用来探究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金属圆盘可以看成是由无数根长度等于圆盘半径的导线组成的,金属圆盘在磁极间不断转动,相当于每根导线都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持续的电流。

    【提出问题】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建立猜想】

    猜想1:切割磁感线的速度大小能影响感应电流大小:

    猜想2:磁场强弱能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

    猜想3:能影响感应电流的大小。

    【实验研究】

    验证猜想1:当圆盘转速增大时, 电流表指针偏转增大。

    验证猜想2:保持圆盘转速不变,换用 , 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更大。

    验证猜想3:保持圆盘转速不变,换用一个半径更大的金属圆盘,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更大。

    【实验结果】根据验证猜想1 的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 4、如图所示为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三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放有少量水,其中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与其他两个装置不同,该集气瓶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5、几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周期

    1A

     

    0

    1

    ⅡA

    ⅢA

    IVA

    VA.

    VIA

    VIA

     

    2

       

       

    3

     

    3

       

     

    4

         

     
    (1)、①②元素在同一列,属于同一族,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2)、⑤⑥元素属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数逐渐增加。
    (3)、③⑦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6、如图所示是某兴趣小组的小制作,装置A和装置B中都有磁铁和可转动的线圈。当开关闭合时,装置A扇叶转动,有风吹向装置B,引起装置B的扇叶转动,导致灯泡发光。

    (1)、装置A的工作原理是
    (2)、装置B中能量转化形式为
    (3)、小嘉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他的那组实验中B装置中的风扇在转动,但灯泡并不亮,经排查并非电路故障问题,他可通过的方法让灯泡亮起来。
  • 7、观察下列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A、B原子和图乙中的原子的总称为氢元素(填字母)。
    (2)、图乙中C、D原子属于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原因是
  • 8、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化合物的是(填容器下的代号,上同),单质与化合物的分类依据是

  • 9、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1)、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通电直导线a周围产生的磁场对通电导线b有的作用。
    (2)、由此可知,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样,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通过来实现的。
    (3)、由甲图两导线相互吸引状态转变成乙图的两导线相互排斥状态,具体方法应该是
  • 10、化学是从微观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其变化的学科,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可通过得失变成离子。
    (2)、在二氧化碳、铜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请写出构成该物质的离子符号
  • 11、同学们在学习氧气的知识时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B、硫、铁、一氧化碳、甲烷能在氧气中燃烧,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C、食物腐败、燃放烟花、牛奶变酸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缓慢氧化 D、实验室用双氧水、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都属于分解反应
  • 12、小敏在实验室使用如图装置,插上插头,闭合开关,电灯不亮。用测电笔检查灯座两端,一端氖管正常发光,另一端氖管不发光。造成这一现象的故障可能是(    )
    A、灯丝断路 B、插头短路 C、灯座与零线断路 D、灯座与火线断路
  • 13、2025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7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地打滚压灭火苗 B、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 C、油锅着火,盖上锅盖或把锅移开火源 D、厨房燃气泄漏,先打开排气扇换气
  • 14、科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的关系中属于交叉关系的是(    )

    A、纯净物与混合物 B、化合物与氧化物 C、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
  • 15、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图示实验是课本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下列从控制变量法角度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a、b的不同点是可燃物种类不同,相同点只有温度相同 B、a、c的不同点是温度不同,相同点是可燃物种类相同 C、a、b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白磷燃烧比红磷更快 D、b、c的相同点是都有可燃物,但有两个不同变量
  • 1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甲、乙的挂钩上分别挂着一个条形磁体和一个铁块,开关闭合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弹簧测力计甲和弹簧测力计乙的示数变化情况为(   )

    A、甲示数减小,乙示数增加 B、甲示数增大,乙示数增大 C、甲示数减小,乙示数减小 D、甲示数增大,乙示数减小
  • 17、在科学世界中,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有关科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NO 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 B、Zn2+中的“2+”表示1个锌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中的“2”表示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元素 D、SO-23 , 中“-2”表示三氧化硫分子中氧的化合价为-2价
  • 18、开关是电路的重要元件,既可确保安全用电,又能方便控制电路。学校的STEM课堂上,小敏在家庭电路图中设置了五处开关(如图所示)。小林觉得该电路设计不合理,因为有几处开关必须处于常闭状态,所以无需设置,这几处开关是(   )

    A、1、 2 B、2、4 C、1、 3 D、3、 5
  • 19、科学家已研究出高能微粒N5+ , 其中氮原子N质子数为7,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N5+中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B、每个N5+中有36个电子 C、每个N5+中有35个质子 D、N5+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单质
  • 20、美国“新视野号”飞船发现了冥王星的北极存在极冠,其主要成分是氮冰(固态氮)和甲烷冰(化学式为CH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氮冰与氮气的分子结构相同 B、甲烷冰与甲烷性质相同 C、氮冰和氮气都是由氮原子构成 D、氮冰和甲烷冰都含氢和氧元素
上一页 869 870 871 872 87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