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2年9月,天宫课堂发起“天地共播一粒种”活动,航天员讲解了植物拟南芥在空间站“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过程。同年11月,我国在问天实验舱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太空培养实验。为研究种子结构以及种子的萌发过程,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项目式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项目一:了解拟南芥的生长特性。观察拟南芥种子的萌发过程,并收集相关资料。

    (1)、图1为拟南芥种子及其结构模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拟南芥的子叶有片;
    (2)、据图2资料分析,将拟南芥种子放置在2~4℃低温环境中的目的是(填“解除”或“促进”或“抑制”)种子的休眠;
    (3)、种子萌发长成幼苗后,约4~6周就可以开花,再经历传粉和双受精后结出果实。拟南芥种子是由花中发育而成的。

    项目二:观察水稻花和种子的结构,绘制水稻花和种子的结构模式图。

    (4)、 图4中, ①③构成水稻花的 , [②]为 , 其作用是识别并接受花粉:
    (5)、图5中,稻谷结构中[⑤]储存营养物质,供水稻萌发利用。
  • 2、缺钙能导致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小明同学从食物中摄入钙元素的量不足,每天需要服用 2 片某种钙片。该钙片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假设钙片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请计算:
    (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2)、小明同学每天从钙片中摄入钙元素的质量。
    (3)、若小明改用喝牛奶(每100mL 牛奶中含钙≥0.10g)来补充钙,每天至少需要喝多少毫升牛奶可达到服用钙该片的补钙量?
  • 3、2025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常用于净化水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明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 明矾中 Al、O、H元素的质量比是 
    (3)、明矾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237g明矾与多少克水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列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整数)
  • 4、分析有关人体不同部位生长速度曲线(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整个身体生长速度的曲线是(填字母),图中代表生殖器官发育的曲线是(填字母),该器官快速发育的时期是
    (2)、进入青春期后,男性的性器官迅速发育,并在一定阶段开始分泌雄性激素,出现遗精等第性征。
  • 5、 如图是几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此图中生物D结构⑤的名称是
    (2)、生物C的结构④是  , C与A的结构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3)、图中的生物 B 和生物D都可以通过产生②来繁殖后代。
  • 6、小科学习了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后,准备自己动手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和泡菜。以下是他查阅的相关资料。

    资料一:乳酸菌是一类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其能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氧气对乳酸菌的生存与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资料二:乳酸菌发酵后会产生乳酸,乳酸可增加食物的风味。

    资料三: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较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

    (1)、乳酸菌的繁殖方式是 
    (2)、如表是小科制作酸奶的方案,根据资料信息将表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方案设计要求

    步骤一

    将容器清洗干净并煮沸消毒

    目的: 

    步骤二

    牛奶煮沸后冷却,倒入容器

    提供碳水化合物等原料

    步骤三

    加入适量含乳酸菌的酸奶

    提供乳酸菌

    步骤四

    将容器加盖、密封

    设置乳酸菌繁殖适宜环境

    步骤五

    观察到液体变为凝固状时,制作完成

    观察实验现象

    (3)、小科取2个相同的泡菜坛,分别放入等质量的芥菜,一个坛中进行自然发酵,另一个坛中再另加入乳酸菌进行乳酸菌发酵,分别记录2个泡菜坛中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随

    时间的变化图,结果如图甲、乙所示。分析甲、乙两图,并结合查阅的资料,请你帮助小科判断哪种泡菜发酵方式更好,并说明理由

  • 7、如图是小柯为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所设计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均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的环境条件。

    (1)、小柯在每个烧杯放入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  , 小妍认为种子数量越多越好,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请你判断并说出理由
    (2)、C装置水较多且水面上有油层,其作用是
    (3)、若要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请你结合上述实验装置,补充设计方案(可以画图表示)
  •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干燥的黄粉虫幼虫含蛋白质40%、蛹含蛋白质57%、成虫含蛋白质60%,故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库”,被作为宇航员在太空的肉源食品之一。

    材料二:科研人员为研究黄粉虫在降解泡沫塑料中发挥的主要作用,进行了实验。实验设计见表,实验结果见图1 和图2。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黄粉虫幼虫

    500条

    唯一食物

    等量的麦麸

    无食物

    饲喂时间

    30天

    注:麦麸(小麦种子外皮)是黄粉虫幼虫喜爱的食物。

    (1)、黄粉虫的生长发育类型属于 (选填“完全变态发育”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2)、表中★应该为  , 本实验中设置第三组的目的是 
    (3)、通过比较图2中泡沫塑料组与麦麸组黄粉虫的存活率,可说明
  • 9、  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甲所示:

    ①α粒子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原子核带2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弹了回来如乙图所示。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是 
    (4)、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填序号,可多选)。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D、人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实验技术的提高而发展的
  • 10、如图所示是水电解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C端产生的气体是 , A端是电源的极;
    (2)、检验D端气体的方法是
    (3)、此图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电解水时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是____(填序号,可多选)。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C、大胆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认为是实验误差引起的,可以忽略不计
  • 11、  大豆在我国各地区广泛种植。图甲是大豆种子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大豆种子萌发后的示意图,图丙为大豆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干重与子叶干重变化的曲线。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结构A的名称为
    (2)、图乙中的e是由图甲中的[]发育来的;  (填序号)
    (3)、分析丙图,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中减少的有机物可能得去向是   (填字母)。
    A、部分被呼吸作用消耗 B、部分转化成胚根、胚芽中的有机物 C、全部被呼吸作用消耗
  •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所示元素的名称是 , 保持其单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X原子的质子数比 Ar原子的质子数少2个,则X的元素符号是 ,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
    (3)、同一族元素原子的数相同(除He外)。
  • 13、如图是某果树“嫁接”步骤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①是(选填“砧木”或“接穗”);
    (2)、嫁接的关键是将①和②的紧贴在一起,这样才容易成活;
    (3)、新形成植物体所结的果实将表现出的性状(填①或②)。
  • 14、如图是桃花的结构和果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桃花开放后,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两个生理过程;
    (2)、如图中过程A所示,桃花的花粉从一朵花雄蕊的花药中散放而落到另一朵花雕蕊柱头上的过程,叫(选填“自花”或“异花”)传粉;
    (3)、图丙中的[12]是桃的果肉,它是由图乙中的[]发育而来的。
  • 15、化学符号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1个镁原子; 2个钠离子; 3个氧分子;氮气;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 16、图表示细胞的一些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
    (1)、 ①过程为 ,  ②过程为 , 其结果形成
    (2)、A、B、C三种细胞中,被蚊子叮咬时,人能感觉到并会用手拍打,这是靠(填字母)所示的细胞传递信息的。
  • 17、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R的化学式为(    )
    A、C5H10O2 B、C5H10O5 C、C6H6O D、C8H12O6
  • 18、奥司他韦 (C68H2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量的角度看: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0.5% B、从组成角度看: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从构成角度看:每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50个原子构成 D、从结构角度看: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8:14:1:2
  • 19、为了解宇宙空间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某中学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在太空飞行两周后(搭载于我国返回式卫星)返回地面的油菜和美国芦笋种子,进行萌发实验。实验分2类:空间类(S类),即选用遨游太空后的种子;地面类(G类),即选自然条件下保存的种子。在各类中又分加氧气和不加氧气两组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空间类(S类)发芽率 (%)

    地面类(G类)发芽率(%)

    S+氧气组

    S组

    G+氧气组

    G组

    油菜

    94

    83.3

    72

    58

    美国芦笋

    91.5

    85

    90

    80.4

    从实验结果看,空间组比地面组的发芽率高,获得此结论,应该比较那两组数据得出(    )

    A、S+氧气组与S组 B、S+氧气组与G组或G+氧气组与S组 C、G+氧气组与G组 D、S+氧气组与G+氧气组或S组与G组
  • 20、某元素原子A的质子数为a ,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则B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
    A、a-2+3 B、a-2-3 C、a+2+3 D、a+2-3
上一页 851 852 853 854 8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