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科同学将一定量的氯酸钾与少量高锰酸钾的混合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大致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受热分解温度:高锰酸钾为240℃、氯酸钾为400℃)。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曲线c代表加热过程中生成质量的变化(选填“氧气”、“氯化钾”);

    (3)t3时,试管中有种固体物质。

  •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同学设计了如图1如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放入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水注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

    (2)若红磷不足实验结果会(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乙同学在老师处得知当装置内的氧气低于一定含量时,红磷就不再与氧气反应,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于是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用“暖宝宝贴”中的发热剂代替红磷来进行实验(提示: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其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即铁的缓慢氧化)。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均匀涂抹在集气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

    (4)在上述两个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情况下,乙同学实验的测量结果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更接近。推测其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

  • 3、如图所示,利用放置在阳台上的装置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

    (1)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区;

    (2)培养液中含多种无机盐,其中能使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是含的无机盐(选填“氮”、“磷”或“钾”);

    (3)每隔一段时间往营养液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满足根的作用;

    (4)若培养液的浓度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蔬菜失水而发生萎蔫,此时需要适当补水(选填“小于”或“大于”)。

  • 4、“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把硫放在燃烧匙中,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点燃(如图1),然后迅速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图2),火焰的颜色由淡蓝色变成了 , 对比实验现象说明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是转化成热能。

  • 5、如图是条形磁铁的磁感线模型,由磁感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点的磁场比b点的磁场(选填“强”或“弱”);若在a点放置一个小磁针,则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向(选填“左”或“右”)侧。

  • 6、用化学符号或符号的意义填空。

    (1)3个二氧化碳分子;(2)2个镁原子

    (3)SO42-:2表示;(4)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7、钴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的作用,如图为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钴元素属于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钴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感应电流是由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则导体切割磁感线就能产生感应电流 B、光合作用的同时进行着呼吸作用,则呼吸作用的同时也一定进行着光合作用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9、如图所示为验证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C、实验时为便于操作和观察,应该用手握紧试管 D、为更好地控制变量,可在B试管内放入等数量的同种死昆虫
  • 10、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2 B、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物质分子个数比为3:1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11、如图是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既是食物的通道,也是空气的通道 B、人在呼气时,膈肌收缩,7变得扁平 C、人在吸气时,6扩张,气压减小 D、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 12、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
    A、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 B、不同种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 C、空气中气体体积分数由大到小 D、含氮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从低到高
  • 13、如图所示为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电动机通电后不转动,一定是电路断路 B、电动机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 C、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保持不变 D、将磁体的磁极对调一下可以使电动机的转速增大
  • 14、“一江两岸景观工程”是上虞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曹娥江两岸景观带上有大量移栽植物。如图所示为移栽树木时采取的一些措施,下列有关植物移栽说法错误的是(  )

    A、营养液的运输方向是自下向上 B、给树输液时针头应插入木质部中 C、搭建遮阳棚是为了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 D、移栽时剪去所有叶片能提高植物成活率
  • 15、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个大烧杯中加入80℃的热水大半杯。在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在两支空试管中分别放入白磷和红磷。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现象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B、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D、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 16、现代社会较多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力低下。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C14H14On),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紫花前胡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紫花前胡醇化学式C14H14On中n为4 B、紫花前胡醇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84:7:32 C、紫花前胡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5.7% D、123克紫花前胡醇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42克
  • 17、如图是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氧气、二氧化碳都可以通过气孔进出 B、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C、当太阳升起时,叶片大多气孔可由状态①转为状态② D、气孔由状态①转为状态②,可能影响无机盐的运输
  • 18、如图是上虞区某日的空气质量日报,下列有关大气环境方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露天焚烧垃圾可能会增加空气中的PM2.5 B、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碳 C、除图中四种污染物以外,CO也是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D、用新能源汽车逐渐取代燃油汽车能改善空气质量
  • 19、人类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原子结构的认识发展史简单归纳如下: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基于“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提出的。根据实验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少数α粒子发生很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如图所示),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

    A、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原子核体积很小
  • 20、每年的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安全用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不要用湿的手触摸开关 B、不要在高压电线旁放风筝 C、家用冰箱的金属外壳要接地 D、晚上家里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开灯并报警
上一页 804 805 806 807 8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