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学习《物质的溶解》时,小科同学在恒定温度下对某固体物质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小科认为,丙、丁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
(2)欲使乙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需加水多少克?
(3)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
(4)欲使乙杯中溶液恰好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需要加入多少克该固体物质?
-
2、“试管婴儿”是人类生殖技术的一大创举,帮助很多无法正常生育的家庭获得了健康的宝宝。如图为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试管婴儿”形成的第一步是给母亲注射某些化学物质,促进卵细胞的成熟,然后利用穿刺针从母亲的(填序号)中取出卵细胞。
(2)“试管婴儿”是在体外完成受精的,而在自然生育中,这个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图中所示的②(填器官名称)。受精卵形成早期胚胎后,需要移植到母亲的(填器官名称)中继续发育。
(3)采用试管婴儿技术孕育下一代的生殖方式属于(选填“无性”或“有性”)生殖。
-
3、2024年1月,国家航天局宣布高分五号01A卫星正式投入使用。该卫星主要面向于污染减排、环境质量监管、大气成分监测等重大需求,开展高光谱遥感监测应用,为国家环保、气象等领域提供数据服务和支撑。
(1)下列被计入空气污染物的是(填字母)。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气 D.氮氧化物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行为会增加PM2.5的是(填字母)。
A.治理工地扬尘 B.露天焚烧垃圾 C.使用公共自行车 D.禁止焚烧秸秆
-
4、科学兴趣小组构建了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思维模型,并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完成氧气含量的测定。
(1)小科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上方空间分为五等分,根据思维模型,接下来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①冷却到室温 ②止水夹夹紧橡皮管
③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④打开止水夹
(2)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从建模角度分析,主要是因为无法准确实现上述思维模型中的第个环节,不能实现的原因是。
(3)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容积的1/5,则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点)。
-
5、如图是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配制过程中还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它的作用是。
(2)小科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无论怎样调节天平都无法平衡。老师将游码调节至1g处,天平平衡,并建议继续使用该天平进行称量。小科测得的食盐质量如图2所示,则食盐的实际质量为g。
(3)下列操作会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是(填字母)。
A.用粗盐来配制氯化钠溶液
B.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砝码生锈
-
6、在学习了燃烧条件之后,小科同学为了验证燃烧的条件,根据下面查阅的资料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电炉迅速升温至50℃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①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处无明显现象;③处无明显现象。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分析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①②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要有空气参与,图中画线处应该填。
(2)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还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3)请你根据小科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
-
7、某校科学社团的同学开展“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A组”用纸筒和半透明纸制作小孔成像仪(如图甲)探究小孔成像。
①保持蜡烛、粗纸筒不动,只将细纸筒在粗纸筒中逆时针转动,则可以观察到半透明纸上所成的像将(选填“顺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或“不转动”)。
②固定蜡烛、小孔和半透明纸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小孔直径,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孔径大小/mm
<1
1
2
3
4
像的大小
很小
比较小
正常大小
比较大
很大
像的清晰度
很清晰
比较清晰
清晰
榄糊
很模糊
实验结论: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成的像越(选填“大”或“小”)。
小孔形状
□
小孔最大外径/mm
1
5
10
地面光斑形状
小孔距地面10cm时
□
□
□
小孔距地面20cm时
〇
□
□
小孔距地面40cm时
〇
□
□
小孔距地面80cm时
〇
〇
□
小孔距地面120cm时
〇
〇
〇
小孔距地面200cm时
〇
〇
〇
(2)上表是“实验B组”同学在硬纸板上挖空所做的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实验记录表,分析表内结果,得到了以下结论:
①由于太阳距离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是平行的,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选填“一致的”或“不一致”)的;
②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远,地面上的光斑是圆形的,这是太阳的像;
③同学制作了一个挖空的硬纸板如图乙所示,两个正方形小孔的边长分别是1mm和5mm,他将纸板正对着太阳,调节纸板离地面的距离观察地面上的光斑,如图丙所示四个选项中光斑的大小和形状一定不会出现的是(填字母)。
-
8、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图1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
【小资料】在20℃、标准大气压下,50mL水中最多能溶解约1.55mL氧气,最多能溶解约0.90mL氢气。
(1)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组成的。
(2)该小组探究不同电极材料对实验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电极材料
玻璃管内气体体积(mL)
体积比
阳极
阴极
1
铂
5.0
10.2
0.98:2
2
铜
4.8
10.7
0.90:2
3
碳棒
3.2
10.4
0.62:2
【实验现象一】在实验1、2、3中,阳极和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都小于1:2。
结合小资料,分析现象一产生的原因是。
【实验现象二】在实验3中,阳极和阴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远远小于实验1和2。
针对现象二产生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了猜想。并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将阳极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验证了猜想。
【交流与讨论】由上述三组实验可知,电解水实验的电极材料选用最合适。
-
9、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酒精)的小型实验,并进一步探究了酵母菌作用下的乙醇发酵(酒精发酵)的影响因素,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菌T是一种细菌,能够将秸秆中的纤维素最终分解为葡萄糖,用清水淋洗秸秆堆后形成含有大量葡萄糖的淋洗液。和酵母菌相比,菌T的细胞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
(2)如果选择甲组和乙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空气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如果选择乙组和丙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变量是。
(3)若只有乙组得到较为成功的乙醇燃料,则推断适宜酵母菌乙醇发酵的条件是。
(4)与以粮食为原料发酵生产乙醇相比,本实验中乙醇生产方式的优点是(写出一点)。
-
10、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图甲的装置时,应先确定(选填“铁杆”或“铁圈”)的高度;
(2)A、B两个实验小组用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图乙是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成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A小组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短,可能的原因有(写出一点);
(3)分析乙图可知,水的沸点是℃;
(4)从吸放热和温度变化的角度分析,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
11、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填字母)。
A.植物油 B.面粉 C.蔗糖
(2)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即有二氧化碳气体从溶液中溢出。此时该饮料是二氧化碳的(选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卤阳湖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当地有一句脍炙人口的俗语“夏天晒盐,冬天捞硝”,这里的盐指氯化钠,硝指硫酸钠。下列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3
37
37.8
39
硫酸钠
4.9
9.0
40.8
46.2
44.3
42.7
①“冬天捞硝”是获取湖水中析出的硫酸钠晶体,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硫酸钠晶体的形成原理是(选填“蒸发”或“降温”)结晶。
②在一年中的某一时刻,若当地的盐硝田中氯化钠和硫酸钠具有相同的溶解度mg,则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m的取值范围是(填字母)。
A.9.0<m<40.8 B.35.8<m<36.3 C.36.3<m<37 D.35.8<m<40.8
-
12、如图是铁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铁丝在空气中受热发红,不能燃烧,但是铁丝棉在空气中稍加热就能剧烈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2)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
(3)乙、丙两个实验事实的差异与下列哪一个因素关系最密切(填字母)。
A.铁的表面积 B.氧气的浓度 C.燃烧区的温度 D.铁的着火点
-
13、如图是植物发育过程中的相关结构,请读图回答:
(1)图乙[d]中的[e]是由图甲中的(填序号)发育而来的。
(2)图丙是餐桌上常见的绿豆芽,我们主要食用的是它中间的白嫩部分,该部分是由绿豆种子中的(填结构名称)发育来的。
(3)玉米种子中还有图甲种子没有的结构——胚乳。我们吃的大米和花生的营养物质依次来自种子的(填字母)。
A.胚乳、胚乳 B.子叶、子叶 C.胚乳、子叶 D.子叶、胚乳
-
14、“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因其粒径小,可被植物根部吸收,也易被蚯蚓、蜗牛等土壤动物摄食。微塑料在生物体内很难被分解,因此会对动植物的生长和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如图所示为某地微塑料的迁移示意图。
(1)水稻在该地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主要充当的角色是。
(2)图中微塑料迁移到人体内通过的完整的食物链共有条,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3)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图中构成食物网的生物体中,微塑料会在人体内含量最多,原因是。
-
15、某科学兴趣小组为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如图装置,玻璃管中放的是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纸花,其中A是干燥的纸花,B、C是湿润的纸花。向玻璃管中缓慢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一段时间后,将燃烧着的蜡烛靠近玻璃管口。观察并分析以下实验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1)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2)玻璃管中,观察到纸花A不变色,纸花B比C先变红,玻璃管中实验的目的是。
-
16、如图所示,一束紫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A点处呈现一个紫色光斑,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均不变。
(1)若将紫光改成红光,则红色光斑位于A点的(选填“原位置”、“上方”或“下方”)。
(2)若将紫光改成白光,则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是光的现象。
-
17、截至2024年6月,日本已完成六轮福岛核污水排放。福岛核污水排海,不仅导致了海洋污染,核污水有可能通过水循环的方式被带到内陆地区,进而影响当地的土壤、水源等。如图是地球水循环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由示意图可知,核污水会在海洋、大气、之间循环。(2)、水循环环节中,与核污水进入大气密切相关的环节是(填序号),接下来有可能通过(填名称)环节到达陆地上空。
-
18、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将t1℃时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仍是饱和溶液 D、t1℃时,将甲、乙各34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两种溶液的质量不相等
-
19、图所示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简易取水器进行取水要经历的三个过程,若要成功完成取水,在三个步骤中手指对小孔的操作分别是( )A、①堵住②不堵③堵住 B、①堵住②堵住③不堵 C、①不堵②堵住③不堵 D、①堵住②不堵③不堵
-
20、为探究影响葛苣种子萌发的条件,某实验小组准备了500粒葛苣种子,实验方案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组别
种子数/粒
实验条件
萌发数/粒
水分
温度/℃
光照
1
100
适量水
4
有光照
0
2
100
干燥
30
有光照
0
3
100
完全沉浸在水中
30
无光照
0
4
100
适量水
30
有光照
95
5
100
适量水
30
无光照
0
A、该实验能说明光照是葛苣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B、第1和第3组不能构成对照的原因是实验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C、第2和第4组可以构成对照,探究葛苣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量的水分 D、第3和第5组可以构成对照,探究葛苣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充足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