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比较不同物质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效果,实验小组选取了二氧化锰、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和氧化铜(CuO)进行探究。

    探究一: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难溶于水)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是否具有的催化效果,用天平称量1gFe2O3 ,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以下7个步骤的实验探究。

    步骤⑦:将所得固体再次放入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重复完成实验②③,并观察现象。

    【寻找证据】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步骤⑦现象

    溶液中缓慢放出气泡,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溶液中较快放出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固体质量为1g

    与步骤③相同

    【实验分析】

    (1)、实验结果支持氧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证据是
    (2)、此实验中步骤⑦的实验目的是。【结论】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3)、探究二:氧化铜(CuO)与二氧化锰(MnO2)的催化效果比较

    实验小组按照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在试管中分别加入1g氧化铜和1g二氧化锰,分别将注射器内盛有的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快速注入试管中,利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实验分析】

    请根据图2所示实验结果的催化效果更好。

    (4)、由氧化铜催化的反应在 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逐渐变慢的原因是:
  • 2、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③
    (2)、实验室制取CO2气时,发生装置应选择装置(选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NH3),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如用下图F装置收集氨气,则气体应由端(填“a”或“b”)导入。
  • 3、小科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弹簧秤甲和乙下端分别挂了一个铁块和一块条形磁铁,U形铁芯左右两边缠绕了相同圈数的导线。

    (1)、通电后,小科发现弹簧秤乙的读数减少到2牛,那么可以知道U形电磁铁右端是极。
    (2)、此时,弹簧测力计甲的读数会(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3)、如果将图中电源正负极交换一下,弹簧秤甲的读数会(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4)、操作一段时间后,即使接通电路,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也没有变化,所以他猜测可能是电池没电了。检测一节电池是否有电,可以选择( )制作电流检测器验证他的猜想。
    A、铁芯、导线 B、导线、指南针 C、指南针、铁芯 D、磁铁、导线
  • 4、为探明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做了很多实验

    材料一: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材料二:法国科学家安培发现两根平行导线通电后有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通电前、后的情况)。

    材料三:1825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做了如下实验:他将一个能反映微小变化的电流表,通过导线与螺旋线圈串联成闭合电路,并将螺旋线圈和电流表分别放置在两个相连的房间,如图2。他将一个条形磁铁插入螺旋线圈内,同时跑到另一个房间里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进行多次实验,他都没有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材料四: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切割磁感线的时候,发现导体中产生电流,从而实现了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愿望。

    (1)、在演示奥斯特实验时,如图3中的甲图所示,①闭合开关;②放置小磁针:③摆放导线: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为(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2)、进行奥斯特实验时,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分别用图甲和乙两种方式放置一根导线。当导线通电时,发现小磁针偏转不明显,可能是按照(选填“甲”或“乙”)放置;
    (3)、材料二图1中的实验表明平行通电导线之间有力的作用,若此时改变其中一根导线的电流方向,你预测会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4)、在科拉顿的实验中,他为什么没有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 5、为探究原子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一个α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以下现象,如图甲。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少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分析现象3 的原因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并绘制成图像(如图乙)。其中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数据是点(用字母表示)。
    (3)、卢瑟福构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若以◯、●和◯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下列各示意图所描述的微粒不属于同一类原子的是( )。
    A、 B、 C、 D、
  • 6、小科在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如图所示。该制氧机通过A、B两种物质产生氧气,其中A 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过碳酸钠 (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 , 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为催化剂。浙江考神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制气室中加入适量水,再依次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制气室内有黑色粉末翻腾,液体变得浑浊,壁变得温热,洗气室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1)、写出制气室中产生氧气的的化学方程式
    (2)、验证洗气室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
    (3)、洗气室的作用是(写出一条)。
  • 7、图甲为某家用电路示意图,为防止电路短路而引发火灾,小科欲将某款双金属片段路器接入该家庭电路中,图乙为断路器分别在“电路正常”和“某处短路”两种状态的示意图。

    (1)、图甲中灯泡与插座的联接方式是
    (2)、将断路器接入图甲中M处时,应选择a. b. c中的两个接线柱。
    (3)、小科将该断路器接入图甲中N处,当电灯L发生短路时断路器断开,若用测电笔测试插座三个孔的带电情况,其中能使氖管发光的是( )。  (可多选)
    A、接地插孔 B、零线插孔 C、火线插孔
  • 8、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部分资料。

    资料一:早在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其中“白石”即石灰石, “白灰”即氧化钙。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首次制得C02,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9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水。

    182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1)、张华在《博物志》记载的反应中有一种生成物没有写出,这种生成物是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分别蘸取“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滴在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上,能使试纸变红的是
  • 9、 LED灯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如图甲,当电流由A经过LED流向B时,LED发光,电路为闭合状态;反之,电流不能从B流向A,LED不发光,电路为开路状态。

    (1)、图乙所示的两次实验中,闭合开关LED均发光,线圈1顺时针转动,线圈2(选“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2)、如图丙所示,导体棒a与两个LED相连;在某磁场中,使a左右往复运动(图丁的虚线为运动轨迹),a中产生的电流随运动方向改变而改变,此时两个LED发光情况应该是(选填“两个LED交替发光” “两个LED 一直发光”或“只有一个LED一直发光”),该磁场可能的分布情况包括图丁中的(选填序号)。
  • 10、火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面临的灾害之一,现有一种纳米微胶囊灭火装置,它是采用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胶囊,大小不超过微米级别,内部充满着全氟己酮灭火剂,一旦遇到火灾,胶囊外壳破裂,自动喷射出高效的全氟己酮灭火剂。全氟己酮在常温下为液体,喷出后迅速吸热汽化,在火焰周边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1)、全氟己酮可以灭火,则该物质具有的性质;
    (2)、除了隔绝助燃剂,该种灭火方式还用到了的原理。
  • 11、1774年10月,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重做普利斯特利实验,确认加热氧化汞可获得汞和氧气,由此,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小科用模型法表示该化学反应的过程(如图),请你将该模型补充完整。该化学反应的类型为

  • 12、小科用自制电磁小船对地磁场的方向进行判断,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将小船按如图放在平静的水中,发现船头慢慢转动,因为磁偏角的存在,小船最后停止的位置并不是正南或正北。

    (1)、要使小船运动更加灵敏,可以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往(填“左”或“右”)移动;
    (2)、将小船按如图所示放在平静的水中后,船头偏转的方向是(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 1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有一定的标准。下列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属于氧化物的是  , 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字母)。

  • 14、请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或符号中数字所代表的含义。
    (1)、3SO42-中的2: ; 
    (2)、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4)、构成氯化钠的微粒
  • 15、白磷的着火点为40℃,现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步骤为:集气瓶里先装适量a体积的水,在酒精灯灯焰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装置如图密封。用力把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白磷燃烧。燃烧停止后稍振荡,完全冷却后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b和整个集气瓶容积c。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过程中集气瓶内液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 B、该实验测得氧气与空气的体积比为(b-a):(c-a) C、燃烧匙中的白磷不能换成木炭或硫粉 D、该装置没有用止水夹,会影响实验结果
  • 16、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创新意识特别强,学生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在课后同学们设计了如图几个装置,请你分析,下列装置在制取二氧化碳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是(     )
    A、 B、 C、 D、
  • 17、电吉他中电拾音器的基本结构如图甲所示,磁体附近的金属弦被磁化,因此弦振动时,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经电路放大后传送到音箱发出声音,电流越大声音越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选用铜质弦,电吉他不能正常工作 B、增加线圈匝数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C、弦上下振动过程中,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变 D、取走磁体,线圈两端的感应电流也将消失
  • 18、折叠手机是智能手机的一种造型,对屏幕材料要求较高,化学物质吡唑啉(C3H8N2)是生产折叠手机柔性屏幕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吡唑啉分子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吡唑啉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吡唑啉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8 D、吡唑啉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构成
  • 19、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与b质量差是生成氧气的质量 B、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32abg C、P点处固体成分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D、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保持不变
  • 20、如图分别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上一页 592 593 594 595 5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