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许多家庭都住进了高楼大厦。小丽家住进新楼后,为了方便淋浴,购置了一款某型号的电热水器(其部分参数见下表)。

    某型号电热水器

    额定电压

    220伏

    额定电功率

    2420瓦

    容积

    50升

    商品特征:安全防电墙、防水、防尘、防潮

    (1)、该热水器在某时间段使用时,20分钟内产生的热量为 2.4×106焦,求通过电热水器的电流和它工作时的实际电压。
    (2)、防电墙技术就是在电热水器内部形成永久性电阻,电热水器经防电墙处理后,使人体承受的电压不高于20伏,保证异常漏电情况下接触热水器的人的安全。如图所示,若人体的最大电阻为20兆欧,求防电墙的电阻。
  • 2、几个小朋友在玩滑梯游戏。小朋友坐在滑梯顶端,用手轻推滑梯后,开始沿着滑梯下滑,且速度越来越大,同时感觉屁股发烫,最后到达底端时还会滑出一段距离。请说出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 3、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1)、加热一段时间后,水和沙子的温度都升高,这说明水和沙子的内能都。这些能量是通过(填“做功”或“热传递”)的方式获得的。酒精燃烧时的能量转化过程是能转化为能。
    (2)、在两烧杯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过一会儿发现装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内侧有小水珠,用手摸玻璃片,发现装(填“沙子”或“水”)的烧杯上方的玻璃片温度较高,原因是
  • 4、汽车刹车时,由于摩擦,汽车的动能转化为能并传递到地面和空气中,这些能量不能自动用来再次开动汽车,这说明能量的转化、转移具有
  • 5、在我国青藏高原有一个羊八井地热区,地热电厂承担拉萨市一部分的电力供应任务。其工作流程如图所示,则能量转化过程是内能→能→能。

  • 6、如图所示,一个静止小球从A 点沿粗糙程度相同的轨道下滑,经B 点到达C点,从A 点到达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填序号,下同);小球的重力势能;小球的机械能

    ①保持不变 ②一直减小 ③先增大后减小 ④一直增大 ⑤先减小后增大

  • 7、科学上通常用“功”和“热量”来量度物体能量的变化。

    (1)、在“使用动滑轮”的活动中,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用竖直向上的大小为10牛的拉力F 使物体A匀速上升了0.1米。若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0%,则这一过程中,克服物体A 的重力所做的功为焦,该值也是物体A 增加的机械能。
    (2)、要把质量为2千克、温度为25℃的水加热到100℃,至少需要完全燃烧克酒精。上述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填“做功”或“热传递”)的途径实现的。[已知:水的比热容为 4.2×103焦/(千克·℃),酒精的热值为 3.0×107焦/千克]
  • 8、如图所示为某防空导弹进行试射时的场景。导弹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填“增加”“减小”或“不变”),因它与空气摩擦而生热,其内能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方式来改变内能的。

  • 9、小柯在科技馆内看到许多奇思妙想和趣味实验。其中有一种六冲程引擎,这种引擎在完成四冲程工作后,会把水注入汽缸,使水瞬间变成水蒸气,从而带动活塞运动,进入第五冲程,为汽车提供动力。第六冲程是让水蒸气进入冷凝器,变成可再次注入汽缸的水。第五冲程相当于图中四冲程汽油机的。(填编号)

  • 10、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下列情形中,可能发生的是(   )
    A、出膛的子弹射穿木板,以更快的速度继续前进 B、电水壶里的水沸腾后切断电源,水会一直沸腾 C、两个斜面相对连接,小球从左斜面滚下后,会冲上右斜面 D、孤岛上被人们遗忘的一只机械表,默默地走了几十年
  • 11、如图所示,滚摆在摆动的过程中,每次上升的高度会逐渐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存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B、能量逐渐消失 C、滚摆的机械能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但总能量守恒 D、滚摆的机械能守恒
  • 12、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且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运动员奔跑 B、电扇工作 C、氢弹爆炸 D、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 13、下列方法都能使右图烧瓶内铁屑的内能增加,其中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是(   )

    A、不断晃动烧瓶 B、用酒精灯加热烧瓶 C、用手捂住烧瓶 D、将烧瓶放在烈日下暴晒
  • 14、在波音787客机加速起飞的上升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C、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 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 15、如图所示为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硫酸铜是由构成的。
    (2)、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我们有时一走进实验室就会闻到这种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 16、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极少数被反弹回来。”

    请回答有关问题:

    (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填“正”或“负”)电,1个α粒子与1个氦-4原子在构成上的差别是
    (2)、一个金原子核内有79个质子,118个中子,则金原子核外有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是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金原子结构的结论是
  • 17、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率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核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   )
    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原子核
  • 18、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碳原子结构不同 B、6000升氧气经加压后可装入40升的钢瓶中——分子被压小了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电子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分子构成不同
  • 19、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以水为原料生产氢气的方法有很多种。
    (1)、方法一:电解水法。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方法二:光解水法。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来制氢气的方法。水在接触并通过催化剂表面时,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水分解的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表示为(填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20、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给冰加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上一页 502 503 504 505 5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