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研究人员制造了一种可以在水下工作的水母机器人(如图),伞状体中放入永磁铁,给薄膜内的导体通一定电流时,薄膜能运动。下列选项与其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A、 B、 C、 D、
  • 2、小明在研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的实验中(如图),下列措施能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的是( )

    A、选择带叶子的植物枝条 B、将装置用透明塑料袋罩住 C、将枝条的下端削成斜面 D、将装置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 3、我国的动力锂电池技术持续引领全球发展。锂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模型能表示锂原子结构的是( )

    模型

    说明:

    质子

    中子

    电子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 4、下列家庭电路图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B、 C、 D、
  • 5、航天公司在制造火箭发动机部件时,经常使用氯化钛(TiCl4)作为原料。氯化钛中 Cl的化合价为-1,则Ti的化合价为()
    A、- 3 B、- 1 C、+1 D、+4
  • 6、小明利用如图实验对土壤进行研究,发现土壤变黑且有焦味。此实验想验证土壤中是否含有

    A、有机物 B、水分 C、空气 D、无机盐
  • 7、如图是小明自制的指南针,其中缝衣针针尖为N极,现将其放入水中静止时针尖指示的方向为(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 8、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今年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
    A、将塑料垃圾焚烧处理 B、利用太阳能发电 C、向河流排放工业废水 D、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 9、在学校的陶艺工坊实践课上,同学们准备动手制作日常使用的茶杯。
    (1)、工坊为同学们准备了三种不同的土壤样品,用于拉坯成型。选择可塑性好、粘结性强且烧结后致密的士壤是关键,通常选择黏土类土壤为主。下列最适合作为制陶土壤的是(  )

     

    A、 B、 C、
    (2)、在陶瓷制作过程中,同学们在工坊内实际操作时最不需要直接考虑和控制的因素是(  )
    A、干燥过程的速率与干燥程度 B、烧制时的窑炉温度与时间 C、釉料的化学稳定性与发色效果 D、陶瓷成品的网络销售渠道
    (3)、一位同学的茶杯烧制后开裂,老师认为是“揉泥”不充分。揉泥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泥料耐高温性 B、排除泥料中气泡 C、缩短窑炉烧制时间
    (4)、对烧制好的茶杯,下列检测性能的方法中,最不合理的是( )
    A、倒入沸水后触摸杯壁,检验隔热性能 B、装满水静置10分钟,检验是否渗水 C、用手触摸杯口边缘,检验是否平整 D、从高处用力摔杯子,检验是否耐摔
  • 10、图甲是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的小熊。3D打印技术就是把塑料条在喷头里加热熔化成液体,然后喷头按设定路线移动,把液体材料挤出来冷却变硬,这样一层一层堆起来,最后变成3D物体,整个过程塑料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

    (1)、该塑料是否属于晶体?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2)、若该塑料条的体积为1cm3 , 质量为1.5g,求该塑料的密度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若小熊的体积为50cm3 , 质量为60g,请通过计算判断该作品是否空心?若为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少?
  • 11、某民俗博物馆展示了图甲所示的传统糯米酿酒工艺,图乙是糯稻种子的纵切面图。

    (1)、图乙中,糯稻种子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填数字)处。
    (2)、酿酒师傅强调“蒸熟糯米后,需摊开晾凉后再加入含酵母菌的酒曲”,糯米冷却后才能加入酒曲,是为了避免;摊开晾,可以加快糯米中水分的(填物态变化名称)来调整糯米的温度和湿度,为酵母菌营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3)、糯米发酵酿酒时, 葡萄糖(C6H12O6) 中的氢元素可 100% 转化为酒精(C2H5OH)中的氢元素。现有 180g葡萄糖完全发酵,则可生产出酒精的质量为克。
  • 12、为破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一代又一代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地探索。

    材料一: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材料二:1897年,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原子内部存在带负电的电子,进而提出:原子内部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并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

    材料三: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了如下三种现象(如图1):①极个别α粒子被反弹回来 ②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③绝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方向。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请指出该观点的一处不足之处: 
    (2)、材料二中,汤姆生通过实验发现了原子内部存在带负电的电子,进而提出“原子内部还有带正电的物质”,他推理的依据是
    (3)、卢瑟福修正了汤姆生的模型,认为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心的。材料三中哪一实验现象能支持该观点?(填数字)。
    (4)、请按原子结构模型建构发展历程先后对图2排序(填数字)。

  • 13、三单乡靛蓝(化学式:( C16H10N2O2)是一种天然染料。提取靛蓝的传统方法是收割蓝草茎叶,经浸泡、发酵等程序,让茎中的吲哚酚类有机物质在酶作用下生成靛蓝。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1)、吲哚酚类物质是通过茎中的管运输到植物体各个部位的。
    (2)、靛蓝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3)、262 克靛蓝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 14、某项目化学习小组为能够直接测量液体的密度,制作了“简易密度计”。

    【原理探析】

    I:用托盘天平测量不同液体各 100g(如图1 所示 ),步骤如下:

    (1)、步骤③中应加入的砝码质量a克应为克。

    Ⅱ:利用量筒测量100g不同液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各液体的密度。相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液体种类

    质量/g

    体积/ ml

    密度 g/cm3

    100

    100

    1

    酒精

    100

    125

    0.8

    盐水

    100

    80

    1.25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液体体积与密度的关系是

    【产品设计】

    小组同学模仿托盘天平结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简易密度计”,即:将两个相同的自制量筒对称挂于简易支架两侧,先在右侧量筒中倒入100毫升水,再向左侧量筒中加入待测液体至支架平衡后,即可从左量筒刻度上读出密度值(把体积刻度转化为相应密度值刻度)。

    (3)、左量筒50mL 刻度处应标定的密度值为
    (4)、结合托盘天平测量原理,为了提升密度计测量的准确性,请为此产品提出一种可行的改进方案
  • 15、某项目化学习小组以“冬日道路除雪”为主题展开探究。观察发现大雪后路面易结冰,环卫工人往往撒除雪剂(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来加速冰的熔化,保障交通安全。为探究除雪剂原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取适量蒸馏水,制成碎冰(标记为:冰A)。

    ②组装实验装置(如图甲),将冰 A放入小烧杯中,用稳定热源加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温度,绘制成温度一时间图像(图乙中的曲线 A)。

    ③取等量蒸馏水,加入适量氯化钠配制成淡盐水,制成碎冰(标记为:冰B)。

    ④将冰B放入同一装置,用相同的稳定热源加热,记录温度并绘制图像(图乙中的曲线B)。请回答:

    (1)、雪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固态降水。水蒸气凝华成雪的过程中需要(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观察图乙中曲线 A和B:

    a: 冰A 的熔点是℃。

    b:分析0——2min阶段,结合“使用相同热源”这一条件。比较“冰A”和“冰B”的吸热能力(温度改变的难易程度)并说明理由:

    (3)、对比曲线A和B 可以得出结论:加入氯化钠后,冰的熔点会(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4)、请结合上述结论解释:长时间的极端低温天气状况下,一般不使用除雪剂进行除雪的原因
  • 16、某研习小组为探究影响绿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利用锥形瓶、瓶塞、绿豆种子、纱布、水、恒温箱等器材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①选取健康、饱满、大小相似的绿豆种子80粒,随机分成4组,每组20粒。

    ②取4个相同的锥形瓶,编号为甲、乙、丙、丁。每个瓶中放入4层纱布,将每组20粒种子分别均匀放在相应锥形瓶的纱布上。

    ③按下表设置各组的处理条件,将甲、乙、丙三组置于25℃恒温箱中,丁组置于2℃恒温箱中。3天后观察并记录各组种子的萌发情况。

    实验组别

    种子数量

    条件

    温度 /°C

    种子萌发情况

    20粒

    纱布潮湿、充足的空气

    25

     

    20粒

    纱布干燥、充足的空气

    25

     

    20粒

    纱布潮湿、种子完全浸没水中

    25

     

    20粒

    纱布潮湿、充足的空气

    2

     

    请回答:

    (1)、选饱满的绿豆种子是因为绿豆种子萌发需要(填种子结构)提供营养物质。
    (2)、设置甲组和丙组进行对照的目的是探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乙组和丁组能否形成一组对照实验?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4)、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请预测 3天后各组种子中不能萌发的组别是
  • 17、某研习小组为探究植被覆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装置(两木盒规格相同,倾斜角度均为30°)

    【实验步骤】

    ①甲盒铺设带草皮的表土,乙盒铺设等量裸土;

    ②固定木盒倾斜角度,下端放置收集盆

    ③用相同喷壶在距土体相同高度处,以相同流量洒水5分钟

    ④测量并收集数据

    【问题分析】

    (1)、洒水模拟的自然环境条件是
    (2)、步骤③中强调“相同喷壶”“相同高度”“相同流量”的目的是
    (3)、若测得甲组收集盆中泥沙质量显著小于乙组,则可得实验结论是
    (4)、【拓展探究】

    为探究“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需增设丙组实验:

  • 18、某研习小组进行了“解剖和观察花”的探究实践。用镊子由外向内逐层剥下百合花的各部分,并把它们按照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顺序,自下而上粘在白纸上。

    (1)、观察雄蕊结构,用手捏一捏花药,手指上会沾着淡黄色粉末状物质,这是
    (2)、观察雌蕊结构,用刀片纵向剖开子房,用观察子房内的胚珠。
    (3)、如图是小组同学制作的百合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评价量表的两项指标对作品等级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完整

    结构较完整,缺少1~2个结构

    结构不完整,缺少2个以上结构

    指标二

    结构注释正确

    1~2个结构注释错误

    2个结构以上注释错误

    (4)、通过观察可知,一朵花中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理由是
  • 19、利用科学中的图象可以更加直观简洁地展示各种科学量间的关系。

    (1)、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两种液体科学量间关系的有。

    A、 B、 C、 D、
    (2)、为了测定甲液体的密度,小东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如图所示的m—V图像。请回答:

    ①量杯的质量为g。

    ②甲液体的密度为kg/m3

  • 20、小东使用托盘天平按规范操作测量了一只小苹果的质量,并对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整理归纳。

    (1)、图甲是天平使用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正确的顺序是(用数字排序)。
    (2)、称量前,分度盘指针偏转情况如图乙所示,接下来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3)、小东最终测得小苹果质量是54.4g,则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正确的图是(   )
    A、 B、 C、 D、
上一页 456 457 458 459 4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