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甲杯中橡皮泥沉入水底,乙杯中橡皮泥浮在水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大小F>F B、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大小F=F C、甲、乙杯中液面高度h>h D、甲、乙杯中液面高度h< h
  • 2、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放入茶叶,再倒入开水,茶叶先漂浮在水面上,过一段时间,茶叶逐渐下沉到杯底。

    (1)、茶叶漂浮在水面,是因为浮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
    (2)、茶叶匀速下沉阶段(不考虑水的蒸发),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3、圆柱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均处于漂浮状态,如图所示。圆柱体在两液体中所受浮力依次是F1和F2 , 则(    )

    A、ρ1>ρ2  F1>F2 B、ρ1<ρ2   F1<F2 C、ρ1<ρ2    F1=F2 D、ρ1>ρ2    F1=F2
  • 4、小京洗水果时,发现体积较小的橘子漂浮在水面上,而体积较大的杧果却沉在水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橘子的密度小于杧果的密度 B、橘子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 C、橘子受到的重力大于杧果受到的重力 D、橘子受到的浮力大于杧果受到的浮力
  • 5、某项目化学习小组从课堂中了解到盐溶液能导电。小组成员拿了一根弹性很好的乳胶管,里面灌满一定浓度的盐水,两端用金属圆片电极密封,形成一段封闭的盐水柱,长度20cm。在老师的指导下,选用了下列器材,对盐水柱的电阻进行探究(过程中盐水柱温度变化和化学变化不计)。

    【器材选择】学生电源12V,电流表(0~5mA),电压表(0~3V,0~15V),滑动变阻器(0~10kΩ)。

    【电路连接】小组成员设计了电路图,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1)、根据实验要求,用笔画线作为导线完成实物图的连接。

    【实验数据】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行,测得多组数据如表。

                   实验记录表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表示数/V

    3.6

    7.2

    10.2

    电流表示数/mA

    1.25

    2.40

    3.48

    盐水柱电阻/kΩ

    ?

    3.00

    2.93

    (2)、分析表中三组数据,该盐水柱的电阻为k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有小组成员提出,金属丝的电阻与金属丝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盐水柱的电阻是否也与这些因素有关?

    【实验方案设计】

    ①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小组成员利用乳胶管弹性好的特性,通过拉长乳胶管来改变盐水柱长度,进行探究。

    你觉得此实验方案设计①(选填“是”或“不”)合理,请说明理由:

    ②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③探究盐水柱的电阻与盐水浓度的关系……

  • 6、小科用如图电路探究“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电阻R1和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    )

    A、7.5V、1.5V B、6V、1.5V C、1.5V、7.5V D、1.5V、6V
  • 7、学习了《质量测量工具的进化》的STEAM课程,小敏认识并使用了台秤(如图),发现指针偏转角度与所测物体质量成正比。根据台秤示数变化规律,小敏想选用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来反映所测物体质量大小,设计的电路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 8、把带电的小球悬挂起来后,发现有图甲、图乙、图丙三种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两球带同种电荷 B、图乙中两球带同种电荷 C、图丙中两球带等量的不同种电荷 D、上述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 9、利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其中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 1A”。依次将阻值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

    实验组别

    1

    2

    3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4

    0.2

    0.1

    (1)、完成第一组实验,断开开关,拆下5Ω的电阻,改接10Ω的电阻。继续操作有以下四步:

    ①闭合开关。

    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

    ③记录电流表示数。

    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适当位置。

    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

    (2)、上述操作④中判断滑片已处于适当位置的依据是
    (3)、依据表中数据作出了下列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B、 C、 D、
    (4)、要完成本次实验,电源最多只能将节干电池串联。
  • 10、如图甲所示是一个电子拉力计原理图。硬质弹簧右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起(P与 R1间的摩擦不计)。电压表量程为0~3V,ab是一根长为6cm的均匀电阻丝,阻值. R1=30Ω,电源电压U=6V。

    (1)、要保证电压表能正常工作,电路中R0至少应为
    (2)、当拉环不受拉力时,滑片P处于a端,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读数为
    (3)、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ΔL与所受拉力F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 R0=45Ω,通过计算说明,开关S闭合后,当电压表指针指在0.8V处,作用在拉环上水平向右的拉力为多大?此拉力计的量程为多少?
  • 1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中,小军分别画出了电阻R1和R2的I-U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R1与R2两端的电压为0时,它们的电阻也为0 B、用不同的电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不一样 C、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D、R1与R2的阻值之比为1:2
  • 12、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过程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应观察(    )
    A、滑动变阻器滑片 B、电流表示数 C、电压表示数 D、电阻
  • 13、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5 A,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则通过小灯泡L1、L2的电流分别是(    )

    A、0.3A 0.2 A B、0.2A 0.3A C、0.5A 0.3A D、0.5A 0.2A
  • 14、某项目学习小组计划设计一款可温控电风扇,如图甲所示。Rₓ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乙所示。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

    【工作原理】开关S1闭合,开关S连接 bc,接通控制电路,当室温达到3 30C时,电磁继电器吸引衔铁,动触头上弹,工作电路接通,电风扇运转;当室温低于 22C时,电磁继电器断开衔铁,动触头弹回,工作电路断开,电风扇停止运转。

    (1)、【产品制作】根据电路图的工作原理,若开关S1闭合,开关S连接 ab,温控模式(选填“能”或“不能”)实现。
    (2)、【产品测试】温控模式下,当控制电路的电流为10~100mA时,电风扇均处于运转状态。

    【产品评价】项目小组制订了项目成果评价表,如表是部分指标的评价内容。依据项目成果评价表,针对“指标2”评价该作品的达成情况的等级是良好,你认为评价的理由是

    指标内容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1

    能否温度控制或人工控制电风扇的启动或关闭

    既能温度控制,又能人工控制

    能温度控制,但不能人工控制

    不能温度控制,但能人工控制

    指标2

    电风扇的风速是否可调

    风速是可调的且连续变化

    风速是可调的但不连续变化

    风速不可调

    (3)、【产品迭代】某同学提出对方案进行适当的升级改造,欲使电风扇运转的临界温度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调节。为达成该设计的迭代升级,以下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
    A、在控制电路中接一个滑动变阻器 B、电磁铁选用匝数可变的线圈 C、改变工作电路中变阻器的阻值 D、将控制电路的电源改成电压可调的电源
  • 15、如图所示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神奇转框”,转框的上部中央与电池正极相连,下部紧贴在与电池负极相连的柱形物两侧,该转框可以绕电池持续转动。下列实验原理与该神奇转框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 16、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容易造成二氧化碳含量偏高,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R2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 CO2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室内( CO2气体含量升高到一定浓度时,工作电路中的排风扇开始工作,把室内气体排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电路时要实现自动换气功能,排风扇应连接在工作电路中的位置。
    (2)、要使排风扇在二氧化碳浓度更低时就能开始工作,以下几种改进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增加电磁铁线圈匝数 B、控制电路中再串联一个电阻 C、把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上移
  • 17、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发现了电流的磁现象。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电路(ab为直导线)和小磁针验证奥斯特实验。

    (1)、小磁针静止后,应将直导线 ab (选填“垂直”“平行”或“任意”)置于小磁针上方。
    (2)、该兴趣小组同学正确放置小磁针和直导线后,闭合开关,观察到小磁针偏转不明显,若要使小磁针偏转角度变大,接下去的具体操作是
    (3)、若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断开开关,将电源正负极对调,保持滑片位置不变,闭合开关,观察小磁针偏转方向。该操作基于的假设是
    (4)、若兴趣小组同学将小磁针取走,则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选填“不存在”或“仍存在”)。
  • 18、下列现象的说明正确的是(    )

    A、图甲说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U形磁铁类似 B、图乙中只改变电流的方向,测力计的示数变小 C、图丙中U形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在靠近磁极处分布得比较密 D、图丁中小磁针的N极指向地理南极
  • 19、小科对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感到好奇。查阅资料后得知:充电时充电器内的发射线圈产生磁场,手机内的接收线圈会产生感应电流给电池充电,结构如图甲。学过电磁感应原理的小科提出疑问:手机和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都不动,并没有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为何会产生感应电流?对此,他设计了图乙实验进行验证。

    (1)、闭合开关后灵敏电流计指针没有发生偏转。小科认为,可能是P线圈中的电流过小,于是他将滑片向左移。他的这一操作基于的猜想是
    (2)、滑片左移后,仍未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但在断开开关、闭合开关、移动滑片时,灵敏电流计指针有明显偏转。请教老师后得知,当闭合电路围成的平面内,磁感线数量发生改变时,电路中能产生感应电流。请根据上述事实,解释在该实验中若导体 ab上下运动,则闭合电路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的原因(图丙):
    (3)、小科发现不同情况下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不同。他猜测与Q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改变有关,于是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请判断小科的说法是否正确,并合理选择表中的两次实验说明理由:

    操作序号

    开关及滑动变阻器状态

    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

    1

    开关由断开变为闭合

    向左

    2

    开关由闭合变为断开

    向右

    3

    开关闭合,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4

    开关闭合,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5

    开关闭合,滑片不移动

    不偏转

    6

    变正负极,闭合开关,滑片向左移动

    向左

    7

    变正负极,闭合开关,滑片向右移动

    向右

  • 20、材料一:1825年,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做了如下实验:他将一个能反映微小变化的电流表通过导线与螺旋线圈串联成闭合电路,并将螺旋线圈和电流表分别放置在两个相连的房间,如图所示。他将一块条形磁铁插入螺旋线圈内后,跑到另一个房间里,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进行多次实验,他都没有发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材料二: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切割磁感线的时候,发现导体中产生电流,从而

    实现了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愿望。

    (1)、科拉顿、法拉第等物理学家相继进行如材料所说的实验研究,是基于的科学猜想。
    (2)、科拉顿的实验中,(选填“已经”或“没有”)满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要使他能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偏转,你提出的一种改进方法是
上一页 420 421 422 423 4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