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NH4Cl、KNO3是两种盐。30℃时,NH4Cl的溶解度为41.4g,KNO3的溶解度为45.8g。取这两种盐各22g,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盐A是NH4Cl 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解的盐A溶解 C、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 2、20℃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如图甲;加入20g水,充分搅拌后如图乙;再加入10g水,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D、乙→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 3、为拓展能量来源,我国推广种植一种“生物柴油”树————麻疯树,其果实含有果仁油。果仁油常用有机溶剂通过浸取法提取,主要过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粉碎果仁能加快果仁油的溶解 B、加热溶解时温度升高,果仁油溶解度变大 C、过滤利用了果仁油与滤渣的溶解性不同 D、蒸发过程中果仁油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 4、2021年3月,中央委员会第九次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从而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如图甲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和全球平均气温的关系图。

    (1)、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如图甲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
    (2)、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①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微型藻类是(选填“真核”或“原核”)生物,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作用实现固碳。

    ②固碳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岩中,最终与岩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固态的石头碳酸盐。这种固碳方式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如图乙是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能。甲醇合成时,若碳元素全部来自于二氧化碳,则制取10t甲醇需要消耗二氧化碳t。(CO2转化成甲醇的方程式为: CO2+3H2\xlongequal

    (3)、交通领域的“以电代油”可以实现“减碳”目标。如图丙为某纯电动汽车与某燃油汽车的相关数据,请回答:

    ①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会向空气中减少排放kg二氧化碳 (ρ=0.7×103kg/m3,结果精确到0.1)。

    ②从获取电能的各种方式看,相对于燃煤发电,符合“减碳”理念的是发电。

  • 5、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
    (1)、上述四种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2)、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航天员和设备的安全。
  • 6、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甲、乙、丙都是有机物 C、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 D、该反应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 7、价类图是以元素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它能将散乱的科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整体认知。如图是含碳元素物质的价类图,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
    (2)、写一个C→E的化学方程式:
    (3)、如图所示的物质相互转化关系中,涉及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改变的反应类型有____(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 8、2023年5月23日—26日,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于在我国佛山举行,大会聚焦双碳战略下全球氢能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目前有科学家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和氧气实现“制氢”;在“储氢”领域,可以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实现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和“储氢”。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制氢”过程中用激光使水分解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2)、上述“储氢”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用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
    (1)、金属锆熔化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在850℃条件下,镁(Mg)与四氯化锆(ZrCl4)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发光、发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可燃物只要满足将温度升高到着火点之上或与氧气接触两个条件中之一就可燃烧 C、能发生缓慢氧化的物质,都能发生自燃 D、火灾自救的方法之一是用湿布捂住鼻口匍匐前进
  • 11、我们做家务劳动不仅能减轻父母负担,还能将科学知识学以致用。
    (1)、洗涤铝制容器时,不能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表层膜,导致铝继续被空气氧化。
    (2)、烹饪时如遇油锅着火,灭火的措施是用锅盖盖灭,可隔绝 , 以免引起火灾。
  • 12、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 13、小金设计了一款在缺氧环境或在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逃生时使用的自救呼吸器。其设计思路如图甲所示,自救呼吸器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其中箭头方向表示气体流动方向)。

    (1)、呼吸气路的设计:自救呼吸器使用时,需用鼻夹夹住鼻子,用嘴咬合呼吸软管进行呼吸。在正常呼气时,单向阀A和B的开闭情况是(选填“A打开,B闭合”或“A闭合,B打开”)。
    (2)、生氧药品的选择:小金查阅资料发现超氧化物(用MO2表示,其中M为+1价)可与人呼出气体中的( CO2H2O反应生成O2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MO2+2H2O=4X+3O2, 4MO2+2CO2=2M2CO3+3O2,则X的化学式为。500g超氧化钾( KO2和500g超氧化钠(NaO2)的生氧性能如图丙所示。小金依据人正常呼吸时需要生氧药品的生氧速度不低于1 L/min,并结合自救呼吸器的结构和生氧药品的生氧性能,选取了KO2作为生氧药品。选取KO2的优点是(写出1点)。
    (3)、影响自救呼吸器有效防护时间的因素有____(选填序号)。
    A、生氧药品的质量 B、外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C、外界氧气浓度 D、生氧药品的种类
  • 14、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发生反应,下面我们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一反应。

    (1)、宏观分析:如图甲,将天平调平,取下锥形瓶,挤压胶头滴管,再将锥形瓶放回托盘。观察到反应后天平 , 得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变。
    (2)、微观分析:如图乙表示反应前后锥形瓶内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其中的“◯”表示(填离子符号)。
    (3)、建立模型:NaOH+HCl=NaCl+H2O

    定量分析:反应过程中消耗的氢氧化钠和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比是

  • 15、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4.0

    2.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2.0

    x

    1.9

    A、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x=20.1 C、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 D、乙是催化剂
  • 16、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X+6O2=点燃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
    A、C4H4S B、C4H6S C、CH4 D、C4H8S
  • 17、“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地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力,其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观:甲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能量观:该反应能获得清洁能源 C、微粒观:三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变化观:HCOOH=H2↑+CO2
  • 18、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C、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3 D、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 19、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石蜡熔化前后,其质量不变 B、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C、木材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木材的质量小 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铜丝的质量大
  • 20、小科参加学校开展的“自制简易显微镜”项目化学习活动,他利用2块放大镜(A和B)、纸筒、光盘、平面镜和可升降支架等材料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如图甲)。通过适当调节支架高度,调整标本和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项目化评价小组制定的自制简易显微镜评价表如表。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能精细调节像的清晰度

    能粗略调节像的清晰度

    无法调节像的清晰度

    指标二

    对像的大小和亮度都能进行调节

    只能对像的大小或亮度进行调节

    对像的大小和亮度都不能进行调节

    (1)、放大镜A相当于实验室光学显微镜中的(填结构名称)。
    (2)、产品调试:小科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细胞时,视野内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获得像的清晰度如丙图所示,他接下去的操作是。当观察黑藻叶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如图丁所示,则其实际流动的方向是方向。
    (3)、根据“指标二”,小科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被评为“待改进”。为使“简易显微镜”的“指标二”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简易显微镜”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上一页 414 415 416 417 4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