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将宏观与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如图为硫元素的某种微粒,写出该微粒的符号
    (2)、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 从微观角度看,A图表示3(填化学式),B中每个分子由个原子构成。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填字母序号)。

  • 2、“蓝色妖姬”是一种人工染色而成的花卉,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时,用蓝色染料浇灌花卉,让花吸水的同时,将色剂吸入开出蓝色花朵。小科为了研究染料是通过哪里将花染色的。他将三支白玫瑰枝条放入装有稀释的蓝墨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阳光下照射。

    (1)、待枝条基部颜色有变化后,取出枝条洗净,横切枝条进行观察,发现茎横切面上只有图乙中的B部分成蓝色,则B是茎中的哪个部位。该部位中运输水分的结构是。  
    (2)、对枝条进行纵切,用放大镜观察茎的纵切面,发现蓝色的部位从基部到顶部越来越淡,据此推测染料随着水分在茎内部的运输方向为
  • 3、如图为实验室称量物体质量的情形.

    (1)、甲图改正错误后,分度盘的指针如图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小科用已经调节好平衡的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部分操作过程如图乙所示,使用了10克砝码1个,5克砝码1个,图乙中还有 一 个 错 误 ,   这 个 错 误是  ,则木块的实际质量应  为 g。
    (3)、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时候可 能 造 成 测 量 结 果 偏 大 的是____。
    A、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侧就停止移动平衡螺母 B、使用生锈的砝码(质量比标准质量大) C、测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开始读数 D、使用已磨损的砝码
  • 4、请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填空:
    (1)、2个氮分子:; 
    (2)、3个硫酸根离子: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与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5、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图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液体的质量越大,密度也越大 B、液体甲的密度是 1.25×103千克/米3 C、当体积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质量比是5:4 D、当体积为100厘米3时,液体乙的质量为100克
  • 6、如图是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从外到内可以大致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B、若我们把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类比的话,那么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地壳 C、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C层中 D、岩石圈包括A所示圈层和B所示圈层的顶部
  • 7、哈尔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试“泼水成冰”游戏, “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中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     )

    A、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升华需要吸热 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霜的形成 D、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 8、小航将自己的血液分别滴在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食盐水中,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丙中红血球的细胞状态(红血球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结果如表所示。根据此结果,比较三种食盐水的浓度,下列正确的是(     )

    编号

    细胞状态

    细胞破裂,只剩细胞碎片

    细胞萎缩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 9、下列关于密度、质量、体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铁比铝“重”,  “重”指的是铁的质量比铝的质量大 C、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为定值
  • 10、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硝酸铵的化学式:NH42NO3 B、NO2:表示二氧化氮里有2个氧原子 C、Fe2O3;表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D、H:既可以表示一个氢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
  • 11、如图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生物体是青蛙,过程②要经历变态发育 B、若生物体是家蚕,过程②要经历三个阶段 C、若生物体是鸡,完成①过程要进行抱对 D、若生物体是桃,受精卵会发育成种子
  • 12、X2+、Y2-核外都有10个电子,下列对于 X、Y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X、Y的原子核外都有 10个电子 B、两种离子共有20个质子 C、X、Y的原子核内各有10个质子 D、X的核电荷数小于Y的核电荷数
  • 13、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 (俗名映山红 )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杜鹃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C、杜鹃花有上皮、营养、输导、机械等几种组织 D、杜鹃和杜鹃花都有多种组织和器官
  • 14、甲、乙、丙、丁四幅图所示情境及其描述,能够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

    A、甲图中,抽掉玻璃板,瓶内气体颜色最后变得均匀 B、乙图中,两个铅柱洗净紧压后结合在一起很难分开 C、丙图中,百花盛开, 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 D、丁图中,水和硫酸铜溶液,静置十天后分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 15、病毒种类繁多,增殖速度快,给人类以及各种饲养动物和栽培作物带来了极大危害,下列病毒增殖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④①⑤③②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④③⑤②
  • 16、蜂蜜具有抗菌消炎、润喉止咳和调节肠胃等功能,深受人们喜爱。某项目化学习小组选择衢州地区出厂的洋槐蜜进行如下研究。

    (1)、查阅资料:洋槐蜜色泽微黄,具有一定的粘性,常温下为液态,具有清淡的槐花香味,常温下不易结晶,高温时易分解产生酸性物质。据此写出洋槐蜜的一条物理性质:
    (2)、密度测量:

    I.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零刻度,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1所示,要使天平平衡,他接下去的操作是

    Ⅱ.将空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32g;

    Ⅲ.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洋槐蜜,如图2所示,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IV.将烧杯中的洋槐蜜倒入量筒中,读出液体的体积如图3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洋槐蜜的密度(写出计算过程)。

    (3)、误差分析:小科认为根据该实验方法测得的密度值比实际值大,则造成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的原因是:
    (4)、方案改进:为了解决测量误差,小衢同学决定用天平和两个规格完全相同的注射器,制作一个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秤”。使用时,只需要利用两个注射器抽取体积相同的待测液体和水,分别放在天平的左盘和右盘,然后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就可以计算出待测液体的密度。

    ①在测量洋槐蜜的密度时,两个注射器抽取的洋槐蜜和水的体积都为10mL,游码的示数如图4所示,则该洋槐蜜的密度为g/cm3

    ②项目化学习小组对优化“密度秤”的方案进行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按照上述实验步骤无法测出比水的密度还小的液体密度

    B.若换用最小刻度值为0.1g的天平,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C.若两个注射器抽取的液体减小至5mL,可以增大该“密度秤”的量程

    D.若在天平的横梁标尺上标注该“密度秤”的刻度,刻度是不均匀分布的

  • 17、人类对原子和元素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材料一:图1是早期地质学家针对已发现的26种元素提出的“螺旋图”,图2是门捷列夫于1869年绘制的第一张元素周期表(部分)。

    材料二: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①a粒子源: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当a粒子穿过金箔后,射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的闪光点。

    ④显微镜:从不同角度观察α粒子到达荧光屏情况。

    材料三:2025 年3月,中国科学家在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中发现了大量的氦-3。氦-3是全球公认的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请回答:

    (1)、现代元素周期表主要按照质子数进行排列,材料一中图1和图2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排列的主要依据是:
    (2)、材料二的实验中观察到荧光屏上闪光点最多的位置是(选填“a”或“b”或“c”)。
    (3)、材料二中选择的金箔重叠了3000层原子,但卢瑟福仍然能根据实验现象建构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更充分地证明了原子内部结构特点是
    (4)、卢瑟福提出的核式结构模型并不完善,后来科学家继续对原子结构模型进行完善和修正,你知道科学家继续完善和修正的内容有。  (写出一点即可)
    (5)、利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人们发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图4为氦-4原子的结构模型图,请参照图4,在方框内绘制氦-3原子的结构模型图。
    (6)、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认识历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
    A、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发展的 B、观点只要被普遍接受就一定是正确的 C、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多角度研究 D、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几代科学家的努力 E、物质世界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 F、科学家早期的错误研究都是无价值的
  • 18、孕妇在孕期饮酒会导致胎儿患上胎儿酒精综合症(FAS),胎儿会表现出生长发育迟缓、面部畸形、神经系统损伤等症状。为了研究酒精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小科利用斑马鱼开展模拟实验。斑马鱼的早期胚胎(如图)具有透明、发育速度快等特点。

    实验步骤如下:

    I.选取500枚发育正常的斑马鱼胚胎。

    Ⅱ.取一定量斑马鱼胚胎培养液平均分为5组,加至①~⑤培养容器中。在②~⑤培养容器中分别加入不同量的酒精,使培养液中的酒精浓度分别为0.01%、0.1%、1%、10%。

    Ⅲ.在①~⑤培养容器中各放入100枚斑马鱼胚胎,培养72小时后,观察并记录如下:

    组别

    酒精浓度

    0

    0.01%

    0.1%

    1%

    10%

    死亡率/%

    0

    0

    0

    9

    100

    循环系统畸形率/%

    0

    1

    9

    88

    /

    (1)、选择透明的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对象的原因是
    (2)、通过实验,小科得出的结论是
    (3)、孕妇饮酒后,酒精通过、脐带由母体进入胎儿。②和③实验结果表明,酒精浓度低不会导致胚胎死亡,因此有些人认为孕妇可以少量喝酒。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4)、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化学式为( C2H6O;工业生产中有一种重原料——二甲醚,其化学式也为 C2H6O, , 但它是一种无色气体且具有较高的毒性。这两者化学式相同,化学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
  • 19、小科补全了带电原子团化合价,如下表:

    原子团

    原子团符号

    带电情况

    化合价

    硝酸根离子

    NO3-

    -1

    -1

    硫酸根离子

     SO42-

    -2

    -2

    铵根离子

     NH4+

    +1

     +1

    碳酸根离子

     CO32-

    -2

    -2

    请回答:

    (1)、通过所学方法计算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的过程如下:

    ①计算铵根离子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结合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中氮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结果谈谈你的发现:

    (2)、硝酸铵 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含氮化合物),适时适量施加氮肥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①利用表格中的带电原子团写出另一种氮肥的化学式:

    ②尿素CONH22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氮肥,等质量的尿素和硝酸铵,哪种氮肥提供的氮元素质量更大?(写出计算过程)

  • 20、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它既反映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又能指导农作物种植和管理。小科为探究水稻萌发的最适宜温度,设计实验如下:

    材料:选取饱满水稻种子100粒,清水浸泡后随机分成4组。

    处理:Ⅰ.取4个培养皿,标为A、B、C、D四组,在每个培养皿中放入湿润滤纸,将水稻种子放入后再盖上一层湿润滤纸。

    Ⅱ. 将A、B、C、D 四个培养皿分别放入10℃、20℃、30℃、40℃恒温箱中培养。

    记录:每天补充蒸馏水保持适量水分,在第2、4、6天统计种子萌发数。

    组别

    温度

    第2天萌发率

    第4天萌发率

    第6天萌发率

    A

    10℃

    0%

    5%

    12%

    B

    20℃

    18%

    65%

    88%

    C

    30℃

    52%

    93%

    97%

    D

    40℃

    24%

    43%

    51%

    请回答:

    (1)、水稻种子是由水稻花中的发育而来,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2)、小科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30℃是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度。请你判断小科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小科在某次实验中发现种子萌发到第2天时,根的长度竟然达到10mm(正常值约为3~5mm),小科在后续实验中应该做的是____。
    A、偷偷删除该组实验数据 B、重复实验继续收集数据 C、如实地记录并分析原因 D、将实验数据改为正常值
    (4)、长江流域早稻育苗常遇“倒春寒”  (气温骤降至 10C以下),为维持种子萌发温度,小科利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地表(右图)进行保温并达到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结果发现大部分种子都未萌发,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上一页 403 404 405 406 4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