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 EO 射向平面镜上O 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多次改变光束入射角度,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

    15°

    30°

    45°

    60°

    75°

    反射角

    15°

    30°

    45°

    60°

    75°

    ①本实验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是:(填序号);

    A.得出普遍的规律    B.减小误差

    ②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2)、如果让光线逆着 FO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3)、在图乙中,将纸板 B沿 PQ 剪开,把纸板 B的上部分沿 NP 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 B 上观察到下部分有反射光线,上部分(填“有”或“无”)反射光线,这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 2、A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物块,质量为300g,棱长如图甲所示。B为内部平滑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底面积为300 cm2 , 高为15 cm,如图乙所示。A、B 均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水的密度为 1.0×103kg/m3 , g取10 N/ kg。

    (1)、求A 的密度;
    (2)、图甲中A对地面的压强为p1 , 将A 放入B 中后,B对地面的压强为p2 , 且. p1:p2=5:2,求 B的质量。
  • 3、如图甲所示,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对长木板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 F,使木板沿着与桌子长边缘平行的方向缓慢向右做直线运动,直到木板的 14长度伸出桌面时停止运动,此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强p与木板被推动的距离x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木板宽为0.25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长木板的底面积为0.25 m2 B、当x=0.26m时,木板对桌面的压强为37.5 Pa C、当x=0.30m时,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为9 N D、移动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先不变后增大
  • 4、如图所示,每块砖的质量相等,长、宽、高分别是 40 cm、20 cm、10cm,以三种方式摆放在水平地面上。比较地面受到压强p、P、P的大小,正确的是 ( )

    A、P>P>P B、p>p>p C、P>P>P D、p>p>p
  • 5、如图所示,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对雪橇的水平拉力为100 N。

    (1)、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处于(填“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
    (2)、货物和雪橇保持相对静止且两者的接触面水平,不计空气阻力,则雪橇对货物的摩擦力为N
  • 6、创新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已校零)、带悬挂细线的溢水杯(定制),自制液体密度快速测量仪。其说明书如虚线框内容所示。

    液体密度快速测量仪使用说明书

    ①竖直悬挂液体密度快速测量仪,如图乙所示;

    ②向溢水杯内缓缓倒入待测液体,直至溢水口有液体溢出,即认为溢水杯装满液体;

    ③读出测量仪指针所指的密度值,即为待测液体的密度,如图丙所示,液体的密度为 1.0×103kg/m3

    g取10 N/ kg,问:

    (1)、溢水杯受到重力大小为N。
    (2)、溢水杯装满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为
    (3)、若在读数前溢水杯意外晃动,将导致测量值真实值。遇到此种情况,解决办法为
  • 7、一本字典静止在水平桌面上,O为其重心,请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 8、如图所示,摆球向右摆动到最高点,画出此时摆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 9、2024年5月,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微尺寸昆虫仿生机器人,机器人身体最长尺寸仅有2个食指指甲的宽度,大约cm,如图所示。“昆虫”机器人前腿长后腿短,它前进的动力是靠两个前腿振动击打地面获得的,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的。

  • 10、体重超标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为了动态监测学生的体重情况,某班级科技创新小组设计了一台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的简易体重计,其电路如图甲所示。已知电源电压恒为9 V,电流表量程为0~0.6A,力敏电阻R 的阻值与所受到的压力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当体重计空载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18 A。忽略踏板的重力,求:

    (1)、当体重计示数为600 N时,电路中的电流。
    (2)、体重计所能测量的最大体重
  • 1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待测电阻Rₓ的阻值,图中电源电压恒为6 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 Ω。

    (1)、正确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移至(填“A”或“B”)端。
    (2)、实验过程中向左移动滑片 P,电压表的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测量多组电压和电流值的目的是
    (4)、若 Rx为10 Ω,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
  • 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探究盐水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他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A.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

    B.可能与盐水的液柱横截面积有关。

    C.可能与盐水的液柱长度有关。

    他们利用玻璃管(管中带有接线柱的金属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电源、开关、小灯泡、导线等器材,组装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兴趣小组同学通过注水口向玻璃管内注满盐水,闭合开关后灯泡发光;根据小灯泡的亮度可以判断盐水的电阻大小,下面实例中也是运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____。
    A、学习电流时,将电流比作水流 B、用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 C、利用小车运动距离研究牛顿第一定律
    (2)、探究猜想A 时,为了增加盐水的浓度,可向玻璃管中添加(填“盐”或“清水”)并搅拌均匀。
    (3)、在探究猜想 B时用注射器缓慢地从玻璃管中抽取部分盐水,保持活塞不动,之后观察小灯泡亮暗,接着探究猜想C时,兴趣小组调节活塞使之(填“向中间”或“向外侧”)移动到合适位置时,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请问何为合适位置?
  • 13、如图所示,要使电阻 R1和R2并联,电路中应闭合的开关是;要使电阻R1 和 R2串联,电路中应闭合的开关是

  • 14、如图所示,灯L1、L2的电阻分别为R1、R2 , 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R0 , 灯的电阻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在变阻器的滑片P 由a端向b端移动的过程中,灯L1、L2的亮度变化情况是    (   )

    A、当 R2>R0时,L1变暗,L2变暗 B、当 R2>R0时,L1先变暗后变亮,L2先变亮后变暗 C、当 R2<R0时,L1先变暗后变亮,L2先变亮后变暗 D、当R20时,L1先变暗后变亮,L2不断变亮
  • 15、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小李发现实验器材中的金属丝只有一根,其他器材足够。如果要他用现有器材完成下面的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则他不可能完成的是    (   )
    A、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 B、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C、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 D、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 16、多地火车站已实施“验检合一”,乘客只需通过验票闸机“一道闸”,当身份信息和人脸信息都符合时,电动机转动,打开闸门,就能直接进站,进站速度明显提升,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 17、如图是小明同学研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特点的实物电路图,当开关闭合时,灯L1不亮,灯L2亮,电流表的指针明显偏转,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则故障原因可能是(   )

    A、L1 灯座两接线柱直接接触了 B、L1灯丝断了 C、L2灯座两接线柱直接接触了 D、L2灯丝断了
  • 18、如表是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1)、从表中可知,随温度升高氯化铵的溶解度
    (2)、60℃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0g氯化铵,充分搅拌,得到氯化铵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结果保留1位小数)。
    (3)、①A 烧杯中是 70 ℃时,溶剂为 100g的氯化铵不饱和溶液,经过如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考虑水分的蒸发),C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g。

    ②70℃时,将A烧杯中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溶剂后,析出 a g固体,再继续恒温蒸发30g 溶剂,析出 b g固体,则b(填“<”“≤”“>”“≥”或“=”)3a。

    ③有关三个烧杯中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 B烧杯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A、B、C烧杯中的溶液在变化过程中,溶解度一定改变

    c.降温至 60 ℃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 19、某化学检验员在分析醋酸(CH3COOH)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时,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醋酸溶液中醋酸的质量分数是(    )
    A、75% B、25% C、18.5% D、9.8%
  • 20、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 的溶解度为50g B、T2℃时,X、Y 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C、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Y>X>Z D、T2℃时,50g水与50gX混合,可得到100gX的饱和溶液
上一页 383 384 385 386 3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