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研究铁生锈的因素,将铁钉置于不同环境中,一周后生锈最严重的是( )。
    A、 B、 C、 D、
  • 2、冬天开热空调时,为了让房间更快暖和起来,空调出风口扇叶合适的朝向是( )。
    A、向上 B、水平 C、向下 D、任意方向
  • 3、把少量糖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糖颗粒不见了。这是因为糖( )了。
    A、溶解 B、消失 C、熔化 D、凝华
  • 4、一个实心金属球的质量为1780g,体积为200cm3。求:

    物质

    密度(×103kg/m3

    10.05

    8.9

    2.7

    (1)、求这个球的密度?
    (2)、请你通过查表判断该金属球可能是什么材料。
  • 5、天气炎热时,人们往往用往地面上洒水这一避暑手段来降温。小明发现不同情况下,水蒸发的速度不同,于是小明想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是否通风有关;

    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

    猜想四: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分别独立进行了实验,水滴和酒精质量都相同。

    (1)、要验证猜想三,应进行A、C组实验,他获得的证据是
    (2)、如果进行A.B组实验,发现B水滴“干”得快,那么平日人们晾晒湿衣服时,利用这一结果的一项是____(填选项);
    A、将湿衣服晾晒在阳光下 B、尽量将湿衣服摊开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3)、[拓展实验]小明结合生活现象,觉得液体蒸发快慢除了跟上述这些因素有关外,还与另一个因素有关,他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下面两组实验,如图所示。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60min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水的体积:a<b<c。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小明每隔20min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的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分

    0

    20

    40

    60

    80

    100

    120

    d组剩余水的体积/毫升L

    20

    17

    15

    14

    14

    14

    14

    e组剩余水的体积/毫升

    20

    16

    12

    8

    4

    0

    0

    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

    (4)、实验二中,在0~60min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请结合实验,帮助小明进行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6、2023年5月,温州文成的仙花谷蜂蜜入选浙江省共富农产品品牌之一。蜂蜜密度是检验蜂蜜品质的常用指标,优质蜂蜜的密度为1.3~1.4g/cm3 , 劣质蜂蜜的密度会偏小。小明选择温州文成的仙花谷蜂蜜和常见槐花蜜做了如下探究:
    (1)、仙花谷蜂蜜常温下为液态,具有浓香气味,高温时易分解产生酸性物质.据此写出仙花谷蜂蜜的一条物理性质:
    (2)、取一瓶仙花谷蜂蜜,按图甲测量:用精密电子秤测量其质量为700克,将部分蜂蜜倒入量筒后,再次测量,其质量为618.4克。通过计算说明仙花谷蜂蜜是否为优质蜂蜜。

    (3)、小明想通过比较质量来判断两种蜂蜜的密度大小。他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从1克处归零,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相同体积的两种蜂蜜,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判断烧杯中仙花谷蜂蜜的质量m1和槐花蜜的质量m2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 7、对于原子结构模型的形成,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等科学家作出了突出贡献。

    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1)、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并提出了“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
    (2)、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粒子数量,并绘制成如图乙所示曲线。图中能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小但质量大的是段曲线;(用字母表示)
    (4)、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填序号,可多选)。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E、人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实验技术的提高而发展的
  • 8、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公布了他发’现的新元素镓,镓是银白色金属,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对这种金属很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将一小块固态的镓金属放入温水中,金属变成液态了,这一物态变化为(选填“熔化”或“液化”)。如果放入沸水中,会剧烈反应,产生氢气,这一过程属于(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为了测出金属镓的密度,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a.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则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3)、b.横梁平衡后进行测量,左盘放好被测金属,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    )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B、取出最小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D、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4)、c.接着记录金属的质量为 
  • 9、生物圈中的生物体,大小相差悬殊,外部形态千姿百态,内部结构繁简不一,生活环境也纷繁复杂,但这些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细胞。细胞是什么?它又是怎么构成生物体的呢?请同学们依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是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有,动物细胞没有的,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2)、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的含量,是由于的作用
    (3)、小小的指纹包含了重要的信息,目前在我国的身份证登记项目中登记了拍纹信息,那么控制指纹信息的遗传物质储存在中。
    (4)、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地构成的,而细胞的各个结构又能够承担不同的功能,所以说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结构的功能是相互联系、彼此协调的,因此只有保持细胞的性,才能表现出细胞的正常功能。
    (5)、材料二:观察细胞的分裂(图2)和分化(图3),回答问题

    从图2、3中可以看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其增多,细胞通过分化形成 , 从而完成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6)、同学们在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会发现,番茄果肉细胞是由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这样的细胞群称为 , 而番茄的果实又是由形态、结构及功能不同的构成的器官,番茄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整个植物体由此可见,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为
  • 10、花青素是构成花瓣和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之一,在医药方面有广泛应用,具有受热易分解、易被氧化的性质,其化学式为C15H11O6。工业上提取蓝莓中花青素的流程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青素受热易分解、易被氧化的性质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步骤④汽化浓缩时,设置低压的目的是
    (3)、根据花青素的化学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有____(选填字母)
    A、花青素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7 B、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花青素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花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11:6
  • 11、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g,用这架已经调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当在右盘上加35g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偏一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一个1g砝码,则指针向右偏1.5格,那么所测物体的质量为(  )
    A、36.4g B、35.6g C、35.4g D、36.6g
  • 12、某同学表演了一个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盛有等体积的清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10%盐水的烧杯中,3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变软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A烧杯内是清水,B烧杯内是盐水 B、A烧杯中的萝卜条吸水,萝卜条的质量变大 C、取出萝卜条后,A烧杯中的液面比B烧杯中的液面高 D、魔术中的萝卜条细胞液浓度小于魔术中的盐水浓度
  • 13、化学式中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意义,下列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H2O 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二个氢元素 B、Cu+2O中的“2”表示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价 C、2SO3中的“2”表示2种三氧化硫气体 D、Cu2+中的“2+”  表示铜离子中含有2个质子
  • 14、816O表示该氧元素的原子有8个质子,(16-8)个中子,818O816O的一种同位素,含有8个质子,10个中子。现有两个容器,分别充满714N613C816O三种原子构成的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碳(CO)(两个容器中分别有相同的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含物质的质量和质子数相等 B、合有相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 C、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和原子 D、含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中子
  • 15、关于如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说法正确的是(  )

    A、月影峰位于智贤峰的东北方向 B、甲处是山脊 C、智贤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低 D、①②两条登山线路,线路②坡度更缓
  • 16、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若将两液体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的密度为ρ , 若将两液体等质量混合时混合液的密度为ρ , 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则(    )
    A、ρ=ρ1+ρ22 B、ρ=2ρ1ρ2ρ1+ρ2 C、ρ=2ρ1+ρ2 D、ρ=ρ1+ρ22ρ1ρ2
  • 17、把0℃的水和5的一块冰混合后,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热的容器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部分冰融化,冰的质量减少 B、部分水凝固,水的质量减少 C、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D、冰和水的质量均保持不变
  • 18、绿豆芽是常见的食材,制作方法据《易牙遗意》记载:将绿豆冷水浸两宿……以水洒湿,铺纸一层,置豆于纸上,以盆盖之。一日两次洒水,候芽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种皮 B、绿豆植株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有机物 C、绿豆种子由胚和种皮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D、“以水洒湿”提示绿豆种子萌发需要适量水分
  • 19、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出版行业,通常用“克重”来表示纸张的厚薄。例如,某图书所用纸张克重为60克,指的是每平方米这种纸张的质量是60克。实际上,这种表示纸张厚薄的方法与密度的知识是相关的,因此单位面积的质量又叫物质的“面密度”,即“克重”。国家标准规定以 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张幅面规格。其中A1纸张的尺寸是841毫米×594毫米。A2纸张的尺寸是594毫米×420毫米。同样,对粗细均匀的线形材料,我们也常常只考虑其单位长度的质量,单位长度的质量又叫物质的“线密度”。

    (1)、  同种材质做成的等厚纸张,A1的“面密度”A2的“面密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家庭电线正常使用横截面积为2.5毫米2和4毫米2的铜导线,下列关于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不相同 B、它们的密度相同,“线密度”不相同 C、它们的密度不相同,“线密度”相同 D、它们的密度和“线密度“都相同
    (3)、材料中某图书所用纸张克重为60克,若要计算其密度,则还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
    (4)、有一捆横截面积为2.5毫米2铜丝,质量为89千克,试计算该铜丝的“线密度”。(已知铜的密度为8.9×103千克/米3)
  • 20、为了验证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分钟,得到骨头汤 1243mL,用仪器检测结果:每100mL 骨头汤含有2mg钙(而每100mL牛奶约含有 105mg钙)。

    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 [Ca10PO46OH2,该物质难溶于水。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 mg。

    (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____(填字母)。
    A、钙离子 B、钙元素 C、单质钙 D、羟基磷酸钙
    (2)、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L骨头汤。
    (3)、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32.5μg,碳酸钙1000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要满足每日人体所需补钙量,要服用此品牌钙片多少片?
上一页 342 343 344 345 346 下一页 跳转